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微博、微信等“微”生活方式快速占領了人們的生活。微時代的到來也給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一時間,慕課、翻轉課堂、微課在我國教育領域蓬勃興起。以往的教育教學模式急需得到改善或者說變革,新型的基于數字化學習的方式也就應運而生。
小學數學學科知識點比較明確,教學重難點清晰,每一個知識點在一定范圍內具有獨立性,小學生的學習以培養(yǎng)興趣為重,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和空間都不持續(xù),這就使得“短小精悍”的微課更加適合小學數學教學。以下就如何巧用“微課”手段,優(yōu)化小學數學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主體地位,談談筆者的實踐與思考。
一、課前巧用微課,帶著收獲與問題進課堂。
“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自學能力是學生需要培養(yǎng)的重要能力之一。以往我們經常會使用導學案設計一些問題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然后完成相應的鞏固或檢測練習。但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還較差。另外,導學單的反饋不夠及時,就不能及時地根據導學單的反饋情況調整教學設計。最后的結果往往是是不管學會的學生,還是沒有學會的學生,都只能按照教師原有的教學程序進行學習。導學單的自學形式常常只是流于形式。相比于導學單,微課比較靈活。
其一,教師會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及對教材的理解,精心選擇,適合學生課前了解的內容,或選擇本節(jié)課的重點或難點,圍繞一個點突出主題,并整合圖文聲像等信息技術,錄制短小精悍的微課,一般3到7分鐘,這樣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最大限度地吸引每位學生。其二,讓學生的學習更具個性,微課的播放過程可以調控,會的地方可以快進或跳過,不會的可以重復播放學習,教師要善于在微課中提出本節(jié)課的關鍵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做到課未上,趣先濃,探未盡。以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厘米”一課為例,談一談筆者的一些做法。
“認識厘米”一課主要教學厘米的認識,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厘米實際長度的表象,會用厘米作單位來量長度和畫指定長度的線段。筆者設計了一個教學微課,微課中第一部分教師先帶著同學們認識了直尺上各部分的內容,通過觀察直尺的活動,了解1厘米的實際長度。緊接著著重幫助學生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通過讓學生用手指比劃1厘米,并介紹大約1厘米長的一系列物體,逐步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最后引發(fā)思考:你還能找到哪些長大約1厘米的物體?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厘米,3厘米,5厘米嗎?這個微課生動形象地闡述了1厘米的概念,在文問題的引領下主動地觀察、思考,尋找認識幾厘米的方法。很多學生甚至在家里就很期待與老師、同學走進課堂,和小伙伴們好好交流一下。
二、課中巧用微課,處理好講授與發(fā)現的關系。
隨著《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的頒布,教學目標由“雙基”向“四基”轉變,明確了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是對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的掌握,還應該注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這就要求教師處理好學生“講授學習”與“發(fā)現學習”之間的關系,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既要講新課,又要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從而培養(yǎng)思維能力,積累經驗,教師總是感覺“每樣都想做,樣樣做不好!”適當的采用微課形式,有助于優(yōu)化學與教的過程,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例如,二年級下學期“認識時間”,教師在微課中,為了讓學生得到1小時等于60分鐘的結論,要求學生先觀察鐘面,引導學生觀察出鐘面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再算出分針走一圈是六十分鐘,最后要求學生動手撥指針,讓分針轉一圈,觀察時針的變化,通過微課的層層引導,學生在觀察、動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比學生自己看書達到的效果更好。
三、課后巧用微課,搭建交流的平臺。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由此可見,課后時間是鞏固與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課后錄制的微課要有一定的提高與升華,使學生的知識更加系統(tǒng)、深入,提高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創(chuàng)新性。另外,要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教師要善于利用微信、QQ等網絡平臺建立交流討論區(qū),在討論區(qū)發(fā)布微課。上課接受慢的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區(qū),向老師或同學請教。教師針對課程或作業(yè)中的難點作出解釋,鼓勵家長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筆者還利用青果i信交流平臺進行作業(yè)發(fā)作,在線測試,每一道題都能清楚的看出正確率,以及每一位學生的答題情況,及時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困惑,便于及時輔導。
巧用微課拓展課外知識,反饋學生課后學習,學生對課內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彌補了學生課內學習的不足,增強了學好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搭建了交流平臺。
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的興起,為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而微課翻轉課堂的應用面臨著教師信息技術能力不足,各地教育資源不均衡,家庭信息化缺乏等諸多問題,任何一項教學改革都有其優(yōu)缺點,與其空談微課翻轉課堂的優(yōu)劣,不如讓我們走在思考與實踐的路上,且行且思,沿著一條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道路,始終把“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作為目標,享受教育創(chuàng)新帶來的幸福!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周家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