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靜
一、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為什么會成為學生的難點
說到材料作文,我們就一定要先說一下命題作文和半命題作文,如2017年甘肅中考二選一作文:請以“快樂多多”為題目作文和請以“給我一個____就夠了”為題目作文?!翱鞓范喽唷本褪敲}作文,中心詞非常明確,那就是“快樂”;“給我一個____就夠了”這是半命題作文,中心詞也非常明確,就是________部分添加的內(nèi)容,在題目中所給的提示語中,就提示說“給我一個微笑就夠了”,如果學生實在想不到合適的詞,至少是可以填上“微笑”,中心詞也非常明確即“微笑”。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材料作文:
一只蝸牛,很想做成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開始它想東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頂,可一計算,要實現(xiàn)這個計劃,至少需要3000年時間,只好忍痛放棄這個打算。后來它又想南下爬到長江邊上,看一看奔騰的江水,可一計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時間。蝸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暫,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終死在草叢中。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或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相較于“快樂多多”“給我一個___就夠了”兩個作文題,這個材料作文明顯在篇幅上長了不少,而且細細去思考分析,又能發(fā)現(xiàn)這個材料作文的中心詞就不像“快樂多多”“給我一個___就夠了”兩個作文題那么容易找出了。材料作文相較于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在理解能力和提煉觀點上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材料作文經(jīng)常會讓初中生搔首皺眉仍然不知該如何立意。這與他們小學接觸的作文主要是命題作文與半命題作文有很大關(guān)系。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關(guān)鍵詞已經(jīng)直接在題目中提出,學生只要圍繞標題就可以輕松的寫出一篇不會離題的作文。而材料作文給的是一段材料,通常是一百字左右,要從一百字中找出關(guān)鍵詞,比直接從命題題目中找到關(guān)鍵詞難度是增加了許多。材料作文不僅考查寫作能力,還要考查學生理解材料和提煉觀點的能力。
初中生面對材料作文,由原本小學的關(guān)鍵詞直接告知變?yōu)橐婚L段的材料讓學生自己提取關(guān)鍵詞,就很容易摸不著頭腦了,常常找錯了關(guān)鍵詞。而文以意為先,如果中心都偏離了勢必會影響到作文的成績。因此要想較好的完成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我們還要進行學習和必要的訓練。
二、什么是“找對象”法
“找對象”法,可以分為三個步驟:“找對象、分主次”“明行為、辨是非”“探原因、定立意”。
1、找對象,分主次。就是拿到材料,首先要認真閱讀材料,圈畫出材料中出現(xiàn)了幾個對象(人或物),然后思考其中主要對象是什么,次要對象是什么。
2、明行為,辯是非。確定對象之后,再分別找出每個對象有什么言行或者表現(xiàn),并簡單對其作個判斷,這些言行或者表現(xiàn)“對與不對”或“好與不好”,是該“表揚與批評”或“弘揚與摒棄”。
3、探原因,定立意:根據(jù)上一步驟中對錯、好壞、褒貶的情感審美,提出一個為什么,如為什么是對,為什么是錯的,為什么要表揚,為什么要批評。然后回答,你作出的這個回答,就是你立意的依據(jù)。根據(jù)這些回答,找出一個你最有話說的作為你的立意。
三、“找對象”法的應用
我們就以前文提出的“蝸牛”的材料作文為例,因為這個材料只有一個對象,便于初學者學習練習。
1、找對象、分主次。材料中剛好只有一個對象蝸牛,因此也就是主要對象了。
2、明行為、辯是非。接著我們找出材料中它到底有哪些行為,做了那些事。于是我們找到,他的行為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它想游泰山,想看長江;另一個是它什么不肯做,死在草叢中。接著我們對這兩個行為進行評判,是對還是錯。第一個行為,根據(jù)材料我們可以知道,它想游泰山還是看長江,都需要3000年,在它的有生之年是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因此我們將這個行為判定為“非”。第二個行為,它什么都不肯做,最后死在草叢中。結(jié)局是“死”了,而且不是死在去泰山的路上,也不是死在去長江的路上,而是死在它原來的草叢里。根據(jù)“死”和“草叢”我們也可以判定,這個行為還是“非”。
3、探原因,定立意。現(xiàn)在就到了立意的關(guān)鍵一步了。上一步對兩個行為都做出了評判,這一步就是要追問一個為什么,即為什么它想游泰山或看長江是錯的,為什么它什么都不肯做死在草叢里是錯的。然后思考回答,第一個問題,因為兩者都需要3000年才能到達,有生之年都到不了,說明所定的是一個不可能實現(xiàn)的目標。據(jù)此我們可以立意為,立志不能好高騖遠,制定目標要符合實際等等。第二個問題,它在死的時候,一寸也沒有離開原來的地方,它沒有為它的目標挪哪怕一步。目標再遠,通過自己的行動也總能越來越靠近目標,而它卻什么行動都沒有。根據(jù)這個分析我們又可以立意為:實現(xiàn)目標要腳踏實地,實現(xiàn)目標要從眼前點滴做起,人貴有實干精神,干大事要從小事做起等。最后我們再根據(jù)自己的人生體驗確定一個最有感悟最有話的說的立意為本作文的立意。
至此,我們就完成了這個材料作文的立意。
前文說到,這個例題對象只有一個,審題分析難度會降低不少,雖然便于初學者理解學習,但我們考場中,經(jīng)常會遇到多個對象的材料作文,因此筆者接下來再補充一個例題,示范分析與單個對象的不同之處。
一陣海嘯過后,沙灘上出現(xiàn)了許多魚。它們的心被無奈與痛苦充斥。有的魚,選擇自暴自棄,一動也不動,在寂寞的等待中結(jié)束了生命;有的魚,不停地跳躍,想回到碧藍的大海中,但沒過多久,它們就累死了;有的魚,它們知道回去已不可能,但努力呼吸適應沒有水的新環(huán)境,在呼吸中他們長出了肺,鰭也變成了四肢,于是,它們開始了新的生活,也許,陸地上的生活比海洋里的生活更美好。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從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或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1、找對象、分主次。這個材料一看就很輕松的圈畫出三個對象,我們姑且命名為魚1、魚2、魚3,哪個才是主,哪些是次呢,我們可以通過它們的結(jié)局判斷出,魚3才應該是主。魚1、魚2是次。找到主次后,我們就應該把分析重點放在主魚3上。之后的分析就要魚3開始。
2、明行為、辯是非。這一步與“蝸?!钡睦臃治龇椒ㄏ嗤?。只展示分析結(jié)果如下:魚3長出肺、變成四肢、活(判定為是);魚1自暴自棄、死(判定為非),魚2:不停跳躍、死(判定為非)
3、探原因,定立意。這一步分析也與“蝸?!崩}相同,我們還是要先分別追問為什么,即為什么魚3努力呼吸適應新生活是對的,為什么魚1自暴自棄是錯,為什么魚2不停跳躍要回到海里是錯的。通過思考回答,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立意:適應才是硬道理,要學會適應;學會調(diào)整,改變自我;生活不能自暴自棄;困境中坐以待斃,不如起而行動;面對困境,要理智分析,沉著應對,不可莽撞等。最后再確定其中一個作為自己作文的立意即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