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萍+
摘要:一部10分鐘左右(最多不超過20分鐘)的微視頻可能就涵蓋了課堂中的某個重要知識點,這種網絡上隨時能下載觀看的視頻資源被更多學生所認可、接受。而對于教師來說,將知識點盡可能地通過視頻等形式保存下來,便于學生反復學習,也相對減輕了教師的重復勞動。如何發(fā)揮微課在教學資源上的優(yōu)勢,又能適應163課堂模式對于線下、線上雙向需求,這是本次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163模式 微課 具體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3-0165-01
一、163主體課堂框架介紹
中國教育目前已經通過幾十年的摸索、改革越來越注重學生的主體學習角色,而且目前中學教師中90后已經占比較多,從學生主體和教師客體在時代性格中都能明顯體現出教學課堂日漸區(qū)域互動性和主動性的特征。而在這種背景下提出的163主體課程模式就是在于(1)體現分層:10%學優(yōu)生、60%中等生、30%學潛生,學習能力不同,注重分層學習;(2)體現互動:10%學優(yōu)生組成“學習助教”在班級傳播學習方式,60%中等生促成“學習支柱”在班級凝聚學習信心,30%學潛生形成“抱團學習”在班級改善學習氛圍;(3)體現自主:改變固有學習方法,30%自主預習、60%課堂學習、10%延伸學習,充分將課堂學習內容延展至學前、學習效果拓展至學后。這些作為163主體課程模式的特征使得在進行課程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優(yōu)等生學有余力、中等生學有成果、學潛生學有信心。而要達到這種目標,微課不僅也要發(fā)揮出自身優(yōu)勢,還必須結合163課堂模式的要求。
二、中學微課在163模式中的具體特征
首先,微課以教學課題中某個知識點(或某一個系列知識),利用視頻、ppt、動畫等方式為教學載體,在有限時間內實現教學引導、知識講解、反饋測試等系列教學體系為目標的教育資源共享。目前在大數據、互聯網+的網絡時代背景下,微課的網絡分享平臺日趨增加,囊括了教育、金融、管理、服務等各行各業(yè)。任何人都可以進行網絡學習,逐步實現了教育終身制。在順應大的教育時代背景下,從2011年以來,國內已經舉辦了很多有關微課的外語比賽。張一春(2013:28)歸納了微課的四個特性,即“位微不卑”“課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根據這四大特性可以看出微課在外語教育中的作用,但是作為中學教育工作者在進行微課制作時,必須區(qū)別學生與成人對待知識體系要求的不同點,并根據中學教育的特殊性及163教育模式特性,優(yōu)化微課制作質量,便于微課在外語教學中的大力推廣和實際應用。
(1)碎片化與系統(tǒng)化:碎片化學習是指通過對學習內容或學習時間進行分割,這很明顯地體現在各種微信公眾號或是網絡、APP對于人們獲取信息方式的改變。但是中學生對于知識體系的要求是系統(tǒng)、完善的。不僅需要海量信息量,更需要知識的相關搜索和多途徑解決能力,而不是單一地擴大知識量。而對于中學生的系統(tǒng)不僅是內容的系統(tǒng),也是形式的系統(tǒng)。預習階段“微引導”、鞏固階段“微指點”、復習階段“微話題”,形成環(huán)狀學習安排,通過前期講解讓學生學有所悟,課堂檢查學習進度讓學生學有所思,課后話題練習讓學生學有所成。
(2)自主性與強制性:成人的學習更多是指向興趣、自覺,或許被某個標題或是喜歡的作者所吸引,愿意去了解內容。但是學生學習帶有一定程度強制性,因此這對微課制作者提出較高要求。學習內容的制作關系到知識傳遞的有效性,最終決定了教學效果。很顯然,在視頻制作中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視頻制作水平及外語教育經驗,能夠分析出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把握程度、相關知識點的串聯,并能夠利用信息技能比如文檔、高清課堂錄像、有聲PPT、短篇視頻等,盡可能呈現預期效果。
(3)一次性與連貫性:微課產生的初衷就是希望知識傳遞始終貫穿于課前預習、課中鞏固、課后復習。不同于在校學生,成人接觸微課內容可以是連續(xù)性學習,也可能是階段性學習。對于外語教學來說,這種影響因素至關重要。原本外語學習就與母語環(huán)境不同,片段式教育體系影響學生知識結構認識,要求制作者要考慮到知識點之間的串聯,微課內容不僅局限于視頻,更需要配套的典型案例、糾錯分析、話題拓展等。
三、結論
微課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教學資源,也轉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有了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和范圍,培養(yǎng)學生自我領會、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但是微課技術的運用也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的授課模式,是否會降低授課教師的教學影響力,降低課堂學習效率,這些問題也值得教育工作者事先思考。
參考文獻:
[1]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
[2]馬武林,何靜靜.優(yōu)秀外語微課特征分析——以中國外語微課大賽一等獎作品為例[J].外語電化教學,2017(4).
[3]車啟鳳,方媛.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及案例分析[J].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融合,2017(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