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念念
上周末去圖書館,有一幕深深地觸動了我。
一個五歲左右的小女孩,歡快地在書架旁邊踱來踱去,然后輕聲跟她奶奶說:“奶奶,我可以看這一本嗎?”
奶奶說:“當然可以啊,寶寶喜歡哪一本,就看哪一本。”
于是,小女孩便乖巧地趴在旁邊的桌子上,聚精會神地看起來。
這時,同行的另一個女人說:“那么小的孩子,她看得懂嗎?”
那個被喚作“奶奶”的人說:“她不用看懂啊。我們想培養(yǎng)她讀書的習慣,讓她愛上讀書的感覺。”
我的心忽然被觸動了,像平靜的湖面泛起了層層漣漪。
一個從小便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的家庭,必定深深地懂得讀書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性。他們對孩子言傳身教的教育方式,必定會使孩子一生受用。
一個從小便熱愛讀書的孩子,長大以后,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內(nèi)心極其富足且思維足夠開闊的人。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讀書越多,內(nèi)心就可能越沉穩(wěn)。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氣質(zhì)里藏著他(?。┰?jīng)讀過的書,走過的路。
我常常想,究竟什么樣的人,才能恰如其分地掌控自己的表現(xiàn)欲。答案應該是那個內(nèi)心沒有自卑感的人。
一個人的內(nèi)心之所以沒有自卑感,是因為其生命足夠厚重。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不與人攀比,不與人爭奪,淡看花開花落。
人們常說,我們用一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有些人可能因為兩毛錢,在菜市場里對人破口大罵;有些人即使被他人誤解,也可滿面春風。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叫做格局。
什么是格局?我們在二樓的時候,看到的可能只是滿地的垃圾;在22樓的時候,會將滿城的風景盡收眼底。
站在不同的樓層,就會有不同的視野和心態(tài)。邁入一個新的高度,進入一個更高層次的圈子,我們就會有不一樣的視野和胸懷。
拉開差距的,就是我們是否熱愛讀書,是否有一顆想往更高樓層攀爬的上進的心。
我們常常說,好看的臉蛋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那究竟什么是有趣?什么又是無趣呢?
我認為,有趣就是熱愛自我,熱愛生活,且內(nèi)心充滿積極的態(tài)度和愛意。即使陰天,內(nèi)心也裝滿陽光;即使下雨,靈魂也依然輕盈。有趣的人不會因環(huán)境而影響自己,永遠保持行動和思想的高度統(tǒng)一,永遠保持內(nèi)心獨立。
這樣的人,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和見地,不會一味地迎合抑或沉淪而失去立場,失去自己。
我欽佩這樣的人,同時把這樣的人歸為有文化的人。
什么是文化?我最喜歡的答案是:文化是植根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是不需要提醒的自覺,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讀書可能不會立馬讓人變得有文化,但是有文化的人,大多熱愛讀書。因為讀書可以提供思想必需的營養(yǎng),也是思想無窮的源泉。
可能還有人會問:“我們?yōu)槭裁匆x書?如果最終要回到一個普通城市,打一份平凡的工,讀那么多的書又有何意義?”
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種說法:你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煩瑣,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diào);同樣的后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yǎng)。
人生就像一場修行,你所走的每一步,所吃過的每一點苦,最終都會照亮你的路。
讀書即使不會給你帶來直接的財富,也可以使你的內(nèi)心富足。當你愛上讀書,你便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一片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