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新圓+陳昌勇
【摘 要】本文采用數(shù)據(jù)分析和定量統(tǒng)計的方法,以《牛津英語詞源詞典》為參考,考察CELEX語料庫中的英語VN復合詞的句法和語義特征。研究表明,英語VN復合詞有名詞、形容詞和動詞三種詞性,名詞比例最高;句法結構包括偏正、主謂、動賓和并列四種;復合詞內部有10種語義關系;英語VN復合詞遵循“右手中心詞規(guī)則”。
【關鍵詞】英語VN復合詞;詞類分布;句法結構;語義關系;中心詞
中圖分類號:H31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2-0211-03
一、引言
英語動詞復合詞分為詞根復合(如:push-chair, tooth-pick等)和合成復合(如:dish-washing,poverty-stricken,chewing gum等)兩類,其中詞根復合詞中的動詞必須是原形(何元建2013),而且語序與句法一致(如:push-chair)或相反(如:tooth-pick)。與句法結構一致的詞根復合詞基本上是VN復合詞。國內外學者已從詞類分布(Bauer 1983; 張維友 2009)、句法結構(Marchand 1969;陳志安 1990)、語義關系(Miller 1996; 王文斌 2005)等角度對英語VN復合詞做過相關研究,但是研究結果尚有爭議。詞類分布上,Bauer將英語VN復合詞分為名詞、動詞和形容詞,但是張維友認為英語中不存在動詞性的VN復合詞。句法結構上,Marchand將英語VN復合詞分為主謂、動賓和動補幾種類型;Lieber認為名詞語素是動詞語素的賓語、主語或修飾語;陳志安和王文斌將英語VN復合詞的句法結構分為主謂關系和動賓關系;張維友則補充了英語VN復合名詞的偏正關系。語義關系上,Miller提出 9 種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因果、所有、組成、使用、性質、所處、用途、來源、相關;王文斌在此基礎上補充了另外5種關系:同位、并立、比較、時間、手段。關于中心詞,William(1981)認為復合詞的中心詞往往出現(xiàn)在右手邊,即“右手中心詞規(guī)則”,這條規(guī)則是否同樣適用于英語VN型的復合詞;Packard (2000)提出了漢語雙音節(jié)復合詞的“Headedness Principle”:名詞的右語素是名詞,動詞的左語素是動詞。上述學者的研究大都處在自省階段,未運用大型語料庫進行定量統(tǒng)計和分析,也僅從句法或語義等某一角度進行了研究。正如Marchand所說,如要合理地描述復合詞,就應該從形態(tài)、深層語法結構(句法關系、指稱類型)和語義類型等多角度地加以考察。因而,有必要運用大型語料庫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和定量統(tǒng)計,進一步揭示英語VN復合詞的構詞規(guī)律。本文以《牛津英語詞源詞典》為參考,全方位地探究CELEX語料庫中英語VN復合詞的句法語義特征以及兩者互動的規(guī)律。
二、語料來源與搜集過程
本文的語料來源于CELEX電子語料庫。CELEX語料庫由德語、英語和荷蘭語構成,語言學家已將其成功運用于語言學、復合詞與心理學的研究之中。該語料庫不僅對各個詞目的語音做了詳盡的標注,還對詞類、句法以及詞頻做了細致的標注。
筆者按如下步驟提取英語VN復合詞:首先,按照CELEX中的標注,我們選取了該語料庫中的所有英語動詞復合詞,總計826個(elevated railway有兩個,形同但音不同)。其次,我們排除了合成復合詞。所排除的合成復合詞有以下幾種結構:1.含有屈折變化的動詞語素或名詞語素(如accomplished fact,addle-brained);2.含有動詞的派生詞(如hireling);3.含有動詞詞組(put-up job);4.含有屈折變化的名詞語素(如steersman);5.含有復合名詞(如shove-halfpenny)。 此外,我們也排除了《牛津英語詞源詞典》和CELEX語料庫詞類標注不一致的詞(如outface、overjoy)和混合詞(vibraphone)。最終我們得到334個英語VN復合詞。
三、英語VN復合詞的統(tǒng)計結果與數(shù)據(jù)分析
我們對這334個復合詞進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分析,以求更深入全面地探究英語VN復合詞的句法和語義特征。
(一)英語VN復合詞的詞類分布
研究發(fā)現(xiàn),英語VN復合詞的詞類共分為三類:名詞、形容詞和動詞。在此,我們同意Bauer的分類方法。名詞數(shù)量最多,共計324個,占所有英語VN復合詞的96.7%。其中crackpot在CELEX中被標注為形容詞,而我們在查閱《牛津英語詞源詞典》后發(fā)現(xiàn)是名詞。形容詞共計8個,所占比例為2.7%,其中turnkey在CELEX中被標注為名詞,但《牛津英語詞源詞典》將其標注為形容詞。而動詞只有2個,所占比例為0.6%。
(二)英語VN復合詞的句法結構
英語VN復合詞雖然只是“V+N”這一種構型,但是其內在的句法關系十分復雜。 borehole和crybaby,同屬于“V+N”構型,但是borehole的句法關系是“動+賓”關系,表示to bore a hole,而crybaby的句法關系則是“主+謂”關系,表示A baby cries。據(jù)統(tǒng)計,英語VN復合詞的句法結構共有四種:偏正結構、動賓結構、主謂結構和并列結構,其中偏正結構所占比例最高。具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見表2。
如表3所示,英語VN復合詞內部的句法結構和詞類分布呈現(xiàn)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狀中偏正、定中偏正、主謂和并列結構的復合詞都是名詞,動賓結構的詞類分布多樣,其中名詞最多,形容詞次之,動詞最少。
(三)英語VN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
在英語VN復合詞內部,除了句法結構復雜外,語義關系也十分復雜。我們在綜合Miller(1995)和王文斌(2005)分類的基礎上,統(tǒng)計了英語VN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表4顯示英語VN復合詞內部的語義關系,共計10類,包括“動作-受事”、“動作-處所”、“動作-工具”、“動作-施事”、“動作-結果”、“動作-時間”、“動作-方式”、“修飾語-被修飾語”、“動作-對象”和“動作-目的”,其中“動作-受事”所占比例最高。
(四)英語VN復合詞的中心詞
Bloomfield(1973)根據(jù)復合詞和語素間的關系,從句法的角度,將復合詞分為向心復合詞和離心復合詞。Katamba(1993)認為,在復合詞中,句法上的中心詞是該構式的決定性成分,這意味著復合詞的曲折屬性是由中心詞繼承而來。語義上,復合詞的中心詞具體說明復合詞所屬的實體類別。我們僅從語義的角度考察英語VN復合詞和其語素間的關系。如果復合詞和其中一個語素的語義保持一致,則該詞是向心詞,與復合詞語義一致的詞是中心詞。如果不一致,則該復合詞是離心構式的,沒有中心詞。我們的統(tǒng)計結果如下:
研究發(fā)現(xiàn),英語VN向心復合詞共計274個,占82.04%,且都是右向的。英語VN離心復合詞共計60個,占17.96%。這一研究結果也驗證了William(1981)提出的“右手中心詞規(guī)則”。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右向中心詞的復合詞,即向心復合詞均是名詞。
(五)英語VN離心復合詞
所有的英語VN向心復合詞都是名詞,復合詞的語義也和中心詞保持一致。但是離心復合詞的詞類分布和語義卻復雜得多,因此我們單獨做一詳細梳理。
1.英語VN離心復合詞的詞類分布。英語VN離心復合詞的詞類分布有三種,統(tǒng)計結果見表6。
在英語VN離心復合詞中,名詞最多,形容詞次之,動詞最少。
2.英語VN離心復合名詞的語義指向。Croft(1991)認為詞性、語義和語用功能三者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表7 顯示三者之間的關系。
名詞的語用功能是指稱,那么在指稱過程中,其具體指向是什么?向心復合詞擁有中心詞,其語義指向與中心詞保持一致,但是離心復合名詞的語義指向各異。Hamawand(2011:209)認為離心復合名詞可指稱人、植物和事物,而Lieber(2001)認為可指稱施事、工具或任何典型的外部論元的主題角色。但我們發(fā)現(xiàn),除了上述語義指向之外,離心復合名詞還可指稱動物、動作狀態(tài)和時間等,具體內容見表8。
四、結語
本文從詞類分布、句法結構、語義關系和中心詞等角度全方位地對英語VN復合詞進行了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英語VN復合詞有名詞、形容詞和動詞三種詞性,其中名詞比例最高;英語VN復合詞共有四種句法結構:偏正、主謂、動賓和并列結構;復合詞內部有10種語義關系;英語VN復合詞遵循“右手中心詞規(guī)則”。離心復合名詞的語義和句法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
本文的語料來源僅局限于CELEX電子詞典,數(shù)量上還不夠充分,也僅從共時的角度對其句法和語義的互動進行了研究,研究還不夠深入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今后將利用大型的語料庫,運用共時和歷時相結合的方法,進一步揭示英語復合詞的句法和語義的互動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Bauer,L.English Word-Form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Bloomfield,L.Language[M].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73.
[3]Croft,W.Syntactic Categories and Grammatical Relations:The Cognitive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4]Hamawand,Z.Morphology in English: Word Formation in Cognitive Grammar[M].Chennai:Newgen Imaging Systems Pvt Ltd,2011.
[5]Katamba,F(xiàn).Morphology[M].Houndmills-London:Macmillian,1993.
[6]Lieber,R.A Lexical Approach to Compounding[A].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mpounding[C].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120-152.
[7]Marchand,H.The Categories and Types of Present-Day English Word-Formation:A Synchronic- Diachronic Approach[M].Wemding:Buchdruckerei Georg Appl,1969.
[8]Miller,G.A.The Science of Words [M]. New York: Scientific American Library,1996.
[9]Packard,J.L..The Morphology of Chinese: A 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0]Williams, E. On the notions “Lexically Related” and “Head of a Word,”[J].Linguistic Inquiry,1981(12):245-274.
[11]陳志安. 英漢復合詞比較[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0(4):133-140.
[12]何元建.漢語合成詞的構詞原則、類型學特征及其對語言習得的啟示[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13(7):483-494.
[13]王文斌.英語復合詞的內在句法、語義及認知構建[J].外語學刊,2004(2):39-43.
[14]張維友.英漢復合詞比較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