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i
鬼海弘雄肖像攝影展——《人物》,于2017年12月 8日在北京see+畫廊開展,藝術家鬼海弘雄先生到場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了自己的展覽作品——淺草寺肖像系列。作為攝影藝術家,鬼海弘雄在日本當今的攝影藝術領域中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存在——雖然一年多以前,我曾經寫過一篇關于鬼海弘雄的文字,但這次面對面的交談讓我對鬼海弘雄又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認知。
鬼海弘雄,1945年3月18日出生在日本山形縣,作為家庭當中最小的孩子,他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11歲左右時候鬼海弘雄經常獨自流連忘返于自然環(huán)繞的村莊。1963年,鬼海弘雄高中畢業(yè),在山形縣工作了一年后便去了日本法政大學學習哲學。在政法大學讀書期間,鬼海弘雄迷戀上了電影。他特別喜歡安德烈·瓦伊達(Andrzej Wajda)的電影,后來還買了許多關于他的書籍。
哲學的學習經歷和對于電影的喜好,對鬼海弘雄后來攝影事業(yè)的發(fā)展定下了一個基調——哲學是從理性存在的物的本身出發(fā),去尋找理性的本質(本源)以及自存與世界其他存在之物的關系,而電影則追求一種主觀意識上的再現,這些都在鬼海弘雄后來的環(huán)境肖像系列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他習慣于將自己的意象和眼前的現實人物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介乎于真實和虛構之間的肖像作品。
1 9 7 3年,鬼海弘雄開始創(chuàng)作《Persona》系列作品,用哈蘇500CM相機配合80mm鏡頭創(chuàng)作出簡潔的正方形黑白半身影像——這是一個若即若離的距離,它在給予被攝者一種放松的舒適感的同時,又讓拍攝者和其產生一種微妙的共生關系。他非常重視拍攝場景的選擇,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曾說:“人和環(huán)境是同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鬼海弘雄對攝影持有一種嚴謹的態(tài)度——為了拍攝出一張“好的”環(huán)境肖像,他甚至可以步行20多公里來找尋自己感興趣的城市場景,他認為:“一個簡潔的攝影背景可以和自己的表達主題直接對抗,從而讓觀者直面整個拍攝主體,沒有任何分心或者特殊的限制?!?為了遇見他想拍攝的人,他可以在選定的場景中等待四、五個小時,如果沒有合適的對象,他甚至也可以三、四天不拍一張照片。
1984年,他成為了自由攝影師。1985年,他舉辦了自己的第一次個展。在其職業(yè)生涯的早期,鬼海弘雄無法通過攝影來維持生計,他不得不以經常外出打工來賺錢——1980年,他在五十鈴工廠工作;1982年在斯巴魯工廠工作——所以相較于其他攝影藝術家而言,鬼海弘雄的攝影生涯之路非??部?。坎坷的攝影之路對于鬼海弘雄來說一把雙刃劍——鬼海弘雄在嘗盡了生活艱辛的同時,也積攢了豐富的生活經驗。直到1987年,鬼海弘雄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個作品集《Ecce Homo: Tokyo Asakusa Hardcover》。1988年,鬼海弘雄獲得了日本攝影學會新人獎,而作品集《Ecce Homo: Tokyo Asakusa Hardcover》則榮獲了第三屆伊奈信獎。
FOTO:鬼海弘雄早期的作品跟戴安·阿勃絲(Diane Arbus)有許多的相像,他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在一開始,鬼海弘雄希望從事電影行業(yè)——因為當時電影的學習資料很多,而攝影的學習資料比較少。當他在電影和攝影之間猶豫不決的時候,戴安·阿勃絲的作品啟發(fā)和引導了他。在1973年拍攝的早期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戴安·阿勃絲的影子——鬼海弘雄關注的是人與人的關系,戴安·阿勃絲讓鬼海弘雄學會了如何將一個靜態(tài)的肖像表現出血肉豐滿的狀態(tài)。
FOTO:鬼海弘雄只拍攝陌生的人群,為何不像其他攝影師那樣拍攝自己的親人、朋友?
肖像,是一個西方的詞匯,在西方美術史的語境里,它是指作為或慎終追遠、緬懷先賢等宗教用途的容像,而在文藝復興時期,則通常是作為人面輪廓美感的藝術欣賞用途。按照西方美術史的規(guī)則,一般平民百姓的人像照片是不能用“肖像”這個稱謂的,但鬼海弘雄卻不贊同這樣的觀點,他希望將亞洲人(黃皮膚的人)用相機完美的表現出來。
鬼海弘雄注重的是照片本身的價值,而不是照片中的人物價值——如果說拍攝親友或者名人,那人物的意義就會削弱照片本身的意義,所以鬼海弘雄不拍身邊的人,也不拍攝那些名人。
FOTO:鬼海弘雄為什么一直在淺草寺這個地方進行影像創(chuàng)作,他對于被攝對象的選擇標準是什么?
鬼海弘雄在漁船上開始了自己的攝影生涯,當他辭去船員的職業(yè)來到陸地后,發(fā)現淺草寺附近的人們和自己的生活經歷十分的相像,于是,鬼海弘雄開始將淺草寺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地點。而淺草寺,作為日本現存的具有“江戶風格”的民眾游樂之地,絡繹不絕的“各式各樣”的游人也就成為了鬼海弘雄鏡頭中的“獵物”,他安靜地等待著、找尋著每一個讓他感興趣的目標。
如何來選擇自己的拍攝對象,鬼海弘雄是這樣解釋的:“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我自己。人的性格是具有多面性的——有強勢的一面、有軟弱的一面、有虛偽的一面、有陰暗的一面、有做作的一面……”鬼海弘雄通過觀察人們的行為舉止,來發(fā)現他們性格中的某一面,而這一面又恰好是自己性格中的存在部分。
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是一個攝影藝術家所必備的素質,鬼海弘雄的觀察力尤為出眾,他一旦發(fā)現自己心儀的被攝對象,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接近他們,去完成自己的拍攝。
例如:《Celebrating Shichi-go-san,a gala day for girls at ages three and seven》這張照片,這個女孩子雖然只有七歲,但她的眼神卻透露出一種飽經閱歷的滄桑感?!八纳袂?,她的肩線,她的動作……完全是一個成年人的感受?!薄@種感受一下子抓住了鬼海弘雄的心。“她的衣服是絲綢,我在暗房放大的時候特意表現了出來?!薄@從側面也體現了一名優(yōu)秀攝影師的表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