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金昌
警惕請家長幫忙造成的不公平
“誰有空打印一下這個材料?”“誰有空來整理一下教室?”……在班級QQ群里,當有老師發(fā)出這類“求助信號”的時候,總有一些熱心家長爭先恐后地搶任務?!皫屠蠋熥鍪拢鋵嵰彩菫榱撕⒆?!”北京某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劉女士告訴記者,“我經(jīng)過努力當上了班級家委會代表,就是希望能通過為班級做事,給孩子加印象分?!保?0月13日 《工人日報》)
【點評】在做好溝通的前提下,老師偶爾請家長幫忙做一些班級管理的事情不是不可以,但必須把握尺度與頻率,不能把本應屬于教師的職責轉(zhuǎn)嫁給家長。老師請某些家長幫忙,之后難免會對這些家長的孩子格外照顧一些,這估計也是家長“搶著幫忙”的重要原因。這樣一來,當然會對其他學生造成不公平,還容易引發(fā)家校矛盾,這是值得警惕的地方。
不要片面理解“自主作業(yè)”
在廣東佛山有一所學校,學生竟然可以對自己不想做的作業(yè)說“不”。為了給學生“減負”,給家長“釋壓”,一項名為“自主作業(yè)”的探索正在順德碧桂園實驗學校實行。該校校長陳錢林表示,所謂“自主作業(yè)”,就是學生擁有對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提出“做或不做”的權(quán)利。(10月26日 《廣州日報》)
【點評】該校探索實施的“自主作業(yè)”分為幾個層次,有“加自主(主動要求增加作業(yè)量)”“全自主”“半自主”“不自主”四個選項,除了少數(shù)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會選擇“加自主”或“全自主”外,多數(shù)學生會選擇“半自主”或“不自主”,這體現(xiàn)的是“因材施教”“分層施教”的原則。由此可見,所謂“自主作業(yè)”,并非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不做作業(yè),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作業(yè)。
集體銷毀學生手機治標不治本
近日,河南南陽某中學舉行手機銷毀大會,幾十部從學生手中沒收來的手機被學校工作人員扔進水桶,然后用錘子砸爛。面對質(zhì)疑,學校工作人員回應稱,帶手機到學校不交給老師,一旦被發(fā)現(xiàn)就要銷毀,并稱“家長都很配合,一切都是為學生好”。(10月10日 中華網(wǎng))
【點評】近年來,類似新聞屢見報端,這種涉嫌違法、浪費物品的做法當然不可取。對于學生帶手機上學的問題究竟該如何處理,考驗著學校的智慧——管得太嚴容易引發(fā)學生反感和社會質(zhì)疑,管得太松又沒有效果。但此事并非無計可施,與學生約定使用時間,根據(jù)自愿原則讓學生暫時上交保管,都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學校應該在教育和疏導上多下功夫,而非一“砸”了之。
“花式喊早”營造早起氛圍
每周一、三、五的早上6:30—7:10到操場領(lǐng)取“陽光早餐卡”,晨跑800米或者晨讀20分鐘后,再用手中的“早餐卡”即可兌換價值3元的食堂早餐券。近日,鄭州大學推出的“早餐工程”活動每天都吸引了上千名學生自發(fā)早起。據(jù)悉,該項“花式喊早”活動由鄭州大學團委和后勤部門聯(lián)合發(fā)起,從2010年推出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持續(xù)開展七年多。(10月25日 中國青年網(wǎng))
【點評】與其說學生是受到3元錢的早餐吸引而早起,不如說學生是受到學校營造的氛圍感染而早起。在大學生混日子狀況較為普遍的當下,高校確實應該多想想應對之策,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育人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引導學生珍惜時間,熱愛學習,努力提升綜合素質(zhì)和身體素質(zhì),不荒廢大學的美好時光。
“不會游泳不能畢業(yè)”
具有引導意義
清華大學近期決定恢復90年前的老校規(guī),從2017級開始,學生必須通過入學后的游泳測試或參加游泳課的學習并達到要求,否則不能獲得畢業(yè)證書(特殊情況除外),一時引起廣泛關(guān)注和爭議。(9月18日 《北京青年報》)
【點評】與其爭論把游泳與畢業(yè)掛鉤是否合適,不如透過此事反思學校長期以來忽視體育的弊端。青少年身體素質(zhì)下降,最終影響的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作為辦學實力排在全國前列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恢復90年前的老校規(guī)具有很好的引導意義,能在較大程度上促使中小學階段的教育更加重視體育,注重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