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人們的婚姻觀日益發(fā)生變化:離婚率逐年上升,學校中的單親家庭學生也越來越多。對單親家庭學生的學校教育日漸成了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正視的問題。
關鍵詞:單親家庭學生;問題;方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人們的婚姻觀日益發(fā)生變化:離婚率逐年上升,學校中的單親家庭學生也越來越多。對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也成了廣大教育工作者正視的問題。據調查表明,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學校中的“雙差生”。更為嚴重的是,由于父母離婚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打破了他們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因而也容易帶來行為上的偏差。尤其對青少年來說,隨著青春期發(fā)育,他們在心理上和情緒上都難以接受父母離婚所帶來的痛苦、挫折和失望。因此,他們漸漸成了學校和班級中的“問題學生”。因此,單親子女的教育已成為教育者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 單親家庭學生的行為習慣特征
(一) 孤僻
很多單親家庭的學生害怕與他人交流、交往,往往存在不合群的現(xiàn)狀,性格較為孤僻。其實他們看似堅強的外表下有一顆敏感的心,當別人說起家庭問題的時候,這類學生出現(xiàn)異常激動的情緒,常常會用爭吵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非常不利于正常的人際交往。
(二) 冷漠
父愛如山,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柱;母愛能夠滋潤學生的心田。如果孩子缺乏父愛,就會缺乏安全感、陽剛之美;如果缺乏母愛,學生無法受到水的滋潤,其精神世界是空乏的。無論是缺少父愛,還是母愛,都會讓孩子變得非常冷漠,不愿意向他們透露自己的心聲。
(三) 叛逆
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單親家庭的學生叛逆學生居多,他們由于內心缺少母愛、父愛,往往會把這些不滿情緒發(fā)泄在同學與教師身上,用欺凌行為去對待學生,用上課起哄的形式去對待教師,經常違反學校的紀律,希望以此來引起教師、同學的關注,得到心理方面的滿足,叛逆心理比較強。
二、 單親家庭學生問題現(xiàn)象分析
在和平年代下,人們更加關注自由、平等的婚姻生活,從而離婚率呈現(xiàn)出直線上升的趨勢,從而也出現(xiàn)了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單親家庭孩子都存在較多的性格缺陷,例如,霸道、散漫、刻薄、警惕、敵意等等,而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很多,部分孩子的父母離婚后,孩子歸為父親,孩子缺乏母愛,而父親存在暴力傾向;家長忙于工作早出晚歸,對孩子疏于管教,忽視了心理健康;單親家庭的孩子存在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低人一等,所以不愿意向正常人那樣去生活。
三、 解決單親家庭學生問題的方法
(一) 對單親家庭學生展開心理輔導
教師要設定單親家庭學生的檔案,充分了解每一位單親家庭學生的真實家庭情況,以對癥下藥的形式對學生展開心理輔導。其次,還需要對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學習、行為、生活有足夠的了解,加強和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共同擔負起教育學生的責任。
教師要用愛來熔化單親家庭學生心中的壁壘,要用平等、尊重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因為每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內心都比較脆弱、敏感,對待問題也比較極端,他們既擁有強烈的自尊心,同時又極度的自卑,無法看透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這就需要教師對單親家庭的學生加以鼓勵與表揚,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生活的自信心,擁有積極的生活心態(tài)與學習心態(tài),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即使這些學生犯了錯誤,也不要以歧視、指責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生,要用關愛喚醒這些學生的愛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從而也能夠去愛別人。教師要適時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真實學習和生活困惑,給予相應的幫助,和學生建立朋友關系。我們班有一個叫尹衍君的學生,只要一提起他,老師無不頭疼:每天都會有家長打電話告狀的,不是打學生,就是把學生書本撕了,上課好找事,從來不寫作業(yè),家長沒有時間管他,放任自流。但是在我的課堂上,他總是規(guī)規(guī)矩矩地聽課。記得有一節(jié)語文課,我讓學生寫作業(yè),當我下去轉時,他正在專心畫動畫人物,我看了他的畫,非常形象,不但沒有批評他,還針對他的畫進行點評,鼓勵他課余時間找美術老師指導,課后時常針對他的衣著打扮進行贊美他的審美觀點,對他的頑劣行為給他中肯的評價,也會在課間和他談論一些他所喜歡的話題。久而久之他就喜歡上語文課了,每天布置的任務總是認真完成。我見他學習勁頭十足非常高興,就時常在全班面前表揚、鼓勵他,及時給予他各種幫助,使他變得很開心,學習勁頭越來越濃厚。為了讓他能在其他同學面前豎起威信和自信心,同時也為了其他類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以一促十的作用,提他當勞動委員和路隊長。由于老師的寬容、信任和尊重,這些學生的學習進步很大,上學期期末考試,尹衍君同學語文考了92分。正因為老師的寬容和溝通,才會讓這些學生實現(xiàn)自我。
(二) 加強和家長的溝通、交流
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教師不僅僅要做好對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工作,還要加強和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讓家長能夠意識到孩子是非常需要自己的關愛,從而能夠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陪孩子,消除孩子存在的自卑、缺愛心理。師生與家長之間共同做好監(jiān)督工作,相互配合和理解,幫助學生擁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與生活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三) 循循善誘,重拾自信
教師要堅持對單親家庭學生感化教育,因為這些學生的心理創(chuàng)傷不是一天就可以痊愈的,需要教師長久的引導學生,遵循循循善誘的原則,讓學生能夠重新拾起生活、學習的自信。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這些學生舉手回答問題不夠自信,教師要加以鼓勵:“老師相信你一定行的!”鼓勵學生能夠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學生回答結束之后,送給他們掌聲,提高這些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自信心。
總之,針對小學單親家庭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愛,用愛去感化學生,幫助學生重拾生活的信心,對未來的人生發(fā)展擁有強烈的美好愿望。
參考文獻:
[1]陳舒曙.增權理論視角下社會工作對單親家庭兒童人際交往障礙問題的介入——以南京市秦淮區(qū)D小學S班為例[J].品牌,2014(07):192.
[2]姚進忠.個人和家庭能力的整合:單親家庭社會工作介入方法[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29(01):34-40.
作者簡介:
陳妮,江蘇省連云港市,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qū)石橋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