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敏達
“正常人不需要經(jīng)常掏耳朵!”這句醫(yī)囑,耳鼻喉科醫(yī)生不知強調了多少遍、多少年,可現(xiàn)實中還是有很多人沒聽進去。由于不正確地清理耳道、耳道異物等,這些年,患者們的耳朵還真的遭了不少罪。為此,耳鼻喉科醫(yī)生整理了這些故事,希望提醒讀者,讓我們的耳朵少遭些罪。
耳朵里掉出彩色毛毛
這天下午,醫(yī)院耳鼻喉科醫(yī)生接診了一位女患者小彭,醫(yī)生忙碌40多分鐘的結果,是從她的耳道里取出多根花花綠綠的毛,比頭發(fā)絲還細,醫(yī)生都驚呆了,這些毛到底是什么東西?
小彭今年37歲,耳朵不痛不癢,一點異樣感都沒有。直到近期又一次去理發(fā)店采耳,被發(fā)現(xiàn)耳道里掉出毛毛來,還是彩色的!小彭這才來到醫(yī)院耳鼻喉科,醫(yī)生為她實施了耳道異物取出術,因為耳道窄、毛毛細,一般門診使用的鑷子根本取不出來,最后使用了手術中的耳顯微器械,才順利取出。問題來了,這些毛到底是從哪來的?
原來,小彭平時就有掏耳朵的習慣,一般的棉簽、掏耳勺用著不過癮,她專門去網(wǎng)上購買了一種花哨的采耳工具,一頭帶挖勺,一頭帶彩色毛,這樣掏起耳朵來是爽了,可是毛毛掉進耳朵里,自己卻全然不知。醫(yī)生說,這種耳道異物如果不及時清理,時間久了,就會跟耳道粘連,到時候不僅增加清理難度.還有可能造成耳道發(fā)炎、耳鳴、聽力下降的嚴重后果。
都是掏耳工具惹的禍
說起掏耳朵工具,平常我們用得最多的還是掏耳勺和棉簽。曾經(jīng)有這樣的患者,使用掏耳勺的時候不小心被人撞了一下,戳傷鼓膜,導致鼓膜穿孔、聽力下降。這種情況下,不僅影響聽力,而且一旦鼓膜穿孔不能自愈,必須通過手術進行修補。還有一次,從患者的耳朵里取出了變硬的棕褐色塊狀異物,一開始從外表上看不出是什么東西,仔細撥開一看,居然是一個棉簽頭。
“腳氣”跑進耳朵里
平時上班忙、壓力大,去洗頭店、洗腳店成了很多人的休閑選擇,不過醫(yī)生提醒,這些店里掏耳朵的項目一定要謹慎選擇。前一陣,有一位耳朵奇癢無比,忍不住對著耳道亂撓的患者,仔細檢查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真菌感染,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腳氣”跑到他的耳朵里去了。怎么會這樣?原來患者之前在洗腳店里掏過耳朵。
玩具進到耳朵里
至于說到耳道異物,五六歲幼兒園孩子在好奇心驅使下的所作所為可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曾經(jīng)有這樣一位媽媽患者就讓醫(yī)生印象深刻,因為從她耳道里取出來的東西居然是樂高零部件,還是小女孩玩的那種玩具口紅!原來,這位媽媽午睡的時候,女兒就在身邊玩玩具,后來女兒拿了一塊樂高玩具塞進媽媽耳朵里,然后她又想把樂高玩具從媽媽耳朵里摳出來,結果失敗,還把媽媽吵醒了……
孩子兩三歲之前,手部動作的準確性沒有那么高。臨床上碰到往耳朵里、鼻子里塞東西的一般為五六歲、好奇心重的幼童。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小患者,因為把塑料珠子塞進耳道,結果要在麻醉下經(jīng)手術才能取出;多位小患者曾把衣服上的水鉆、珠子塞進耳朵、鼻子,還有把紙片塞進去的,等紙片取出來的時候都變硬、變色了;另外還有“熊孩子”把毛豆塞進自己的鼻子,老是流膿鼻涕,到醫(yī)院一看,才找出“真兇”。
如今游樂場里設有用決明子替代沙子的游戲區(qū),既能讓孩子體驗到類似玩沙的樂趣,表面看起來又沒有沙子那么臟。網(wǎng)上有消息說,決明子遇水就會膨脹,而且特別容易發(fā)芽、腐爛,曾經(jīng)有孩子就因為鼻子里進了決明子而導致決明子右鼻腔里發(fā)芽了。這是真的嗎?鼻腔比較濕潤,確實更利于植物發(fā)芽,相比之下,耳道比較干燥,但是一旦植物類異物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下,發(fā)芽的概率就會增加。
清理耳道時應注意
耵聹(耳屎)對耳道是有一定保護作用的,既可阻礙聲波對鼓膜的傷害,也能減少外界物質對耳道的刺激。一般情況下,耵聹會隨著張口、打哈欠等下顎關節(jié)的運動,自行脫落排出體外,因此不必刻意清理??墒?,有些讀者說,耳朵真的很癢,該怎么辦?正確的清理耳道的方法如下:
慎用棉簽 耵聹一般只會出現(xiàn)在耳道外部,用棉簽清理容易將耳垢推向耳道深處,造成阻塞。用棉簽清理耳道口周圍即可,不要插入耳道深部。
不能讓非專業(yè)人士清理有些洗頭店、洗腳店等場所的采耳服務,往往使用未經(jīng)消毒的工具,或者消毒不徹底,甚至可能帶有其他客人的病菌,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保持外耳道干潔 可用生理鹽水、嬰兒油和專門的耳道清潔油來清潔耳道,必要時請醫(yī)生治療。清潔液體可先通過涂抹在手腕上測試自身是否對其過敏。
清理耳道時要避免被人觸碰或受驚嚇否則很容易損傷鼓膜而造成中耳炎或聽力受損。 不要挖得過深、過于用力如果太用力,會損傷耳道皮膚,太深,有可能會損傷鼓膜。因此在掏耳朵時,如果有碰到東西的感覺就要停下來,那表示已到盡頭。
不要輕易給寶寶掏耳朵寶寶的外耳道皮膚更是嬌嫩,皮下組織稀少,不正確的護理很容易導致寶寶耳朵受傷。
不要過于頻繁地清理耳道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臨床上外耳道感染的病患,85%以上都是由掏耳不當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