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在書房里凝神靜思時,母親又走了進來。她看著我,小心翼翼地問:“在忙嗎?”
“或許是一個人待得有些無聊吧,又想找我嘮嗑嘮嗑?!比绱艘幌牒?,我打算寫一篇文的心思,只得無奈地按下了暫停鍵,預備好聽她擺談那些重復著來去的家長里短。這個選擇,似乎成了我的唯一選項。難不成我還能拉著一張臉,對滿滿渴望的母親說:“我忙得很,沒有空呢!”
這種假設性答案,對年逾七旬的母親,絕對不可以存在。近段時間里,母親很喜歡到我的書房來,找我說話。她與我講的那些事,并不緊要,也不新鮮,甚至還有些啰嗦零碎,無外乎王家孩子去哪里哪里工作了,李家的女兒嫁了個很有錢的老公,張家的孫子出國留學啦,剛看的電視劇劇情如何如何……
母親講的這些,對在網絡上見慣各種稀奇古怪事的我而言,實難有吸引力。但作為她唯一的聽眾,我不能表現(xiàn)得毫無所謂,必須表現(xiàn)出一副興致勃勃的樣子。否則,以母親的細膩心思,一定會看出我在應付她,因而不開心。
我不可以讓母親不開心。她離開熟悉的老家,獨自來到我所在的這座于她而言非常陌生的城市,并不是為了旅游,而是幫我打理家務。妻子接受單位委派,到異地訪學去了,要很長時間才能回來。我一個人既要寫作,又要接送剛上小學的女兒上下學,還要打理家務,即便三頭六臂,也忙得像陀螺一樣,疲憊不堪。母親得知這個情況后,趕緊義無反顧地跑來協(xié)助我,想要減輕我的負擔。
母親的勤勞,很快便見了成效,我因妻子訪學而去顯得很凌亂的家,迅速干凈整潔起來。我在感恩母親的無私付出時,卻也滋生了另外的煩惱——最近,她突然變得愛嘮嗑了,每天總會在我寫作時前來書房,與我說會兒話聊會兒天。如果時間得空,陪母親說說話,原本很應該。但偏偏有時,我正忙,母親也會突然“造訪”。
我理解母親的孤獨。來到這座城市,除了兒子孫女是熟悉的,其它的一切,比如街道、行人,對她而言都是陌生的。在老家那座小縣城里,差不多每條街道,母親都耳熟能詳,外出散步走不了幾步,就能碰到老熟人,熱情地打個招呼。因此,我對母親每每的不期而至,總是盡可能地表現(xiàn)出歡迎。
在偶爾寫作思路順暢時,我也會找理由搪塞母親:“媽媽,你咋不看會電視劇啊,去看電視劇吧?!薄翱蠢哿?,想與你說會兒話,解解悶兒?!蹦赣H如此作答。面對這般回答,我就算寫作思路再順暢,也只能停下來。此情此景下,我突然有些懷念妻子剛走時,一個人照顧女兒和家的情景,那時雖忙,但至少女兒在學校里的那段時間,我可以自控。
姐姐打電話來詢問母親的情況時,我有些無奈地告訴她:“離開老家的朋友們,媽媽可能有些孤獨吧。”“怎么會孤獨呢?不是有你們父女兩個陪著嘛!”姐姐很詫異。
于是,我把母親每天都要找我嘮嗑聊天的事情講給了姐姐。聽過我的話,電話那頭的姐姐沉默了,半晌后她說:“你可錯怪咱媽了。她并沒有覺得孤獨,而是在擔心你呢!”
姐姐的話,聽得我一頭霧水:“擔心我,咱們每天都在一起,有什么好擔心的?!?/p>
“你知道媽媽這兩天在讓我?guī)退鲆患裁词聠??”姐姐自問自答道:“她讓我?guī)退I一本如何預防心理疾病方面的書?!?/p>
“媽媽要這種書干嘛?難道她……”我頓時緊張起來。聽說很多老人因為缺朋少友,容易患憂郁癥,母親該不會是得憂郁癥了吧。果真如此,我這個每天和她在一起的兒子,也太不稱職了,難怪最近她喜歡找我聊天嘮嗑呢,我應該主動找她的,而不是讓她來找我。姐姐告訴的事情,讓我心里有了滿滿的自責。
姐姐在電話那頭笑問道:“你是不是在想媽媽得憂郁癥了?”
“難道不是嗎?”我反問道。
姐姐說:“你又想錯了,媽媽那樣樂觀的性格,怎么可能得憂郁癥?才不會呢。告訴你吧,媽媽想要買這本書看,全都是為了你?!?/p>
“為了我?”姐姐的話,讓我糊涂起來:“與我有什么關系?我又沒有憂郁癥。”
“媽媽看你每天除了寫作,還是寫作,很少和朋友交往,而且經常一個人坐著發(fā)呆,有時還自言自語。媽媽說她看過一個心理健康的電視節(jié)目,專家說這樣的癥狀是得了抑郁癥的表現(xiàn)。她很擔心你,又不敢讓你去醫(yī)院檢查,怕你覺得不舒服。于是,她便每天有事無事地找你聊天說話,希望用別的事情分散你的注意力。她想買一本預防心理疾病方面的書,是為了掌握更好的預防方法?!?/p>
原來母親找我聊天說話,并不是她覺得孤獨無聊,而是在擔心我。但她不知道,我發(fā)呆時,其實是在構思,自言自語時,其實是在設定情節(jié)。這些行為,被母親當成了“抑郁癥”的表現(xiàn),想方設法要助我脫困。母親的這般心思,我一直都蒙在鼓里。感動之余,我很后悔當初她找我聊天偶爾生出的不耐煩。
(全文180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