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花君+韓佳延
從花園到餐桌,不辜負每一味食材最新鮮最美貌的時刻,美食亦要美心,美廚娘也是好園丁。
9月初天氣轉涼的時候,種在墻邊的佛手瓜也迎來了生長旺季。這種原產中美洲的植物,對天氣挑剔得很厲害,早春氣溫低的時候不肯長,夏季炎熱的時候也不肯長,一直到夏末初秋,突然間就從拖延癥變成了急性子。
在這個時間段,佛手瓜大約每天都能向上躥出一掌高度,沒半個月就取得了制空權,沿著事先搭好的架子四處蔓延,而在茂密的綠葉下面,淡綠的小花也此起彼伏地開起來,從9月下旬開始,就能持續(xù)地收獲佛手瓜了。
大約是因為外形如人合掌,所以此瓜得名“佛手”,每個約三兩重,細細地切絲,一個瓜恰好夠切出一小盤,晚餐的開胃涼菜有了。由于水頭足夠,吃起來爽脆清淡,在干燥的秋季相當受歡迎。
佛手瓜是種高產蔬菜,每株大約能貢獻三五百個果實,這可就給種它的菜農我出了個難題,努力吃,吃不完,送朋友,最后朋友們也吃不動了,于是,在11月最后一波收獲后,儲藏間里便多了個大紙箱,里面全是用軟紙包起來的青綠色小瓜,“留著冬天慢慢吃”這個計劃聽起來挺美好吧,奈何,碰上一群急性的瓜娃兒。
佛手瓜確實很耐儲存,可以放上幾個月色香味不變。但需要前提條件,避光、低溫,而家中的儲存環(huán)境很難和專業(yè)冷庫相比,這就讓瓜娃兒們不安份起來。才入庫半個月,準備三餐的時候去取瓜,就赫然看到擺在上層的有性急的已經萌芽了!
必須要介紹一下佛手瓜在繁衍后代上的有趣特色,在溫濕度都具備的前提下,包裹在瓜肉中間的大種子便會萌芽,小苗從瓜里直接探出頭來,這種現(xiàn)象有個專門名詞,叫“胎萌”。春天種植佛手瓜,也是直接將瓜催出苗來埋在地下。
雖然“胎萌”這種現(xiàn)象讓小朋友來觀察是不錯的自然課,但我對它們的主要期望值是食用?。∫驗橐坏┟妊亢?,瓜肉便會變得粗硬,口感和營養(yǎng)都急劇下滑,沒有什么吃的價值了,只能撿出來擺在一起。
如果冬天想要更多些綠意,找個大點的花盆,把萌芽的佛手瓜放一只進去,澆水,在明亮的窗臺上,它會源源不斷地發(fā)出綠色的瓜藤,倒也算是發(fā)揮余熱——觀賞價值也是價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