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徐陳
摘 要:簡約化教學,就是教師少提問題,多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少灌輸理論,多引導學生思考;少布置枯燥的作業(yè),多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教師應用這種方法開展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文章探討了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簡約化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簡約化教學;教學效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36-0081-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簡約化教學成為了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簡單來說,就是要求教師簡約理論教授卻強化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學生的知識理解特點來開展教學活動,達到少講授、多引導的教學目的。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簡約化的策略。
一、簡約問題提出,多情境創(chuàng)造
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中,教師會向?qū)W生提出學習問題,這些問題是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師要求學生必須在學習的過程中回答這些問題。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之一,就是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一些學生不理解學習這些知識的目的是什么,更不理解這些知識怎么應用在實踐中。當學生缺少學習積極性時,吸收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就會降低。簡約教學實踐之一,就是教師要簡化問題提出,多用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學習知識。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離子這一概念時,可以給學生看一則化學情境:導線上串聯(lián)著燈泡,它并非一個閉合電路。教師把導線兩端放到鹽水中,就可以發(fā)現(xiàn)燈泡亮了。而教師把鹽水換成糖水,其余實驗材料不變,燈泡就不亮。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就能理解:鹽水能導電,糖水不導電。這則化學情境能引導學生思考:同樣都是溶液,為什么鹽水能導電、糖水不能導電?這意味著鹽水和糖水的化學性質(zhì)有很大的差異嗎?當學生愿意思考化學問題時,便產(chǎn)生想要學習知識、理解知識的渴望。教師簡約提出問題,多開展情境創(chuàng)造,可以達到讓學生觀察化學現(xiàn)象、找到學習疑問的目的。而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愿意主動思考知識、吸收知識。
二、簡約單向灌輸,重思維引導
單向灌輸教學方法存在的另一弊端,即教師不管學生的差異性,應用一種單向灌輸?shù)姆椒ㄖv理論知識。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部分學生可能不能高效接收教師傳達的知識信息,把理論知識學得一知半解,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簡約教學實踐之二,就是教師要簡化理論教授,引導學生學會科學地思考問題。以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鹽水能導電,糖水不能導電為例。部分學生不能理解鹽水與糖水有哪些配質(zhì)上的差異,導致鹽水能導電,糖水不能導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普通的自來水能不能導電、純凈水能不能導電、能不能應用對比實驗來分析實驗結果。學生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開始做對比實驗,將實驗的對象分為鹽水、糖水、自然水、純凈水。在做實驗的時候,學生發(fā)現(xiàn)鹽水導電,糖水不導電,自來水導電,純凈水導電的能力非常微弱。通過實驗,學生初步得出結論,純凈水是不導電的,引發(fā)導電現(xiàn)象的是水中的其他物質(zhì)。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結論,學生開始做鹽水的濃度實驗,實驗中發(fā)現(xiàn)濃度越高的鹽水導電性能越好。這時學生開始形成一個推論。純凈水的化學式為H2O,它是不導電的;普通的自來水中有雜質(zhì),引起導電的現(xiàn)象,現(xiàn)未知引導導電現(xiàn)象的物質(zhì)是什么;蔗糖水的化學式是C6H12O6,它是一種分子式,糖水中擁有的物質(zhì)是C、H、O;鹽水的化學式為2NaCl+2H2O。在了解H2O不導電的前提下,學生發(fā)現(xiàn)了讓鹽水產(chǎn)生導電能力的物質(zhì)是NaCl。在比較的過程中,學生初步理解了鹽水能導電的原理。即水不導電,鹽水中有能導電的物質(zhì),讓鹽水變得導電了,讓鹽水導電的是那些活潑的離子;糖水中沒有可以導電的活潑離子,所以糖水不導電。教師在教學中,不要一味教給學生理論知識,要引導學生從具象的案例出發(fā),學會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具象的案例,提取案例中的規(guī)律。這種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當學生的思維水平提升時,便能理解教師教授的抽象理論知識。
三、簡約課堂習題,增實驗研究
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喜歡讓學生多做習題。結果很多學生因為沒有掌握課堂理論知識,所以作業(yè)的質(zhì)量很差。低效化的作業(yè)不能促使學生積極學習知識,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自我否定的心理,令學生更加排斥學習。簡約教學實踐之三,就是教師少布置習題,多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探索研究。比如,當學生初步理解了“化學式中具有活潑離子的物質(zhì)能導電、沒有活潑離子物質(zhì)不能導電”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化學分類的角度思考哪些物體能導電、哪些物體不能導電,讓學生從宏觀的角度思考導電這一反應的原因:如果人們要強化物體的導電性要怎樣做,要避免物體的導電性要怎樣做。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觀察化學現(xiàn)象、探索化學知識,鼓勵學生寫實驗報告。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化學現(xiàn)象,找到更多的化學規(guī)律,不僅能進一步提高思維水平,而且能增強實踐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簡約化教學的理論,就是教師應當尊重學生這個學習主體,應用直觀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問題,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和實踐。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趙晨.高中化學簡約化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04).
[2]趙晨,胡志剛.當前中學化學教學應當簡約化[J].化學教育,2013(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