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小學生進行德育的意義
1.對國家而言,培養(yǎng)合格的國民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國民的總體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建設需要具有高素質的接班人。因此,教育的重點應該在于學生終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要學會求知,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一個具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人,在面對是非善惡的時候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這樣的人具備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的人生態(tài)度和道德情操,這樣的人才是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國家和民族的棟梁之才。
2.對個人而言,打好人生的基礎
從人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來看,一個人在小學階段各種能力和思想都處于蒙昧狀態(tài),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所以,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可以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態(tài)度和觀念,防止外界不良觀念和社會風氣對孩子形成負面的影響,以致影響到以后的人生。
小學生無論是在知識水平還是道德水平都處于形成階段,因此是進行德育的最佳時期,就像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說的那樣:“由于小學兒童品德發(fā)展以協(xié)調性為特點,小學階段是道德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最佳期?!比f丈高樓平地起,小學階段作為一個人接受教育和成長的初期階段對于一個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影響,因此,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德育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的特點
1.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德育具有隱蔽性
相對于專門的德育課程而言,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是隱藏在美術技能和知識的教學過程中的,是一種隱含的、潛移默化的德育。它不像專門的德育課程有具體的課程目標、內容和方法,它沒有確定的目標也沒有具體的內容和方法,它的內容是零散的甚至是隨機性的,是依附、隱藏于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的。
2.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德育具有間接性
雖然德育教育是小學美術以及其他學科中都應該涉及到的內容,但是小學美術教學的目標仍然是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使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等美術領域的相關能力和知識。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具備相關美術知識和能力的同時,利用美術課程中的道的元素間接地對學生進行德育,例如,在位學生講授繪畫作品背后的故事、書畫名家的生平故事等的過程中,不僅講述其中蘊含的美術知識,而且將其中的德育元素凸顯出來,間接地讓學生受到德育教育。
3.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德育具有滲透性
“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強調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對學生道德、行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強調德育在各學科教育環(huán)節(jié)的滲透,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边@是新課程標準中關于德育的內容,其中特別提到在其他學科中進行德育的方式是“滲透”。因此,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德育不像專門的德育課那樣通過直白語言向學生講述關于思想道德的各種道理,而是通過“滲透”的方式對小學生進行德育。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蔡元培說過:“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美術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表現(xiàn)、鑒賞以及創(chuàng)造的能力,從而促使學生追求人生的情趣與美好的理想境界。美術課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在美術教學進行德育滲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挖掘德育滲透因素
美術教學內容中蘊含許多適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素材,并在課堂教學中將其充分利用,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美術欣賞課上,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能夠表現(xiàn)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等內容的美術作品,不僅引導學生對作品的色彩、構圖等進行欣賞和感受,同時也要通過為學生介紹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人生事跡等內容,引領學生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和寓意,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道德情操。又如,可以通過為學生介紹中國畫的獨有特色,傳統(tǒng)的中國畫大多通過描繪山水、人物、花鳥等內容,寄托畫家對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和感悟。進而引導學生體察自然和生活,通過繪畫來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挖掘并利用美術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素時,不能將德育內容單獨地拿過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而是要將德育因素與專門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通過間接、隱性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創(chuàng)造德育滲透情境
小學美術課教學形式除了課上教師講授之外,還應該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紙上得來終覺淺,通過實踐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對美術知識和技法有形象的領悟,讓美術教學更加具有生活氣息,而且也更有利于德育的滲透。在端午節(jié)、勞動節(jié)、建軍節(jié)、建黨節(jié)、國慶節(jié)、中秋節(jié)等等,具有濃厚中國傳統(tǒng)特色或重大歷史意義的節(jié)日期間,組織學生進行主題活動。例如,在端午節(jié)組織學生制作龍舟,或者創(chuàng)作賽龍舟內容的繪畫作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建軍節(jié)、建黨節(jié)、國慶節(jié)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節(jié)日期間,組織學生去當?shù)氐乃囆g館、博物館、圖書館參觀相關的主題展覽,或帶領學生觀看相關的影片,通過豐富的內容感染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為祖國繁榮昌盛做貢獻的思想情操。再如,利用春游、秋游的機會帶領學生去戶外寫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用畫筆親自描繪祖國的大好河山,或家鄉(xiāng)的建設成就,激發(fā)學生的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愫。
通過美術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因此可以讓學生產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和印象,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思考、借鑒、創(chuàng)新,在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同時更好地進行德育教育。
3.抓住德育滲透機會
在一定意義上說,德育與其他學科教育不同,它沒有特別具體、特定的教學內容,教育方式也各種各樣不一而足,實際上,無論是在美術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還是在課外活動期間,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機會無處不在,教師要善于抓住機會,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美術課通常要求學生帶很多繪畫、制作工具,小學生容易馬虎大意,所以課堂上經常會出現(xiàn)同學之間借畫筆、借剪刀等情況,這時候教師要抓住機會,對給予同學幫助的學生進行表揚,對分享、奉獻的行為進行肯定。
四、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需要注意的問題
1.在思想上,正確認識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德育內容
目前,不只小學美術教師,在很多教師的觀念里,都認為學科德育是專門德育課程的補充,對于本學科來說,德育內容是可有可無,不重要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學科德育的真正內涵在于從本學科內部發(fā)掘出具有本學科特色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科德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而不是專門德育課程的補充或者附庸。義務教育小學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在課程目標部分就有“養(yǎng)成團結合作的工作態(tài)度”“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崇尚文明,真實優(yōu)秀民族、民間美術與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豪感,養(yǎng)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tài)度”等內容。因此,作為小學美術教師要正確認識小學美術課上的德育滲透,重視小學美術課上的德育滲透,在正確的認識和思想指導下,正確合理的組織德育滲透的內容和形式,達到德育教育目標。
2.在方式上,應注意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性
美術課程的主要目標是指導學生對美術語言及表達方式進行了解,通過美術創(chuàng)作表達思想和情感,提高審美能力,獲得審美經驗,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在此基礎之上,道德教育也是小學美術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德育具有滲透性,這是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形式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注意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性,具體需要注意兩個方面。首先,要避免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內容的孤立化、形式化。美術99lWz3+Cw4hJElQ4qiutwA==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需要教師善于挖掘和利用美術課程中的德育因素,但是,挖掘德育因素的目的不是將這些德育因素單獨析出,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也不是將愛國主義、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道德因素形式化地、牽強附會地引入美術教學過程中,而是需要將德育因素與美術教學有機融合,讓美術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悄無聲息不露痕跡。其次,注意德育的滲透性,淡化道德教育的痕跡。小學美術教學并不是專門的德育課程,德育的內容應該根植于美術教學之中,應該在不知不覺中無聲無息中達到對學生的德育。
3.在整體上,學校與教師應通力配合促進德育教育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是學校工作的最終目標,也是學校組織、規(guī)劃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因此,要做好德育工作,不僅需要專門德育課和其他學科德育內容的滲透,更需要學校在總體上進行規(guī)劃與組織,從全局的思想和高度去組織落實德育教育。同時,各學科教師之間也應該協(xié)同合作,共同促進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學校要在整體上對各個學科的德育教學進行統(tǒng)籌組織和安排,保證各個學科的德育教學協(xié)調一致。例如,學??梢远ㄆ诮M織相同班級的各科教師召開“碰頭會”,就一段時間內各科德育工作、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等情況進行交流,讓每位教師都更加充分地了解整體的德育狀況,以及相關班級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下一階段的教學中有的放矢地進行德育教育。還可以組織全體教師的德育教育交流會,互相交流成功經驗,共同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二是各科教師之間和而不同,形成合作,無論是什么學科的教師都應該將德育教育當做本門課程重要的教學目標,各科教師團結起來,在整體上形成一個德育教育的氛圍,有效促進德育效果。三是學校要為各科教師組織的德育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提供充分有力的支持。德育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內容,通過組織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往往會比課堂教學產生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有效的課外活動形式,通過組織本門課的課外活動或者各學科教師共同組織課外活動,來實現(xiàn)課內與課外、學科內與學科外的全方位、完整性的德育教育。
4.在自身上,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表率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是一種高大、權威的形象,很多小學生對家長的教導充耳不聞,卻將教師的話奉為圭臬,對教師“言聽計從”,教師平時的言行對小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下都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做好榜樣和表率,通過自己充滿正能量的言行舉止影響小學生的言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身為一名教師應該認識到,德育是一項持續(xù)長久的工作,也是對學生的人生具有深刻影響和意義的工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在美術課程中的滲透方式,平時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從各個方面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實現(xiàn)完美的人生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qū)東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