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蘭
國學經典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促進學生的人格成長、心靈發(fā)育、思想成熟、學業(yè)提升和價值實現。國學經典進課堂,實施國學經典與語文課程、學?;顒诱n程的大整合,以傳統文化為載體,可以讓孩子在國學經典文化浸潤中快樂成長。從實踐看,國學經典進課堂應著眼于班級書香文化建設,著眼于孩子語文素養(yǎng)的長期發(fā)展,著眼于培養(yǎng)孩子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唐詩三百”入畫來
古詩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以凝練含蓄的語言、深邃的意境,備受人們喜愛。古詩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價值不僅在于給予人們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我們在實施經典與語文課程融合的實踐中,從吟誦《唐詩三百首》入手,受到孩子們喜愛。
每天清晨,和孩子們一邊吟誦古詩,一邊在荔枝FM錄制一首古詩班本教材,發(fā)在班級群里讓孩子們回家聽。有老師的范讀引領和集體學習的氛圍,孩子們興致盎然。這種形式也感染了家長,家長們也積極加入到領讀經典活動中,極大地提升了學習氛圍。到目前為止,我們把國學經典作為班本教材,以教師范讀、師生共讀和親子共讀的形式,輕松學完了《唐詩三百首》《千字文》《弟子規(guī)》《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等國學經典。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經典的智慧之光在不經意間照亮了孩子的心。炎熹小朋友和媽媽去看菊展,當看到一路上鋪滿的菊花時,他脫口而出:“媽媽,這就是‘黃四娘家花滿蹊吧!”媽媽一臉驚喜地看著孩子,原來詩歌的情景是可以在生活中再現的,“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理”,果然是如此!
無獨有偶,梓晗同學在路上看見一位漂亮姐姐紅撲撲的臉蛋,好奇地問媽媽:“這位姐姐的臉就是‘繡頰吧!”媽媽很驚訝,恍然間想起前兩天正好背誦過“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這樣的詩句。古詩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浸潤孩子的心靈。
多元整合促成長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搭建豐富多彩的“平臺”,以傳統經典文化為載體,豐盈孩子們的體驗,讓傳統經典文化成為學?;顒诱n程的一部分,每個孩子在其中感受中華文明與文化的“光”與“熱”。
開學初,我們一年級全體師生與家長們聚集在孔子雕像前,為孩子們舉行了隆重的“開筆禮”。開筆禮上,我手握毛筆,飽蘸濃墨,在掛起的宣紙上一撇一捺寫下一個“人”字。告訴孩子們在人生的啟蒙階段學會做人是最重要的。在拜夫子、正衣冠、朱砂開智、擊鼓鳴志、啟蒙描紅、榕樹下許愿等一系列步驟下,啟迪孩子們立志做人,以德立人。
學校每周一的“詩詞小天地”通過校園廣播,將重大節(jié)日與古詩詞進行課程融合。九月高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十月低吟“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十一月誦讀“我言秋日勝春朝,便引詩情到碧霄”……不一樣的日子,同樣的詩意盎然,古詩詞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充溢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大課間是我校的傳統課程延伸,我們巧妙地將聲律啟蒙、經典唐詩配上音樂,加上動作,編排成朗朗上口、律動舒展的古詩韻律操。大課間活動融進國學經典的內容,豐富了文化內涵,孩子們在舒展筋骨中巧讀、妙讀、悅讀國學經典,極大地豐富了國學課程的豐富性、多樣性。
國學經典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充分挖掘國學文化的精髓,通過豐富的國學經典內容,以及語文課程、學?;顒诱n程的整合形式,引導孩子樂學、會學、好學國學經典文化,在經典的浸潤中健全人格,沉淀文化素養(yǎng),真正將經典融入孩子們的生命血液里。
國學經典博大精深,國學教育路長任巨,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只有大膽嘗試,不斷探索,才能讓國學經典教育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