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武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體會與掌握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一般步驟。
2)會尋找打折銷售問題中的等量關系,能熟練列出方程。
2.數(shù)學思考
初步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中碰到的商品打折銷售問題。
3.解決問題
(1)經(jīng)歷將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抽象為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
(2)培養(yǎng)反思的意識與習慣。
(3)培養(yǎng)“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習慣,能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情感與態(tài)度
(1)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他人溝通。
(2)明白誠實是為人立身之本的道理。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學生自主探討,學會建立問題情境中的等量關系,能列方程解決打折銷售中的問題。
難點:學會利用等量關系使復雜的問題條理化、簡單化。
〖教材分析〗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本節(jié)課通過“打折銷售”這一素材培養(yǎng)學生學會對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思考,并運用數(shù)學思維方式去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基礎相對來說比較差,學習氣氛相對薄弱,本設計按照基礎--深入---提高設計層層引入,學生的解答能力可能比較慢,解方程的計算能力慢點,重點掌握找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1.把下面的”折扣。數(shù)改寫成百分數(shù): 九折,八八折,七五折。
2.你是怎樣理解某種商品打“八折。出售的?
(檢查學生對“折扣”中的相關知識的認識情況.同時也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解答疑難。)
3. 表演小品
店主站在一張桌子后,桌子上放著兩件衣服,身后立著一塊醒目的牌子:“放血大處理”,“血”字是紅色的。
店主喊:“大家過來看一看,瞧一瞧,走過的、路過的不要錯過,本店不計成本揮淚大甩賣,所有服裝兩折處理,每件只賣48元……”
一工商人員上場對店主說:“你這是違法行為,請把牌子收起來,不能這么喊?!?/p>
店主:“我確實是兩折處理呀!”
工商人員:“你把衣服的成本價提高了多少標價?”
店主:“我提高了500%以后標價的?!?/p>
工商人員:“同學們,他將每件衣服按成本價提高了500%進行標價,再按兩折處理,每件衣服賣48元,你們算一算,他到底是賺還是虧?”
(表演結束。)
(二)學生猜測
小品中的店主是賺是虧?(獨立思考)
(三)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如果一件衣服的成本價為100元,按成本價提高500%標價,標價是多少?再按標價打兩折銷售,實際售價是多少? (由學生獨立完成)
2.假設一件衣服的成本價為x元,按成本價提高500%標價,標價是多少?再按標價打兩折銷售,實際售價是多少? (組內(nèi)討論、交流)
3.你所列出的實際售價與小品中的商家的售價有什么關系?( 分組討論、交流。學生自由發(fā)言)
4.根據(jù)這個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驗證你的猜測是否正確。(師生相互,質(zhì)疑集體討論糾正)
(四)進一步引申
如果不知道小品中店主的售價是多少,但知道他每件衣服賺了20元錢,其他條件不變,那么每件衣服的成本是多少元?
啟發(fā)學生:這20元的利潤是怎么來的?引導學生探索出等量關系: 利潤=售價-成本。
進而列出方程:
x(1+500%)×20%-x=20。
(兩位學生上臺板演,集體討論糾正;用—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健步驟是:根據(jù)題意首先尋找“等量關系”,同時,解出方程后注意檢驗求出的值是否為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實際意義。)
(五)提出問題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打折銷售活動?是否所有的“打折銷售”都存在欺詐行為?你認為哪些存在欺詐行為?
(通過這一討論讓學生分清哪些是正常的銷售手段,哪些是不正常的欺詐行為。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旗幟鮮明地表明“誠實為人,立信為本”,達到教育學生“求真”“求是”的目的。)
(六)課堂反饋
1.一件商品按成本價提高30%后標價,又以8折銷售,售價為260元,這件商品的成本價是多少?
2.某家電商場將某種品牌的彩電按成本價提高了20%標價,誰知市場競爭激烈,商場只好按標價的九折銷售,結果每臺彩電只獲利80元。該品牌的家電成本價與實際售價各是多少?
(七)回顧與反思
1.回顧本節(jié)課解決問題的過程,反思解題策略是否得當,是否有更恰當?shù)慕夥ǎ?/p>
2.師生共同回顧以前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以加深理解每一步的含義,并反思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1)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shù)學問題。
(2)分析數(shù)學問題中的等量關系(關鍵)。
(3)列出方程。
(4)解出方程。
(5)檢驗解的合理性。
(八)作業(yè)
1.基本題:
(1)一件商品按成本價提高20%后標價,又以九折銷售,售價為270元,這種商品的成本價是多少?
(2)一件夾克按成本價提高50%后標價,后因季節(jié)關系按標價的六折出售,結果每件虧了10元,這批夾克每件的成本價是多少元?
2.提高題:請你根據(j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自編一道“打折銷售”的方程應用題,并解答出來。(此題留給學有余力的同學做)
〖教學反思〗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數(shù)學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數(shù)學是以一種嚴肅、古板的面目出現(xiàn),以致在學生的頭腦中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是兩個互不相干的認知場,而對數(shù)學真正感興趣的學生微乎其微。這節(jié)課以“好玩”的小品入手,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是有趣的、數(shù)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使他們不再懼怕數(shù)學。課堂上,他們愛思考、愛發(fā)言、敢于同老師爭論,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同時,學生們也有了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分析現(xiàn)實問題的意識。
反思是數(shù)學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對自己的思維作進一步思考。讓學生學會反思,不僅可能找到更恰當?shù)姆椒?,更重要的是這一良好習慣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創(chuàng)新人才必備的素質(zhì)之一,也是學生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開放性的習題讓學生的思維充分發(fā)散,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后,在收上來的作業(yè)中,有一個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我是一個集郵愛好者,三年前我買了一套郵票,本想今年下半年將價格提高50%賺上一筆,誰知郵市很不景氣,只能按預定價格的六折賣出去,這樣我就要虧10元。你能知道我買這套郵票花了多少錢嗎?當然,如果虧本我是不會賣的?!睆倪@道題可以看出這個學生能很好地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當然,由于課前無法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有時難免會被學生問得瞠目結舌,因此如果課前能更充分地做好準備,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