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東琳
這樣陪孩子 復習數(shù)學
文/劉東琳
我自己是教師,教高中英語,孩子上三年級。我清醒地知道:期中考試是為檢查孩子半學期來對基本知識掌握的情況,是檢驗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更覺得:是檢查孩子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習能力升級、甚至家長的陪伴方式及效果的最佳時機。
比如,三年級孩子常常出現(xiàn)的情況——
在家讀題不認真仔細,有漏題現(xiàn)象。據(jù)老師反映,孩子拿到練習后,一般要看看周圍同學的,東張西望。開始做了,也不認真讀題審題,做完就萬事大吉不認真檢查演算。這樣一來,孩子獨立做題的能力就有待加強。對此,我一般是與孩子一起明確練習的任務方向、練習的分量、估計出時間,然后,放手給他。遇到不會的,可以先放下,最后統(tǒng)一解決,也可以與我討論。我絕不“看著孩子”“緊緊盯著孩子”去寫去練。因為,只有放手,孩子才能學會走,才能走穩(wěn)。
再就是期中考試前,復習大題、與例題相比有變化的題,孩子會遇到困難。因為孩子小,思考問題往往還不能“集中思考的關注點”,或“理解能力不強”;特別表現(xiàn)在綜合應用上,做題一知半解,不夠全面。在家學習、練習、復習中,稍微花點時間讓孩子針對性地連續(xù)做幾題這樣的練習題,然后與孩子好好談談,最好讓孩子講給你聽,孩子的理解力就能得到較好的刺激與提升。
有時,孩子貪玩,對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質量、測試成績等,缺乏必要的責任感,覺得“以后有的是機會”。我會與他講講道理,定定目標。為了防止過了幾天又忘了,過幾天就會再鞏固鞏固“療效”。
有一段時間我工作比較忙,到家仔細看孩子的作業(yè)、與孩子交流,發(fā)現(xiàn)他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有些弱。這是因為孩子對所學知識掌握不扎實、不牢固,導致做起題來丟三落四,錯誤頻出。有時,他解題存在著思維不夠靈活的問題,題目稍微“轉了個彎”,就解答不出來;另外,做題不夠小心謹慎,也容易失分。而失分的原因多在于做題馬虎,不細心,把數(shù)字看錯或漏寫。我就把類似問題找個本子摘抄過來,歸類,讓孩子再做一遍。動筆前,反復看看、想想、說說,然后再動筆完成。最后,再講講自己的思路與運算。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毛病改了許多。
總之,不管本次期中成績?nèi)绾?,那只能代表過去,不能說明現(xiàn)在和未來。在以后陪伴孩子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分析,找準原因,多溝通、多幫助,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幫助孩子獲取新知識,取得新進展。
【郭老師看法】
有一句話說“三年級孩子表現(xiàn)像馬鞍”。這階段的孩子各方面都似懂非懂,總覺得自己長大了,很多事開始不聽家長和老師的,要按自己的想法干。
從三年級開始,學習要亮真本事。只要各位家長抓住這關鍵的階段,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踏實、勤奮的學習態(tài)度,一般成績不會下滑。如果出現(xiàn)偶爾下滑,是正常的,關鍵在于我們家長如何正確幫孩子順利學好這一年。就這一點來說,劉東琳老師的做法值得大家學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