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付玉俊+陳學橋
摘 要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國家重點推廣的農作物高效、節(jié)肥、環(huán)保施肥技術,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是廣東省重點推廣的水稻高產栽培新技術。經過多年的試驗研究,兩者聯(lián)合運用,不但能減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產量,而且大幅度提高水稻的抗病蟲能力,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減輕農業(yè)面源污染,提高稻米的食用安全性等作用巨大。
關鍵詞 水稻;測土配方;“三控”施肥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0.020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國家重點推廣的高效、節(jié)肥、環(huán)保施肥技術,“三控”施肥技術是廣東省重點推廣的水稻高產栽培新技術。經過多年的試驗研究,兩者聯(lián)合運用,不但能減少化肥的施用量、節(jié)省成本、提高產量,而且大幅度提高水稻的抗病蟲能力,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減輕農業(yè)面源污染,提高稻米的食用安全性等作用巨大?,F(xiàn)就2017年早造化州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建設的水稻測土配方施肥與“三控”施肥技術(以下簡稱測土配方“三控”施肥法)示范片情況進行介紹,并結合作用機理進行綜合分析。
1 示范點條件
1.1 示范地點
示范地點位于中垌高峰村委會的化州市中垌鎮(zhèn)興農種養(yǎng)基地專業(yè)合作社。合作社2017年早造水稻種植面積60 hm2左右,其中33 hm2采用大田測土配方施肥和水稻“三控”施肥技術,剩余部分采用合作社習慣施肥法(農民習慣施肥法)。合作社田塊集中,土壤性狀相似,育秧、有機肥、病蟲害防治、水分管理一致。因此,為示范片提供了很好的對比場所。
1.2 示范技術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水稻“三控”施肥技術。
1.3 示范時間
示范為2017年早造,即2017年2—8月。播種時間為3月21日,收割時間為7月23日開始,7月23日測產。
2 實施情況
2.1 確定肥料配方
示范地點土壤混合樣化驗結果:pH值6.2、有機質25.2 g/kg、堿解氮93 mg/kg、速效磷48 mg/kg、速效鉀
44 mg/kg。根據(jù)土壤檢測結果,組織專家討論,確定最佳的N、P2O5、K2O配方肥比例為25∶7∶18,并制成總含量為50%的摻混肥。
2.2 確定目標產量
設計目標產量為500 kg/667 m2。
2.3 主要的技術措施
2.3.1 做法
示范片采用水稻“三控”施肥技術。示范區(qū)土壤為砂壤土,保水保肥能力好,屬中等肥力水稻田。示范用種為兩系雜交稻——Y兩優(yōu)1173。每667 m2用生物精制有機肥(有機質40%,生物菌0.2億/g以上)80 kg,配方摻混肥48 kg。
2.3.2 培育壯秧
采用塑料軟盤拋秧法。每667 m2大田用434目秧盤40塊,雜交稻種子1.5 kg。
秧田施足基肥。以有機質肥為主,配合N、P、K肥施用,每667 m2施有機農家肥500 kg,優(yōu)質三元含硫復合肥20 kg作基肥,二葉一針時每667 m2用尿素5 kg、氯化鉀3 kg作斷奶肥,三葉一針時移植。
科學管水:秧田一葉一針后,溝內保持有水;二葉后,秧田保持薄水層,拋秧前3 d斷水。
2.3.3 合理密植
三葉一針時拋秧,每667 m2拋1.5萬棵。拋秧時間4月6—7日。
2.3.4 科學施肥
化肥:測土配方“三控”施肥法分三次施用,基肥占40%,第一次追肥(保蘗肥)占25%,第二次追肥(攻胎肥)占35%;合作社習慣施肥法分四次施用(詳見表1)。
2.3.5 科學用水
前期保持淺水;足苗露曬田;中期保持薄水層;后期采用干溫排灌;收割前7 d斷水。
2.3.6 病蟲草鼠的綜合防治
3月19日(播種前)、6月3日(孕穗期)各統(tǒng)一投放一次敵鼠鈉鹽毒谷。
測土配方“三控”施肥法,4月12日,每667 m2用拋秧凈除草劑50 kg對沙5 kg撒施;合作社習慣施肥法兌入“回青”肥撒施。防治稻田雜草。
水稻常見的害蟲有稻飛虱、稻縱卷葉蟲、三化螟等,常見的病害有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南方黑條矮縮病等。全田施藥3次,第一次在秧苗三葉期施用,每667 m2用氯蟲苯甲酰胺10 mL加吡蚜酮20 g加瘟特靈80 mL噴施;第二次5月8日,以上配方加井岡霉素300 mL或丙環(huán)唑50 mL噴施,第三次在6月16日(始穗期),藥物與第二次相同。
3 大田生產農藝性狀對比
從備耕到收割均進行全田觀察,并每種施肥法各固定三個觀測點,定期調查,詳細記錄各項調查數(shù)據(jù)。
4 測產
由化州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專家組會同合作社共同驗收。隨機各抽取三塊田塊進行實地收割,產量見表5。
5 實施效果分析
5.1 肥料用量
合作社習慣施肥肥料每667 m2施用量:N 15.82 kg、P2O5 4.44 kg、K2O 5.76 kg,合計總量26.02 kg,測土配方與“三控”施肥:N 12 kg、P2O5 3.36 kg、K2O 8.64 kg,合計總量
24 kg,同比增加2.02 kg。根據(jù)土壤肥力狀況及水稻的需肥點,合作社習慣施肥氮、磷用量嚴重超標,鉀用量不足。
5.2 田間生長情況
從大田生長情況看,前期使用測土配方“三控”施肥技術的田塊比合作社習慣施肥技術的分蘗少,至幼穗分化初期最高苗數(shù)為23.5萬,比合作社習慣施的38.4萬少
19.4萬;葉色稍淡。中后期,使用測土配方“三控”施肥技術的田塊,肥料配比合理,葉色清秀,葉直立,株型田間舒展合理,成穗率高,同比高出28.66個百分點,有效穗數(shù)足,每667 m2同比高出0.07萬穗,青株蠟桿,熟色好。
5.3 病蟲害發(fā)生情況
大田根據(jù)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及參考歷年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采取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常發(fā)的三化螟、稻飛虱、稻瘟病、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等病蟲,農民習慣施肥的比配方“三控”施肥的略重,但均不造成大的危害。紋枯病是我市水稻常發(fā)病,是為害造成損失的第一大病害,由于農民習慣施肥法N、P肥使用過量,前期肥料用量過大,無效分蘗多,田間較陰密,發(fā)病較重,紋枯病全田發(fā)病,并有56%的田塊出現(xiàn)“穿頂”現(xiàn)象,收割時平均青葉數(shù)為3.3片;反觀測土配方“三控”施肥法,N、P、K配比合理,前期施肥量較少,無效分蘗少,田間通透性好,植株抗病蟲能力強,紋枯病發(fā)病科率只有22%,發(fā)病較輕,對產量幾乎沒有影響,收割時平均青葉數(shù)為8.6片。
5.4 單株性狀
測土配方“三控”施肥法,前期施肥量較少,肥料總量往后移,穗軸及穗較長,株高同比高2.7 cm,穗長增加1.9 cm,但第一、二拔節(jié)縮短5.6 cm,且莖稈較粗壯。黃熟期(7月11—16日)受對流天氣及連續(xù)暴雨影響,農民習慣施肥部分大量倒伏,倒伏面積占總面積的40%左右,而測土配方“三控”施肥法部分幾乎沒有倒伏。前期生長健壯,田間通風透性好,為幼穗分化初期重施肥,攻大穗、提高成穗率打下堅實的基礎。平均每穗實粒數(shù)同比增加34.8粒;后期熟色好,谷粒充實度好,千粒重同比增加0.3 g。
5.5 產量
大田表現(xiàn)成穗率高,穗數(shù)相對較足,穗大粒多,收獲時熟色好,充實度好,測土配方“三控”施肥法單產同比增加92 kg,增產17%,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