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
臺灣問題在維護中國國家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環(huán)境中的地位與角色十分重要。未被統(tǒng)一或走上分離主義道路的臺灣,將成為影響與制約中國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的重要障礙。如果能夠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tǒng)一,臺灣將成為中國在西太平洋上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非常有利于我國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環(huán)境。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1月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決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國家統(tǒng)一,妥善處理好領土島嶼爭端問題?!?/p>
當前,包括海洋安全環(huán)境在內的中國國家安全外部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形勢越來越嚴峻。這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一、中國總體海洋安全形勢趨于惡化。中國海岸線總長1.8萬公里,擁有6500多個島嶼。依據《聯合國海洋公約法》,應劃歸中國管轄的海洋國土共計3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陸地總面積的1/3,其中有150萬~19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與鄰國存在爭議。要維護這樣一個龐大的海洋國土與海洋權益本身就是一個極大挑戰(zhàn),況且在過去中國經濟與軍事力量相對弱勢的情況下就更加力不從心。特別是由于歷史與國內政治及政策等多種原因,中國海洋權益長期以來不斷遭受侵犯,原本屬于中國的東海、南海諸多島嶼為他國竊占。在國際形勢日益復雜的背景下,中國海洋安全環(huán)境與形勢更趨惡化。
二、南海問題的復雜化與域外勢力的紛紛介入,對中國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環(huán)境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美國強勢主導與介入下,日本、印度、英國、澳大利亞等域外勢力紛紛介入南海問題,加上美日等與南海問題相關國家的雙向合作,對中國南海島嶼主權、海洋權益、海洋安全造成新的挑戰(zhàn)與威脅,中國維權的代價與成本大幅上升。
三、日本推行“釣魚島國有化”政策嚴重惡化了東海安全環(huán)境。在中日東海劃界爭議持續(xù)存在的同時,屬于中國的釣魚島長期為日本占有,并完成了所謂的“國有化”進程,對中國島嶼主權形成實際侵占。盡管中國實現了釣魚島周邊海域常態(tài)化巡航,但仍無法實際控制釣魚島。與此同時,臺灣當局對日本采取“親善”態(tài)度與立場,公開揚言對日本堅持的“沖之鳥礁是島不是礁”“不持異議”,進一步影響了國家在東海的有效權益維護。
四、中國在全球主要海洋運輸通道的安全問題重要性上升,維護海外利益安全壓力增大。隨著“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世界主要海洋通道(如馬六甲海峽等)的安全問題(如是否被封鎖)對中國國家經濟安全與海洋通道安全的影響愈益增加,維護海外利益安全壓力增大。洞朗事件的發(fā)生以及印度在馬六甲海峽的戰(zhàn)略優(yōu)勢,更加凸顯我國面對的海洋通道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中央明確提出,“要切實維護我國海外利益,不斷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強保護力度。”
五、朝鮮半島問題對中國北部海洋安全形成另類威脅。中韓黃海蘇巖礁爭議尚未解決,而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御系統(tǒng)、美韓在我周邊海域持續(xù)軍演、朝鮮“核危機”又進一步對中國北部國土與沿海形成新的安全隱患和威脅。
六、中國海洋政策與海洋戰(zhàn)略推進面臨更大的困難。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陸權思想的影響,我國長期以來奉行以“近海防御”為主的海洋戰(zhàn)略,這在一定程度影響了國家海洋權益的維護。依據國家發(fā)展與海外利益延伸的需要,中國開始推進“遠洋海洋戰(zhàn)略”,但起步晚,阻礙大。當前,世界海洋權益早已被列強占領與瓜分。美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與俄羅斯是全球擁有專屬經濟區(qū)面積最大的六個國家,其擁有的專屬經濟區(qū)總面積達5400萬平方公里,其中有3/4與母國領土分開的。因此,中國海洋戰(zhàn)略的推進將面臨非常復雜的國際形勢的干擾。
中國臺灣島所處的地理位置,對我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國家海洋安全極為重要。《海洋中國》一書中指出,“臺灣是海洋中國的生命穴位。中國海自然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形成一個巨大的‘啞鈴,臺灣就是‘啞鈴之柄”,“解決臺灣問題,須用海洋謀略”。這一論述充分闡明了臺灣在中國海洋安全戰(zhàn)略中的重要位置。但事實上,臺灣問題已成為我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的重大障礙。
一、新中國建立至今60余年,海峽兩岸未實現統(tǒng)一,臺灣實質上為美國所掌控,未能成為維護中國領土主權完整及維護海洋安全的屏障,反而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二、民進黨當局提出的“海洋立國”戰(zhàn)略或“海洋國家”主張,就是企圖分裂國家,建立以臺灣島與周邊海域為主體的“獨立國家”,是對中國國家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的最大挑戰(zhàn)。
三、島內政治的復雜性與分離主義勢力的發(fā)展,阻礙了海峽兩岸在東海、南海等海洋領域的合作,不利于兩岸共同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如果兩岸有足夠的政治互信且都有追求國家統(tǒng)一的愿望,即使現在沒有統(tǒng)一,也可以在海洋領域展開廣泛合作,維護整個中華民族的海洋權益。然而,不論是國民黨當局還是民進黨當局,均對兩岸海洋合作持消極和反對態(tài)度,尤其是在東海與南海問題上的合作,這給國家海洋安全造成極為不利的局面。
四、蔡英文推進的“兩岸關系區(qū)域化”戰(zhàn)略,使國家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面臨更為復雜的區(qū)域與國際形勢。在去年的5.20講話中,蔡英文大談臺灣在區(qū)域發(fā)展中的關鍵地位與角色,強調臺灣參與區(qū)域發(fā)展的使命與扮演“和平的積極溝通者”的重要作用,認為兩岸問題不再是單純的兩岸之間的問題,而是區(qū)域、特別是亞太區(qū)域問題的一部分。蔡英文還特別提出“集體安全”概念,就是企圖將臺灣納入美日主導的亞太安全體系。這不僅不利于兩岸關系的發(fā)展與改善,而且增大了我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的復雜性。
五、蔡英文當局的南海政策與對太平島的新主張,有明顯與外部勢力合作以牽制大陸、達到“以中國領土主權換臺灣安全”的政治目的。蔡英文針對南海仲裁案提出的“四原則五作為”,可視為臺灣當局未來處理南海問題的基本方針與政策。四原則是:依國際法和海洋法,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應納入多邊爭端解決機制;相關國家或地區(qū)有義務維護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處理南海爭端,在平等協商基礎上,保護并共同開發(fā)南海資源。五項作為包括:捍衛(wèi)漁權,保護漁民作業(yè)安全;多邊協商,請“外交部”和相關國家或地區(qū)加強對話;科學合作,請“科技部”開放科研名額,由相關部門邀請國際學者到太平島進行地質、地震、氣象、氣候變遷等科學研究;人道救援,請“外交部”和相關國際組織合作,讓太平島成為人道救援中心及運補基地;鼓勵海洋法研究人才,強化臺灣因應國際法律議題時的能量。
民進黨處理南海問題的基本政策思維是建立在其“臺獨”總路線與“親美投日脫中”戰(zhàn)略之上的。在這一大戰(zhàn)略下思考與觀察其南海政策才會更準確、更可靠。民進黨在處理南海問題上的核心是:配合美國的南海政策與論述,反對兩岸合作共同維護國家南海主權。其維護南海島嶼主權與海洋權益是虛(也沒有這樣的能力與意愿),確保掌握太平島及引入美日勢力進入太平島是實。未來,蔡英文當局在太平島問題上有多種操作的可能。
一是會不會讓美日或其他國家到太平島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將太平島“國際化”?蔡英文提出的南海政策的“五作為”之一是進行科學合作,由相關部門邀請國際學者到太平島進行科學研究。未來這一政策的落實完全是有可能的,在適當時機邀請美日等在太平島進行合作研究,或允許他們在太平島設立南海生態(tài)或海洋研究中心。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太平島會不會因此“國際化”?
二是會不會策劃美日等外國勢力在太平島進行人道救援活動?蔡英文提出處理南海爭端“五作為”中包括人道救援,讓太平島成為人道救援中心。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簽署的“2017國防授權法案”中納入了“國防部長執(zhí)行美臺間高級軍官與資深官員交流計劃”,其中對交流的定義中包括了人道救助與救災,這與蔡英文提出的太平島人道救援計劃一致。如果太平島成為人道救援中心,未來美日會不會以人道救援的名義從事準軍事活動?2008年臺灣發(fā)生水災時美國就曾派軍用飛機以救援名義進入臺灣。日前美國國會通過的“2018國防授權法案”更明確提出臺美軍艦互相??扛劭诘慕ㄗh,值得關注。
三是會不會宣布將太平島作為美日軍艦的運補基地?美國媒體曾報道,蔡英文在2015年訪美時與美國有政治交易或幕后承諾,在美國需要時(如南海發(fā)生戰(zhàn)爭),可租借太平島給美國使用,以提供補給。南海仲裁案公布前夕,島內不斷報道蔡英文避談U型線是為美國“租島”鋪路。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一周之后,蔡英文就提出了針對南海仲裁案“四原則五作為”,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讓太平島成為人道救援中心及運補基地”,這似乎正在印證外界對蔡英文將太平島“租借”美國的猜測。
四是未來會不會在太平島設立幕后由美國主導的、針對中國大陸的衛(wèi)星監(jiān)測系統(tǒng)?太平島會不會作為美國南海情報收集站?這些均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
我們無法期待一個分離主義高漲的臺灣會有助于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只有徹底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tǒng)一,才能真正有效維護國家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也才能大大有助于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改善國家的海洋安全環(huán)境。這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兩岸實現統(tǒng)一之后,將大大緩解我海洋安全環(huán)境的壓力,減少臺灣問題的制約。二是兩岸統(tǒng)一后,將為中國沖破美國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跨出太平洋、走向遠洋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三是兩岸統(tǒng)一之后,臺灣將成為我國維護東海、南海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的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成為重要的海洋前沿基地。四是兩岸統(tǒng)一之后,完全破解了美日等外部勢力以臺灣問題要挾中國的籌碼,減輕美日等對我海洋權益的侵占與維護海洋安全的巨大壓力。五是解決了臺灣問題,國家可將更多的資源用于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臺灣問題牽制了國家太多的資源與精力,也影響了國家對維護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的投入。一旦臺灣問題解決,就可將更多資源與人力投入到臺灣島相關軍事設施與海洋裝備的建設,維護中國在全球主要海洋通道的運輸安全,從而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以及“國家利益到哪里,國家安全保障就到哪里”之精神,落實《國家安全法》提出的“保護國家的海外利益不受威脅和侵害”之目標。
要實現統(tǒng)一,有效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必須做到五點。一是國家必須有明確與高瞻遠矚的海洋戰(zhàn)略,有具體的海洋政策措施。二是全民族要有足夠的海洋意識與海洋權益意識,并提高對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的認識。三是要持續(xù)發(fā)展與壯大經濟。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就無法長期支撐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的各項支出。四是必須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海上力量。近年,我國包括海上軍事力量在內的軍力有了重大進步,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但與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尤其是保護遠洋航運通道安全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仍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加快發(fā)展。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就沒有底氣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五是要將徹底解決臺灣問題提上議程,盡早實現國家統(tǒng)一,不僅從根本上結束長達近70年的國家分裂狀態(tài),而且要消除阻礙有效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的障礙,讓臺灣變?yōu)橹袊谖魈窖笊稀坝啦怀翛]的航空母艦”,從而實現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海洋安全的重大戰(zhàn)略,并發(fā)揮臺灣作為軍事基地的作用。
(作者為閩南師范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