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班級做了一個關于朗讀的小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如下:全班59人能夠讀通課文的有32人,能夠準確流利朗讀課文的有20人,能夠有感情讀出課文某一段的有5人。
由此,我感到了驚訝。讀書本來就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而我的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可能夠達到這個要求的不足一半,所以加強閱讀訓練刻不容緩。
朗讀,就是用清新明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傳情達意的一種語言藝術。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呢?今天我就自己的實踐來談一下粗淺的認識。
一、以讀代教,自主探究。
誦讀能力如何培養(yǎng)呢?朱自清先生提出的誦讀方法是,“先由教師范讀,后由學生跟著讀,再由學生自己練習著讀,有時還得背誦。”這種訓練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一)重視早讀。早晨的讀書很重要,每天早晨我都在黑板上安排好讀書內(nèi)容。讓學生放聲讀書,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聲音洪亮,書聲瑯瑯,讓人一天的心情都愉悅。比如我在教《鼎湖山聽泉》這一課時,預習時大聲朗讀,遇到不會讀的字詞圈畫起來,查字典解決,然后還有不理解的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解決。
(二)課堂共讀。課堂是我們教師的主戰(zhàn)場,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采用以讀代教,以讀促講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講解文言文《馬說》時,課文中有一句話“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學生不知道這個“食”如何解釋,我鼓勵他們先讀,他們查找注釋,看到了不同的讀音,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解釋了。而對于課文結尾處的兩個句子,我也請同學們仔細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順理成章的課文主題也就在讀中凸顯了。
除此之外,我在教一些優(yōu)美的散文時,喜歡配樂誦讀,比如在講解《囚綠記》一課時,我采取師生共讀的形式,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感情,學生更加喜歡讀書。
(三)課后理讀。課文雖然講完了,但是學生的接受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如何把老師講解的知識化成自己的,這就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課文。如在教授《四渡赤水出奇兵》一課后,讓學生反復誦讀“壓黔境”中的“壓”字,讀出重音,讀出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氣勢。
讀書如果僅靠課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鐘也是遠遠不夠的,我采取了以下活動把讀書進行到底。
二、活動多樣,激發(fā)興趣:
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既是老師的責任也是老師義不容辭的義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此,我做了如下嘗試:(1)每節(jié)語文課開始,讓同學課前三分鐘演講。題目可以自擬,內(nèi)容可以是學校的見聞,電視的新聞,也可以是熱門事件或話題(2)每周舉行賽詩會,全班選拔兩組競爭,獲勝者有獎勵,激發(fā)他們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3)一個月舉行一次辯論賽。配合教學要求,選用恰當?shù)拈喿x形式進行訓練,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形式多樣,合理運用:
早讀中的領讀:領讀就是帶領學生讀,我在早讀課時,經(jīng)常采用一個學生領讀,其他同學跟讀的形式,給領讀的同學自信,齊讀的同學也有了目標和方向。但在學習較長的文言文時,如學習《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言文時,生字詞較多且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中讀音也會有變化。我采用帶領著大家讀,兩遍后,學生就有了很大改變。
個別朗讀:學生的個別朗讀,可以檢測學生閱讀情況,反饋一定的信息,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早讀課的后半部分,我經(jīng)常找同學個別讀,檢查一下他讀書的效果,同時也是對他學習的督促。對于讀書較好的同學也是一種鼓勵,同時又給了他自信。
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
教師范讀: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力求在課堂上示范朗讀。通過自己正確的語調(diào),語速,以及豐富的感情,節(jié)奏的抑揚頓挫,給學生做出一個朗讀的榜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在講授《漁家傲》這首詞時,學生根本讀不出那種悲壯之情。我就采用范讀,讓學生根據(jù)我的方法和快慢節(jié)奏的把握學讀這首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全班齊讀:對于一篇簡短的課文,氣勢較強的段落,我就讓學生齊讀,這樣可以使學生相互帶動,相互促進。因而它既調(diào)節(jié)了課堂的氣氛,又增強了后進生的閱讀興趣。如我在教學《與朱元思書》時,我采用全班齊讀的方式,聲音洪亮整齊而又有氣勢。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我覺得沒有朗讀的語文課肯定沒有語文味。所以我覺得要多角度,多層面的訓練朗讀,這樣才能大大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進而擴大閱讀,讓學生愛上閱讀,也讓我們的課堂書聲瑯瑯起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吳集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