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基立
一對來自農村的夫婦抱著一個兩歲左右的小男孩走進市醫(yī)院兒科診室。只見他腦殼特別大,前囟更大得出奇,達8.0×8.0厘米(照常理,這個年齡的孩子囟門早已閉合),飽滿而膨隆,可以摸到裂開的顱骨縫,面龐卻不對稱的小,看上去表情淡漠,雙目無神,“黑眼珠”下沉?;純翰粫玖ⅲ浫醯念i部不能支撐其碩大的頭顱,智力也不行,尚不會叫爸爸、媽媽,對逗引他的玩具視而不見。高年資的門診兒科醫(yī)生一眼就看出這孩子患的是腦積水癥。
嬰兒頭顱構造的特征
囟門為嬰兒頭顱解剖構造上的一大特征。嬰兒的囟門有前囟、后囟之分。前囟呈菱形四邊形,為兩塊頂骨和額骨之間的空隙;后囟呈三角形,為兩塊頂骨和枕骨之間的空隙。前后二囟的空隙均為結締組織所填充。
小兒顱骨的這一解剖結構對分娩十分有利,由于前囟、后囟的存在和顱骨縫未閉,就具有伸縮的余地,分娩時顱骨可以按應力的方向互相重迭,胎頭得以順利地娩出。正因為這樣,新生兒前囟較小,約為2.0×2.0厘米(對邊中點聯(lián)線相乘)。嬰兒出生后數天,重迭的顱骨漸漸分開,前囟隨之恢復原狀,面積稍增大,約為2.5×2.5厘米。
嬰兒囟門的閉合
6個月之后,隨著攝入母乳中鈣質的增加,冠狀縫和矢狀縫逐漸骨化,前囟面積逐漸縮小,到1周歲左右(最遲不超過18個月)閉合,為骨質所取代。
嬰兒的后囟在出生時有的已接近閉合,或者僅可容納指尖,一般在生后2個月、最遲不超過4個月閉合。
顱骨縫通常在4~6個月骨化閉合,如果逾期遲遲不閉合,肯定有問題,大多由于患腦積水癥所致。
囟門反映身體內部情況
嬰兒的囟門和顱骨縫的閉合反映顱骨的骨化過程,對了解嬰兒的正常發(fā)育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前囟,能反映身體內部的情況。很多小兒疾病都會引起囟門的形態(tài)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從囟門的大小和緊張程度,可以判斷顱內壓是否升高,從而考慮相應的疾病。正因為這樣,兒科醫(yī)生把它視為窺測小兒疾病的一個“窗口”。
嬰兒正常的囟門是平坦的,在安靜和取坐位時,囟門可以略低于周圍的顱骨平面,往往見到隨脈搏(心臟節(jié)律)而輕微跳動,顯示該嬰兒有旺盛的生命力。
正常的囟門摸上去柔軟,有頭皮下面空虛的感覺,猶如顱骨上有一缺損區(qū)。檢查時,可以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輕撫囟門,借指端的觸覺來判斷囟門的大小和壓力,由此推斷顱內壓的大致情況。
嬰兒異常的囟門
前囟飽滿嬰兒前囟飽滿甚至膨出,摸上去有繃緊的感覺,猶如摸在裝滿水的橡皮袋上,有波動感,提示顱內壓增高,常見于新生兒顱內出血,患有腦膜炎、腦炎、腦腫瘤,以及全身嚴重感染引起的中毒性腦病,等。此外,嬰兒發(fā)高熱、患幼兒急疹(嬰兒玫瑰疹)、維生素A服用過量引起中毒時,也會出現(xiàn)前囟飽滿的情況。
前囟飽滿+頭圍增大如果發(fā)現(xiàn)嬰兒的前囟越來越大,異常飽滿,甚至膨出、遲遲不閉合,同時顱骨縫裂開,頭皮靜脈怒張,患兒頭圍增長特別快,大大超過正常同年齡小兒的頭圍,提示顱內壓越來越高,應警惕腦積水癥。本病除少數為先天性腦積水外,大多為嬰兒患腦膜炎留下的后遺癥。
腦積水癥患兒可以出現(xiàn)一副特殊的面容:頭顱特別大,而面部和軀干不相稱地小,軟弱的頸部肌肉甚至不能支持其大而重的頭顱。患兒雙目無神,“黑眼珠”下沉,以致上部“眼白”顯露,宛如夕陽西下,因此稱為“落日眼”。做頭顱叩診時可以聽到破壺聲?;純撼0l(fā)生噴射狀嘔吐、頭痛(嬰兒表現(xiàn)為煩躁不安)、嗜睡等癥狀,并伴有營養(yǎng)不良、發(fā)育遲緩、肢體癱瘓、智力低下等情況。
前囟凹陷嬰兒前囟凹陷,通常見于上吐下瀉造成的中度以上的脫水,重度營養(yǎng)不良,或極度消瘦虛弱的嬰兒。
囟門早閉嬰兒囟門過早地關閉,顱骨縫亦骨化過早,頭顱表面可以摸到隆起的骨縫(骨間脊),是為頭小畸形,患兒智力發(fā)育大多落后。本病除了部分為染色體畸變和家族性遺傳性頭小畸形外,有的由于母親妊娠早期受到各種有害因素,諸如感染、中毒、營養(yǎng)缺乏等的影響,以致患兒顱腦發(fā)育不良,往往造成腦狹小癥、腦萎縮等變化。
有時可以見到正常的6個月嬰兒前囟已接近閉合或僅可容納指尖,只要頭圍不小于該年齡的正常值,就不必擔心是頭小畸形。
前囟晚閉嬰兒前囟的閉合可以反映其營養(yǎng)情況、全身骨骼的骨化過程,如果超過12個月遲遲不閉合,則提示骨化障礙,通常見于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可同時存在“方顱”“乒乓頭”等顱骨軟化征,以及肋骨串珠、佝僂溝、雞胸等胸廓畸形,甚至出現(xiàn)“O”形腿、“X”形腿、手鐲、腳鐲等佝僂病體征。進一步做血液生化檢驗,結合骨骼X線攝片檢查,可以提示佝僂病的有關變化。
此外,甲狀腺機能低下所致的克汀?。–retinism)患兒也有前囟遲遲不閉合的現(xiàn)象,本病患兒有一副特殊的面容和其他表現(xiàn),結合測血清T3、T4和TSH,以及腕部X線攝片看骨齡,不難識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