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宗澤
2017年的國際形勢,似乎可以用歐陽修的一句話來形容:“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庇芯塾猩⑹墙衲陣H形勢最大的特點,而且兩者是相互依存和交叉的。特朗普上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散”,從好幾個多邊協議或機構中抽身,被稱為“退出主義”。與此同時,面對復雜多變的全球性挑戰(zhàn),全球治理又在呼喚著新的方案,以便更能反映當前國際權勢的對比變化,以及更有效地趨利避害。因此,“聚”和“散”兩種力量在撕扯、在博弈,對國際形勢帶來了復雜影響。
在這種背景下,中共十九大以后,中國外交將顯示以下四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進入新時代?!靶聲r代”是十九大的重要表述,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外交也必將進入新時代。新時代外交“新”在何處?要適應的是什么新變化?一是適應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演進。這個新時代就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時代”。中國外交必須體現這一更高的新要求,這需要中國進一步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二是在今后五年,中國將進入兩個“百年”的歷史交匯期,而中國外交也將經歷一個承上啟下的大轉型。這種轉型將從應對型向塑造型轉變,又恰逢中國正處于一種極其獨特的歷史方位。2018年中國將要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在改革和開放兩方面都將有大的動作,中國外交需要適應并充分反映中國的這樣一種歷史新方位,必將有一個新發(fā)展。
第二,面臨新機遇。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發(fā)展仍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此前,我們說21世紀頭20年是必須緊緊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為的戰(zhàn)略機遇期,2020年轉瞬即至,那么,2020年之后是否仍然存在戰(zhàn)略機遇期呢?如果存在,它與過去是不是一回事?對此十九大給出了答案。
我相信這個戰(zhàn)略機遇期確實存在。換言之,國際總體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對中國利大于弊。一是國際秩序在和平轉型,或者說國際秩序的轉型給中國的更大發(fā)展提供了非常難得的空間。二是大國之間保持了一種大致的戰(zhàn)略穩(wěn)定,沒有爆發(fā)沖突的可能。三是宏觀經濟環(huán)境逐漸趨好,互利合作是大勢所趨。但是今后的戰(zhàn)略機遇期和以前不同的地方,在于要更多地靠我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去爭取,而非守株待兔。
第三,強化新自覺。今天我們看國際大勢時,發(fā)現西方落入平庸的陷阱,缺乏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的動力甚至靈感。過去西方主導世界,靠的是壟斷性的話語權和議程設定權,靠的是它們源源不斷提出新的倡議,主導國際事務的議程設置,固化它們的話語權。但是今天世界上面臨這么多、而且與過去不一樣的新問題。過去西方經常稱這些問題“都是你們制造的”,它們才是“問題的解決者”,可是今天很多問題本身就是西方自己制造的,例如金融危機就是美國制造的,怪不了別人,但是它們又拿不出好的辦法,必須依靠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挺身而出才能有效應對,這就是20國集團誕生的原因。當然這種情況給了中國等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一種新的成長機會。
還有美國,正在上演“美國反對美國”的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是美國自己在反對自己,今天特朗普的美國在反對過去的美國。我一直在好奇:特朗普對美國的改變是長久性的,還是暫時性的?換句話說,是不是過四年或八年,新的人上臺,又會扭轉這種狀態(tài)?我最近與一些美國人交流時,聽到不少人認為美國的變化將是長久性的。即使四年或八年以后再上來一個新人,恐怕也很難回到從前。特朗普上臺之后,確實帶了很多變化,美國人自身都很難適應。我覺得“美國反對美國”帶來的更大震動恐怕還不在美國本身,而是對世界,特別是對它的盟友和聯盟體系帶來的是一場巨大的震動。
在這種情形下,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在增加,希望中國能夠承擔更大的責任,做得更多一些。所以中國要有一種新的歷史自覺。今天的中國已經和世界空前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承擔更大的責任不只是滿足的別人要求,更重要的是,這樣做才能更好地維護和推進中國的利益,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所以中國將進一步展現這種新的歷史自覺。
第四,踏上新征程。緊接著十九大勝利閉幕之后,中國外交有兩大動作:一是成功接待了特朗普的來訪,一是習總書記的成功出訪。這兩大動作發(fā)出了非常明顯的信號。首先是中國追求大國的協調和合作。在特朗普訪華之前,中國接待了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他來華參加中俄總理定期會晤。中俄關系確實太重要,俄羅斯是中國最大鄰國,這樣的安排實際上就是表明中國同樣重視俄羅斯的感受以及中俄關系的長遠發(fā)展。特朗普到中國短短兩三天時間,發(fā)了不少“感謝中國”的推文。在中美關系一度不被看好的情況下,特朗普成功訪華實際上是一個驚喜。我不能說中美關系今后就一帆風順,但迄今為止,我們能把這一關系穩(wěn)住,采取這樣大手筆的利益捆綁,把中美關系大船的基本航向穩(wěn)住,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的成果。
其次是提升中國與周邊的密切合作關系。中國將繼續(xù)按照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的合作關系。習總書記訪問了越老兩個周邊國家,進一步夯實同兩國的戰(zhàn)略合作,推進構建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共同體。在過去的基礎上,現在我們把打造周邊關系的努力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結合在一起。如果同周邊國家的命運共同體都建立不起來,怎么能構建人類的命運共同體呢?這就是眼下中國大力推進周邊外交的邏輯鏈條。
由此可見,我覺得十九大以后,中國外交將以“四個新”為標志,邁進了新時代、迎來了新機遇、增添了新的自覺、踏上了新的征程。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