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昊光,靳怡璇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國家一帶一路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24)
“一帶一路”全球治理與智庫話語權
梁昊光,靳怡璇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國家一帶一路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24)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新時期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也是推動沿線國家和平合作、共同發(fā)展的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提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加強智庫對話,發(fā)揮智庫作用,建設好智庫聯(lián)盟和交流合作網絡。大數據與智庫建設的融合對于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推進“一帶一路”全球治理、提升沿線國家國際競爭優(yōu)勢、增進文明互鑒與民心相通等具有深遠意義。新時代背景下,結合‘一帶一路’智庫建設的實際情況,針對‘一帶一路’大數據建設面臨的多種挑戰(zhàn),需要進一步探索利用大數據技術為‘一帶一路’全球治理提供科學支撐的有效途徑,包括加強智庫頂層戰(zhàn)略設計;加強智庫基礎設施建設與數據安全保障;加強支撐機制建設,提升智庫運行的獨立性與客觀性等。
“一帶一路”;大數據智庫;智庫話語權;全球治理;智庫建設
當今的世界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全球治理赤字日漸突出。在此緊要關口的背景下,2013年,習近平主席協(xié)調內外、統(tǒng)籌陸海、兼顧東西地提出了充滿中國智慧的全球治理方案——“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強化發(fā)展戰(zhàn)略互動、優(yōu)勢互補、區(qū)位對接,從而推動沿線國家和平合作、共同發(fā)展。智庫作為現代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在許多重大決策與國際事務中顯示出智慧和力量,共建“一帶一路”,需要智庫為其提供智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強調,“一帶一路”的互聯(lián)互通工程需充分發(fā)揮智庫作用,建立多層次合作機制與交流平臺,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關鍵核心支持。這為“一帶一路”智庫建設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施展才華的舞臺。
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既使智庫建設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發(fā)展機遇。大數據是一國基礎性戰(zhàn)略資源,自然也是實施“一帶一路”國家互聯(lián)互通建設需要充分利用的生產要素。通過構建大數據“一帶一路”智庫,可以深化沿線國家智庫的交流合作,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研合作和資源共享,提升智庫的決策水平及公眾影響力;特別是通過利用數據智庫的輿論動態(tài)監(jiān)測能力,還可加深對沿線國家民眾訴求的了解,為沿線國家的民眾搭建一個交流溝通的橋梁,夯實民意基礎??傊?,以“一帶一路”相關政策、制度、貿易、金融、法律等層面打破各種數據孤島之間相互隔離的瓶頸,有助于深化“一帶一路”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fā)展道路。
鑒于此,基于大數據挖掘和思維提取的角度,結合“一帶一路”智庫建設中的實際問題,本文將研究的重點放在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科學有效的智力支撐和戰(zhàn)略指導上,以有效彌補智庫建設中的“有庫無智”問題。
隨著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作為前瞻性、戰(zhàn)略性、對策性的“思想生產”工廠,智庫是國家競爭“軟力量”的核心,也是發(fā)展“硬力量”的智力支撐。智庫的發(fā)展提升了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已經成為全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政策建議源泉,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軟實力和話語權的重要標準。目前,智庫整體呈現出蓬勃發(fā)展狀態(tài),一個嶄新的智庫時代已經到來。
首先,智庫是社會發(fā)展的第四種力量。即它是學術研究和決策制定之間的紐帶,能將抽象的理論研究轉化為政策制定者和社會公眾易于理解、便于獲得的語言,是當代社會的整合者與協(xié)調者,包括可以整合政治家的戰(zhàn)略、學者的思想、企業(yè)家的執(zhí)行能力等。隨著社會問題越來越復雜多樣化,更需要用系統(tǒng)觀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智庫作為一支融合的力量,具有人力、科研等資源優(yōu)勢,能與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在思想市場上形成一種良性的互補機制,它的崛起突破了各方的局限性,將智力資源盤活起來,它能在“執(zhí)行系統(tǒng)”之外建立一套“研究系統(tǒng)”,并為知識系統(tǒng)實現知識生產的整合。
其次,智庫是國際關系的“第二軌道”外交。這是指在官方外交渠道之外,各利益相關方通過非官方平臺開展某些政府不適合直接出面的且能夠影響官方決策的跨國活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某個小角落出現的問題都觸動著全世界的神經,可謂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人類也逐漸成為一個生存與發(fā)展的命運共同體。面對全球性的問題單靠一兩個超級大國是難以解決的,需要聯(lián)合全球力量和智慧。而有著非官方背景優(yōu)勢的智庫恰好可以憑借其自身的靈活性在各國民間互動交流中開展“第二軌道”外交,提高在全球性議題設定和國際關系等方面的影響力,在幕后推動各國雙邊或多邊合作。
再次,智庫是“一帶一路”建設的軟力量。“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中長期重要的發(fā)展戰(zhàn)略,是中國引領全球治理創(chuàng)新的偉大實踐,“一帶一路”戰(zhàn)略研究是智庫建設的重大責任和使命擔當,智庫建設也迎來了重大的戰(zhàn)略機遇期。智庫應該在講好 “中國故事”、完善“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框架、細化實施路徑、深化國情研究、加強風險評估等方面資政建言,創(chuàng)新理論并引導輿論。而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fā)展水平各異,歷史傳統(tǒng)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制度條件也有差異,各國利益訴求多元,在政策溝通、戰(zhàn)略對接和民心相通方面都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因此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踐探索中,一方面,智庫需要在理念傳播、政策解讀、民意通達上做好橋梁和紐帶,積極挖掘不同國家的資源信息價值,分享交流各自的治國理念、方針政策,打破思想隔閡,營造和諧的投資合作環(huán)境;另一方面,中國智庫也需要更好地了解國際上的“游戲規(guī)則”,在規(guī)劃對接、政策協(xié)調、機制設計上做好政府的參謀和助手,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戰(zhàn)略性和前瞻性的實施方案,以中國智慧、中國經驗提升中國智庫在國際社會上的話語權。
1.大數據時代重塑知識體系
大數據時代,數據資產成為國家戰(zhàn)略性資源。大數據技術致力于在龐大的數據中發(fā)掘數據間的關聯(lián)與價值,在挖掘和分析中重構事物之間的線性關系,探索世間萬物的運行規(guī)律,重塑人類的知識體系結構,并在此基礎上指導社會實踐[1]。信息時代的競爭體現在國家對信息的搜集、分析能力的比拼,智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取決于對未來形勢及走向的預判能力。新型智庫建設必然要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智庫決策分析和創(chuàng)新工具中,突破傳統(tǒng)思維模式瓶頸,使其具有與大數據時代發(fā)展需求相適應的新功能。
2.大數據創(chuàng)新智庫建設
智庫開展研究離不開大量的信息。對于智庫而言,數據和信息的規(guī)模、活性以及收集、分析、運用的能力,將決定其核心競爭力[2]。新型智庫的大數據應用一是體現在以大數據為新型智庫的支撐,即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需要具備功能完備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統(tǒng);二是體現在提供大數據智庫產品,比如利用云計算技術部署數據資源服務架構,整合智庫研究資源,建設專題型數據庫,將大數據產品運用到實踐中,具體服務政府決策以及公眾生活。
3.借助大數據提升智庫國際話語權
全球創(chuàng)新形態(tài)和競爭格局正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不僅要產出高質量的思想產品,更要提高其影響力。一方面,以大數據思維的運用為突破口,通過對數據的挖掘,既可以有效預測國內外焦點問題的發(fā)展趨勢,也可以定量與可視化的技術方法為決策參考,提供科學合理的支撐,提高決策的戰(zhàn)略性、前瞻性、科學性和針對性,引領輿論方向,從而提升智庫品牌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在立足國情的同時,也要善于審時度勢,抓住大數據時代新型智庫建設的契機,爭取走出去。要搭建大數據網絡服務平臺,創(chuàng)新與國外高水平智庫的交流方式;加強與國際性組織機構的合作研究、教育培訓、會議對話等,提高與國際機構的互動性,將“中國方案”傳播出去,向世界發(fā)出中國聲音。
1.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引擎”
“一帶一路”途經亞洲、歐洲和非洲等地區(qū),沿線人口總數占全球總量的60%,貧困人口尤其是極端貧困線下的人口占到全世界貧困人口的50%。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是沿線國家普遍心愿,“數據驅動發(fā)展”漸成各國共識。建設數據“一帶一路”,大力發(fā)展數字經濟,有利于利用大數據改造、升級傳統(tǒng)產業(yè),加快培育經濟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保持經濟增長的活力。充分利用大數據,了解沿線各國的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現狀,高效對接各國發(fā)展合作需求,確立適合投資發(fā)展的產業(yè)、經濟領域和項目,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有利于推動沿線各地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qū)域合作,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社會民生的發(fā)展。
2.推動沿線國家治理體系的“新途徑”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處在農業(yè)向工業(yè)化轉型的過渡期,可謂農村城市化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加強沿線國家智庫之間的密切交流與合作,有助于整合不同國家的資源信息優(yōu)勢,交流互鑒治國理政的經驗,群策群力,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fā)展之路。尤其是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對海量、多樣、動態(tài)、復雜的數據進行快速收集、深入挖掘、實時研判和高效利用,深度集成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信息資源,穩(wěn)步提高國家決策、服務、執(zhí)行和應急管理的能力,推動構建系統(tǒng)健全、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為社會轉型期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新的治理方案。
3.提升沿線國家國際競爭優(yōu)勢的“新工具”
當前,大數據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緩慢復蘇背景下的產業(yè)亮點,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新一輪全球競爭方興未艾,主要國家都在圍繞數字競爭力加緊全球戰(zhàn)略布局?!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要順時應勢,抓住時代機遇,善用大數據新工具,創(chuàng)新資源配置方式,努力突破時空限制,實現資源在沿線各國乃至全球按需、即時、靈活調配,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競爭力。要建設信息絲綢之路,構造以信息流、數據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和物資流的合作網絡,為提升產業(yè)鏈、創(chuàng)新鏈積累競爭優(yōu)勢。
4.促進文明互鑒、增進民心相通的“新模式”
“一帶一路”作為目前世界最受歡迎的公共產品,需要關注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更是“一帶一路”“五通”建設的難點、重點,在此方面,智庫可以發(fā)揮積極作用?!耙粠б宦贰毖鼐€各國文明文化多樣、意識形態(tài)各異,思想難免會有隔閡,通過大數據智庫可以實時進行輿論動態(tài)監(jiān)測,準確掌控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項目實施的進展;基于大數據信息交流平臺,可進行信息共享、對話溝通、輿論發(fā)聲,以此促進接納他者異己性,使公眾深入全面認知各國的利益訴求和情感訴求[3],消解沿線國家對“中國方案”的誤讀誤判,縮小國家間的認知差距,凝聚共識,增強沿線民眾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熟知度和認同感。
隨著全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大數據將成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驅動著各行業(yè)的發(fā)展,因此需要深挖大數據的價值,實現全球化應用。而就目前來說,“一帶一路”發(fā)展大數據所需的信息資源匱乏,沿線國家政局形勢、經濟水平、社會發(fā)展、網絡商情、可投資性、輿論認可度等巨量大數據有待集成、掌握、整合并分析運用。大數據往往呈現非結構化和碎片化的復雜狀態(tài),數據價值密度較低[4],特別是由于智庫間的數據共享存在眾多障礙,雖然智庫蓬勃發(fā)展,類型眾多,但各國數據發(fā)展水平不均,甚至不同地區(qū)數據發(fā)展也不均衡,這就造成數據資源分散、有效利用率低,進而降低決策咨詢的科學性及影響力。信息的來源廣度及數據庫的容量是智庫生存的血液,實際上,決策的制定就是整合各方信息而對事物發(fā)展做出預測和判斷。
大數據并非無源之水,互聯(lián)網是大數據賴以運行的主要基礎設施。但截至2015年底,全球仍有41億人被排斥在互聯(lián)網之外,其中不少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網絡設施、技術和網速也存在較大差距。大數據基礎設施落后制約數據“一帶一路”發(fā)展。國際電信聯(lián)盟2015年發(fā)布的數據表明,發(fā)達國家大部分入門級固定寬帶速度維持在5Mbit/s,發(fā)展中國家的速度為1Mbit/s。由表1也可看出,將近一半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網速在0-1Mbits/s區(qū)間,這在很大程度降低了信息的流通效率。盡管家庭電腦普及率相對較高,56.3%的國家家庭電腦普及率在50%以上,平均普及率為49.03%,但相對于家庭電腦普及率而言,固定寬帶接入互聯(lián)網的普及程度普遍較低,沿線64個國家的固定帶寬普及率均沒有超過50%,且平均普及率僅為11.51%(參見表2、表3)。
表1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寬帶接入速度區(qū)間占比分布情況
表2 電腦普及率和固定寬帶普及率對比情況
表3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應用普及情況
數據安全是數據“一帶一路”順利推進的基石。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進步,濫用信息、侵犯隱私、網絡詐騙、竊取商業(yè)秘密甚至危害他國信息安全等大數據運行方面的問題時有發(fā)生。大數據時代的數據信息越來越公開化。盡管將原本看起來碎片化、毫無意義的數據聯(lián)系在一起處理,會挖掘出新的數據價值,但在挖掘數據價值的過程中,數據安全、整個機構的數據庫安全乃至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問題卻存在著一些隱患。此外,智庫的數據庫之中包含有智庫成果相關資料、研究員的個人隱私和研究規(guī)劃等信息,防止這些信息泄露也是擺在智庫面前不可繞開的問題。平衡把握推進數據開放共享與維護數據安全關系,是數據“一帶一路”發(fā)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設好、發(fā)揮好數據“一帶一路”作用的關鍵。
智庫研究成果的轉化效率關系著智庫服務于“一帶一路”決策支撐作用程度。大數據思維伴隨著智能終端設備的廣泛應用、新媒體蓬勃發(fā)展和信息爆炸式的傳播,使得人們獲得信息資源的途徑也越來越多樣化?!熬葡悴慌孪镒由睢笔降某晒麄鞑ダ砟钤谶@個高速信息化的時代已是明日黃花,智庫研究成果能否得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qū)推廣和接受,這對智庫內部的運作機制也提出不少挑戰(zhàn)。目前,一是由于智庫缺乏高效暢通的智庫成果編發(fā)機制,致使智庫難以高效輸出實效性的科研成果;二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規(guī)劃對接方面存在不足,難以實現智庫研究成果的有效轉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差;三是眼下智庫還普遍缺乏對外合作機制及對接平臺,無法促進與沿線國家構建順暢的溝通渠道和磋商機制,無法形成良性競爭與合作環(huán)境,也不利于我國“一帶一路”智庫“走出去”;四是“一帶一路”智庫產品品牌塑造意識不強,對外推廣渠道閉塞,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智庫的決策影響力與話語權。
智庫的獨立性是智庫產生高質量研究成果及建立政策影響力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評價智庫是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達到并保持獨立性以形成能夠影響決策的見解和意見,也是所有智庫都面臨著的相同挑戰(zhàn)。國內外大多數智庫在政府部門“父愛主義”的籠罩下生存,無法施展其應有的才能。一方面,被視為政府“外腦”的智庫為政府部門的決策咨詢提供了科學支撐,政府對自身決策咨詢機構和官方智庫十分信任,使得這些智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自身的要求,從而很難生產出創(chuàng)新性強的智庫成果;另一方面,由于其生存發(fā)展受到上級政府主管部門影響,在人事任免與資金來源方面對政府依附程度較高,智庫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缺乏獨立性,也降低了智庫研究成果在社會大眾中的信服力。
“一帶一路”智庫建設應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明確自身戰(zhàn)略定位。首先,要立足社會發(fā)展實際,強化問題導向意識,及時將國際重大現實問題與以往注重的學術理論研究結合起來,做到服務決策適度超前,提升智庫的政策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其次,科研方法的創(chuàng)新也是“一帶一路”智庫需要注重的方向,充分利用大數據資源及現代信息技術,尤其在建設信息采集分析系統(tǒng)和決策模擬數據庫等方面做出努力?!耙粠б宦贰苯ㄔO需要運用大數據進行科學規(guī)劃實施,從戰(zhàn)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抓緊布局數據“一帶一路”發(fā)展規(guī)劃;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建立“一帶一路”大數據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促進互動交流,凝聚發(fā)展共識;鼓勵“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大數據戰(zhàn)略納入本國、本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促進大數據發(fā)展的政策舉措,實現協(xié)同發(fā)展;此外,還需推進智庫運行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建立一套能夠真正服務政府決策和社會發(fā)展大局、同時又具有突出特色的智庫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
1.完善大數據系統(tǒng)的建設
要大力推動以互聯(lián)網為主要載體、以大數據軟硬件和機制建設為紐帶的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形成技術先進、產業(yè)發(fā)達、應用領先的大數據體系。通過“一帶一路”互聯(lián)互通工程的建設,讓航天、通信類企業(yè)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為“一帶一路”大數據系統(tǒng)的建設提供基礎設施支撐。我們也需要本著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則,積極構建以大數據為核心的產業(yè)鏈和價值鏈,鼓勵沿線國家整合基礎性大數據資源庫,努力實現網絡互聯(lián)、信息互通、數據共享。
2.加強數據安全保障
大數據“一帶一路”智庫要著眼夯實數據“一帶一路”建設安全保障,既要考證數據來源可靠性與真?zhèn)涡?,又要加強信息系統(tǒng)的革新。提高智庫在金融、貿易方面的風險控制和監(jiān)管數據管理上的能力,以便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一帶一路”相關大數據的吞吐能力。完善“一帶一路”大數據交易、流通和監(jiān)管機制,共同打造有利于數據“一帶一路”發(fā)展的良好生態(tài)體系。除此之外,也要平衡數據跨境流動與保護個人隱私、企業(yè)秘密和國家安全之間的關系,提高沿線國家數據掌控能力,逐步形成權責分明、保障有力的數據“一帶一路”安全架構。
1.建設開放的交流管理機制
要發(fā)揮智庫作用,就需要設立大數據服務“一帶一路”專業(yè)咨詢機構,開展跨境流動等數據治理、大數據國際標準制定等研究,加強前瞻性、戰(zhàn)略性和總體性決策咨詢服務。同時要建設數據“一帶一路”多元合作平臺,著力構建多領域交叉、深層次融合的智庫協(xié)作機制,不斷創(chuàng)新智庫合作的渠道。此外,需要加強國際化智庫人才培養(yǎng),一方面需要加強與沿線國家研究人才進行互換培養(yǎng),建立沿線國家智庫博士后流動站制度,實現智力資源的互聯(lián)互通;另一方面也需嘗試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旋轉門”制度,推動公共決策部門與智庫人員的進一步更深層的交流,促進政府人員與科研人員的轉化,建立人才大數據智庫,擴大智庫“智囊團”的腦容量,保持活力的生命線,為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育和“一帶一路”決策咨詢科學化提供條件。
2.構建多元的資金籌集機制
智庫的良好運轉需要充足的資金作為支撐,資金的來源關系著智庫成果質量的高低,同時也與研究的獨立性和靈活性息息相關。目前,智庫建設的經費大部分來源于國家財政,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對智庫發(fā)展的保障性較低。從國際經驗來看,可通過設立基金或基金會的方式,謀求長期而穩(wěn)定的資金支持,比如設立數據“一帶一路”專項基金,加大智庫的研發(fā)投入和應用推廣。此外,可以采用靈活的方式與學校、政府、公司、社會團體和個人等展開合作,擴大利益共通點,從而促進資金籌集渠道的多樣化,以得到多領域多方位的支持和資助。
3.實施高效的成果管理機制
高效順暢的智庫成果編發(fā)體制可以保障智庫輸出富有實效性的高質量研究成果?!耙粠б宦贰敝菐斓慕ㄔO應重視思想和研究成果的推廣和傳播,根據不同的智庫產品定位,統(tǒng)籌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制定最適合的宣傳方案,更大程度地實現經濟社會效益。比如,借助移動互聯(lián)網、APP等新媒體推送前沿快訊,掌握話語先機。中國智庫也可以運用數據可視化技術,將數據分析結果及重要結論以圖形的形式加以反映,以便可以迅速抓住受眾的關注焦點,進行有效的信息互動與傳播。除此之外,智庫成果在轉化中要注重品牌的塑造,提高智庫核心競爭力,進一步通過引導輿論和社會思潮提高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1.靈活應對“父愛主義”影響
一個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智庫需要具備獨立性的研究和通暢的政治溝通渠道。智庫應靈活應對“父愛主義”影響,學會如何依賴于政府而又獨立于政府,保持和政府的良好關系。智庫應在與政府的深層次、多方位交互中找出如何發(fā)揮智庫對政府的影響力與保持智庫研究的獨立性之間的最佳平衡點[5]。依托大數據的實時性與精準性為政策制定和公眾咨詢提升引導力,擴大智庫的決策影響力。
2.增強智庫發(fā)展的內生力
大數據智庫的建設與發(fā)展應有明確清晰的研究領域和方向,保持研究的獨立性與客觀真實性,提升其內生力的基礎。為此,一方面應加強智庫專業(yè)化發(fā)展,明確智庫定位,加強對數據信息的利用和整合,借助大數據對專業(yè)性問題開展綜合性全方位系統(tǒng)性研究,通過智庫的專業(yè)性、科學性來影響政府決策。另一方面,還應瞄準重大問題,前瞻地設立“一帶一路”科研課題,以推動智庫的國際化發(fā)展及其發(fā)展的自主性,帶動智庫、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等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組織開展“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構建“一帶一路”沿線智庫網絡協(xié)同平臺,推進信息共享,凝聚研究合力,提升引導國際話語方向的能力,促進“一帶一路”智庫國際化發(fā)展。
[1]羅繁明.利用大數據推進新型智庫建設[N].人民日報,2016-07-15.
[2]梁昊光.“一帶一路”如何走得通、走得遠、走得久[J].學術前沿,2017,(8):70-75.
[3]林躍勤.新興國家數字經濟發(fā)展與合作[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4):105-108.
[4]宋忠惠,鄭軍衛(wèi).支撐智庫研究的信息源建設策略[J].智庫理論與實踐,2016,1(3):65-72.
[5]施炳展.互聯(lián)網與國際貿易——基于雙邊雙向網址鏈接數據的經驗分析[J].經濟研究,2016,(5):172-187.
[6]陳東瓊.習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話語述論[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33(4):64-68.
[7]張耀軍,宋佳蕓.數字“一帶一路”的挑戰(zhàn)與應對[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5):38-43.
Global Governance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nd Discourse Power of Think Tanks
LIANG Hao-guang,JIN Yi-xuan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B&R's Data Analysis and Decision Support,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100024)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major measure for China to implement all-round opening up policy in the new era,and also a Chinese version for peaceful cooperation and mutual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At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ummit Forum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ropose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should increase dialogues among think tanks,give full play to think tanks,and build alliances and cooperation networks.The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has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o realiz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enhance global governance,become more competitive at global level,and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among the peopl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In the new era,given the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and various challenges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ig data along the Belt and Road,we need to take a further step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make use of big data to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global governance along the Belt and Road,and stay focused on following areas:strengthen think tanks’top strategy design;enhance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and ensure data security;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ort mechanisms,and make the operation of think tanks more independent and objectiv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ig data think tanks;discourse power of think tanks;global governance;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F 11;G 202
A
1000-260X(2017)06-0028-06
2017-08-20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推進北京國家文化中心建設提速創(chuàng)新支撐平臺研究”(15JDCSA003);北京市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北京世園會‘一帶一路’國際傳播平臺研究”(Z171100004417032)
梁昊光,經濟學博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家一帶一路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發(fā)展理論和政策分析研究;靳怡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研究人員,主要從事政策分析研究。
【責任編輯: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