鐘媚+++談舒茵
摘 要:經過近三十年的探索實踐,香港已形成多元、成熟的親職教育服務體系。該體系既獲得了政府的領導和支持,又得到了學校、社區(qū)和各類民間團體的協(xié)助,在實施機構、實施方式和課程模式方面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我國內地建立和完善親職教育服務體系具有一定啟示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香港;親職教育;服務體系
親職教育(parental education),亦稱家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家庭教育面臨親子矛盾激化、家庭暴力個案增多、未成年人犯罪率攀升等問題。2015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文件首次將親職教育納入我國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一環(huán)。親職教育的實施被視為能夠改變家長教育觀念,有效提升家長撫養(yǎng)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走出家庭教育困境的重要途徑。事實上,20世紀70年代,香港同樣面臨家庭教育的壓力。在社會急劇變革、家庭面臨挑戰(zhàn)與危機的背景下,香港政府根據(jù)自身特點,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服務專業(yè)化、功能多元化的親職教育服務道路。我國內地可借鑒香港經驗,對親職教育進行優(yōu)化,探索適合內地實際情況的親職教育模式。
一、實施機構
香港親職教育主要由保健機構、教育系統(tǒng)和社會服務機構提供各類支持性服務。保健機構方面,主要由香港衛(wèi)生署為家長提供家庭健康服務。例如,母嬰健康院推行的幼兒健康及發(fā)展綜合計劃。此項計劃向一般市民提供預防性和補救性相結合的服務,包括派發(fā)宣傳單、舉辦共享育兒樂研習班,向有教育困惑或發(fā)現(xiàn)子女存在問題行為的家長提供3P親子“正”策課程(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等。此外,還有衛(wèi)生署創(chuàng)辦的《親子一點通》電子雜志、“親子易點明”網(wǎng)上親職學堂,以及“專家話你知”欄目等[1]?!队H子一點通》電子雜志是以定期發(fā)送郵件的形式,向已登記基本信息的家長提供不同主題的親職及兒童健康信息;“親子易點明”網(wǎng)上親職學堂是根據(jù)兒童不同階段的發(fā)展特點,以動畫、影片、游戲等形式為家長免費提供權威又實用的育兒知識和親職技巧;而“專家話你知”欄目則是為學前兒童家長提供有研究實證支持的育兒新資訊,并有專業(yè)團隊分享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心得體會。
教育系統(tǒng)方面,主要由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下文簡稱家校會)及香港教育局家長教育推行小組推動親職教育的實施。香港積極鼓勵家校合作,設有家校會,由其負責協(xié)助和支援學校推行親職教育,通過各種途徑和宣傳活動(如家校會定期舉辦系列專題家長講座、育兒分享會、親子工作坊等),培養(yǎng)家長和教師對家校合作及親職教育的積極態(tài)度,促進家校合作及親職教育發(fā)展。香港教育局則通過成立家長教育推行小組,先后推出普及親職教育系列課程,以幫助子女為學前兒童、小學生、中學生的家長全面參與子女的成長,促進和諧家庭關系。近年,香港教育局以教育基金支持的形式,創(chuàng)辦了香港第一所網(wǎng)上家長學院(eParent),為幼兒家長提供高水平的親子教育課程,提高家長有效培育子女的能力,推動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
社會服務機構方面,主要由香港社會福利署及非政府機構提供家庭生活教育服務,以社區(qū)為基礎,為個人或家庭提供一系列預防性、支援性和補救性兼?zhèn)涞募彝シ誟2]。具體的家庭生活教育分別通過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22個家庭生活教育服務單位向市民提供服務,如借助大眾傳媒、講座、培訓課程、工作坊、介入咨詢等形式推行,同時也以互聯(lián)網(wǎng)、與家庭生活教育相關的書刊雜志和電子教材等方式,協(xié)助社會工作者、社會福利服務機構及民間慈善團體推行家庭教育工作。
二、課程體系
不同年齡階段的親職教育包含不同的內容。推行親職教育近三十年,香港不斷探索親職教育課程,嘗試引用不同模式及理論,建立補救性服務和預防性服務相結合的親職教育課程體系,最具代表性的當屬3P親子“正”策課程和親職學習多面體系列課程。
3P親子“正”策課程早在2001年就在香港試行,后被全面推廣。該課程主要面向在親職或管教方面遇到困難的學齡前兒童家長開展,屬于補救性服務。它以行為主義為理論取向,通過講授、播放視頻、小組活動等團體形式介紹正面管教的原則,引導家長如何在充滿溫暖和理解的氛圍下使用有效的溝通方法和行為技巧處理子女的問題行為,從而改善親子關系。
親職學習多面體系列課程以預防性服務為主,依據(jù)兒童年齡,劃分為學前篇、小學篇以及中學篇,涵蓋各階段親職教育的主要課題。它吸收行為主義、阿德勒、人本主義以及理性情緒的優(yōu)點,選用折衷模式(Eclectic Model),以小組工作坊形式進行,圍繞家長角色、親子溝通等課題開展,促進家長間的交流分享、反思和練習,協(xié)助家長學習教養(yǎng)子女的技巧,改善親子關系。[3]
以上兩套親職教育課程均采用小組工作坊的形式進行,在活動中注重家長的交流和情感分享。相關調查發(fā)現(xiàn),參與課程的家長確實能夠在管教子女和家庭關系方面有顯著改善。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套親職教育課程補救性和預防性互補,服務對象覆蓋準父母、父母、祖父母和其他兒童照顧者,盡可能顧及到各類型家庭的需要,為不同狀況的家庭提供針對性的親職教育指導服務。
三、啟示
盡管我國內地的親職教育已有長足發(fā)展,但仍存在一系列需要完善之處。香港現(xiàn)已形成比較完備的親職教育社會服務體系。與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的經驗相比,文化傳統(tǒng)和教養(yǎng)觀念與我國內地相似的香港地區(qū)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一)建立多元親職教育實施機制
香港成立親職教育推行小組,自上而下構建起成熟的親職教育服務體系。香港特區(qū)政府作為親職教育的最高統(tǒng)籌部門,提供行政力量的支持和財政資助;非政府機構則充分發(fā)揮民間力量,聯(lián)合學校和社區(qū)提供多種渠道的親職教育服務,將家庭、學校與社區(qū)三大主體有機協(xié)同,推動香港親職教育服務體系的發(fā)展壯大。相比而言,我國內地尚未形成全國性的親職教育指導機構或教育項目,而且未整合行政力量和民間力量,專業(yè)服務力量較為薄弱。盡管每個省市均設有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但是主要由政府領導,社會機構參與不足,且各個實施機構相互獨立,未能形成有效合作的服務體系。至于學校提供的親職教育服務,我國內地各地區(qū)的學校紛紛建立家長學校,大部分學校也搭建了與香港家校會類似的家校合作平臺——家長委員會,但是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意識有待提高,家校合作并未實現(xiàn)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也較差。同時,東北師范大學兒童發(fā)展研究中心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家長學校的教育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例如,一些家長學校采取聘請專家講座的方式開展親職教育,專家和親職教育內容無法提前規(guī)劃,也無法保證家長獲得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知識?,F(xiàn)有的家長學?;径际菫槿w家長提供同樣的教育內容,并沒有提供針對性服務。[4]endprint
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需要家庭、幼兒園、學校、同伴等給予正向支持,幫助其健康發(fā)展。我國內地應盡快建立專門的實施機構,加大對親職教育的投入、指導和管理規(guī)范,推動親職教育服務體系的完善。一方面,各級政府強化對親職教育的指導,明確牽頭部門,按照各政府所屬領域和職能分工,明確和強化相關部門的職責,形成工作合力,并通過學校和社區(qū)落實對親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導。例如,學校在實施親職教育前,需制定全面系統(tǒng)的計劃,舉辦多樣化的親職教育活動,有條件者可自主開發(fā)校本親職教育課程。另一方面,政府積極發(fā)揮行政力量,通過財政撥款、教育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途徑鼓勵和支持非政府機構和慈善團體參與親職教育。社會機構對社會工作參與親職教育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例如,充分挖掘和整合有效的社區(qū)教育資源,組建優(yōu)質的社會工作服務隊伍,由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等專業(yè)人士提供有效的個案跟蹤輔導、成長小組等服務,為家長提供充足的社會支持,緩解家長的焦慮與壓力。與此同時,政府也要建立非政府機構的市場準入機制,加強資金使用的監(jiān)察制度,確保非政府機構有效發(fā)揮民間力量,促進親職教育服務的有效化管理和健康發(fā)展。
(二)探索適合國情的親職教育課程模式
香港推行的各項親職教育課程既能夠協(xié)助親職教育工作者推行有效的親職教育,為家長提供補救性服務,應對子女的行為問題,又能起到支持性和預防性的作用,幫助家長反思和檢討以往的教育言行,增強家長教養(yǎng)子女的能力和信心。在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中,遼寧模式是我國內地比較成功的親職教育模式。該模式是遼寧省婦聯(lián)與北京聯(lián)合大學師范學院中國家長教育研究所合作啟動的“百萬家長教育工程”。其結合遼寧省的實際情況,整合省內學術資源、行政資源和資金資源,成立家庭教育成長顧問團和指導工作站。該模式運行期間主要為家長提供以下幾項家庭教育服務,如:開設“母親課堂”,定期舉辦親職教育的相關專題講座活動,提供家庭教育相關問題的咨詢服務等。在開展成功實踐的同時,遼寧模式也存在不足的地方。例如,模式運行期間所提供的服務難以做到補救性、支持性和預防性兼?zhèn)洹1M管期間提供了家庭教育問題的咨詢服務,但只依靠家長主動咨詢或相關工作人員的觀察。一經發(fā)現(xiàn),事態(tài)可能已經造成嚴重后果,甚至已經給家庭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再者,遼寧模式依靠講座、“母親課堂”等形式單一的大眾媒體活動,單方面向家長傳遞親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科普知識,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家長的教育行為。另外,還存在當前我國內地家長學校普遍出現(xiàn)的弊病,即為所有家長提供相同的教學內容,教育內容和方式缺少針對性等。
在親職教育的探索發(fā)展中,一方面,應運用多樣化的親職教育方式,拓寬親職教育渠道。既為家長提供專業(yè)講座、電臺電視節(jié)目、網(wǎng)上家長學堂等大眾媒體形式的親職教育活動,也提供有效的個案跟蹤輔導、家長成長小組和家庭工作坊,開展社區(qū)家長學堂等多樣化服務。另一方面,還要開發(fā)具有針對性的親職教育課程,為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家長提供相對應的親職教育課程,如面向學齡前兒童、小學生、中學生的家長開設相應年齡階段的親職課程。目前我國內地針對特殊家庭(如單親家庭、外來務工家庭、自閉癥兒童家庭等)的親職教育服務非常短缺,日后還需要加強對特殊家庭的照顧,結合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為特殊家庭提供幫助和針對性服務。
參考文獻:
[1]衛(wèi)生署.3P親子「正」策課程[EB/OL].http://www.fhs.gov.hk/sc_chi/main_ser/child_health/14725.html,2014-06-13.
[2]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親職學習多面體[EB/OL].http://www.chsc.hk/show_content.php?lang_id=2&c_id=1769&category_id=44,2004,2017-08-28.
[3]社會福利署[EB/OL].https://www2.flerc.swd.gov.hk/site/,2017-08-28.
[4]蓋笑松,王海英.我國親職教育的發(fā)展狀況與推進策略[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154-158.
編輯 朱婷婷 校對 許方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