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fēng)一陣寒似一陣、落葉一陣緊似一陣的時候,不用猜想,也無需探問,家鄉(xiāng)山崖、田野、溝壑、路邊的野菊一準在悄然綻放。
瑟瑟寒風(fēng)中,莊稼收盡了,繁花凋敝了,茂葉枯敗了,就連肥碩的螞蚱也不再蹦跶了……一切的一切都在走向蕭敝。而一直被割草打柴人當(dāng)做野蒿雜草,一茬一茬割掉身軀的一株小野菊想:悲涼的秋天總要有一點活力和靈性呀!于是,便卯足了勁,猛一抖擻抬起了頭。這一抬頭不打緊,匍匐于山崖、田野、溝壑、路邊的野菊們,像聽到集結(jié)號一般,不約而同地?zé)òl(fā)了精神。它們不自卑自身的弱小,不在意秋風(fēng)的寒冷,在萬木退縮之時,生出一株株耀眼的碧綠,綻出一朵朵奪目的小花兒!
野菊有綠色的莖,綠色的莖又細又長。長的盈米,短的尺半??赡苁腔囊柏汃た嗪木壒剩亦l(xiāng)的野菊莖身多彎曲如藤。但彎曲也好,藤狀也罷,其莖身卻似木,骨感極強。莖上的葉子很特別,有點像金魚的尾巴,邊沿長著一圈小小的齒兒,好似一把綠色的小鋸子。莖的頂上托著一朵或幾朵小花,花朵不過一枚鎳幣大小,多為黃花,雜以白紫,花蕊是橢圓形的,黃里透著一點綠。舌狀的花瓣均勻地圍在花蕊周圍,乍一看像極了袖珍的葵花。
一朵朵小巧玲瓏的野菊花兒在瑟瑟的秋風(fēng)里,無聲無息地怒放著,黃的、白的、紫的,放眼望去喜悅無限。在陽光下,野菊是秋日里一朵朵多彩的云霞,飄啊飄,蕩啊蕩;在陰雨中,野菊是一顆顆耀眼的星星,閃啊閃,眨呀眨;在山野,野菊是一群群情竇初開的鄉(xiāng)村小妹,瘋啊瘋,鬧啊鬧;在山巔懸崖,朵朵菊花如一顆顆小太陽,灑下的盡是暖人的光芒;在荊棘叢林,簇簇野菊好似一面面旌旗,發(fā)出的盡是勵人的能量。
野菊自有它率直任性、不卑不亢的脾性。生在哪長在哪,有花就盡情地開,有香就盡情地放。這一朵遲遲不肯閉縮,那一朵又擠出半個臉來,少女般的明眸個個睜得又圓又亮,純真極了。那份清純、率真和瘋野,讓人撇一眼就心生愛憐,心醉情迷。
野菊自有自身奇異獨特、沁人心脾的芳香?;ㄩ_時節(jié),田野里處處彌漫著她們特有的味道——清香、甘苦、醇濃,似藥如酒,讓人縮鼻一聞便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步入花叢,掬一枝到近前濃香盈懷,稍一抖動濺得滿身都是。到此,“暗香盈袖”、“花香滿衣”,一下子全部了然。倘若靜下心來,從飄飄搖搖,動靜相銜的花海內(nèi),從裊裊升騰、忽聚忽散的花香中就能聽到悲壯……
“菊”也寫作“掬”,“掬”就是兩手捧一把米的象形。菊花的頭狀花序生得十分緊湊,活像抱著一個團兒似的。人們根據(jù)它的花瓣緊湊團結(jié)一氣的特點,把它叫作“菊”。菊花又名延年、更生、帝女花等,是源于我國的名花。遠在四五千年前,它就野生在山川上、沼池邊。屈原在《離騷》中說:“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東漢太守應(yīng)劭在《風(fēng)俗通》中載:南陽酈縣(今內(nèi)鄉(xiāng))有甘谷,谷中水香美。其上有大菊落水,從山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二十家仰飲此水,上壽百二三十,中壽百余歲,七十八十則謂之夭;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神仙傳言康風(fēng)子、朱孺子皆以服菊花成仙”……
我國古代文人對菊花更是倍加稱譽,說菊花是花卉“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它不僅有清純淡雅的身姿和清雋高雅的芳香,更有在百花紛紛枯萎的秋冬時節(jié)傲霜怒放的氣節(jié)。有關(guān)贊揚秋菊的詩詞佳句俯仰皆是,如元稹的“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范成大的“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恰如退士垂車后,勢利交親不到門”,劉克莊的“羞與春花艷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風(fēng)。不須牽引淵明此,隨分籬邊要幾叢”,蘇東坡的“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杜甫的“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還有白居易的“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等等。其中李清照的“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最為婉約。最為感人的當(dāng)是鄭思肖的“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濃。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fēng)中”!最為霸氣的當(dāng)屬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而陶淵明的“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碑?dāng)是最最讓人愜意的了。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讓菊成了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躬耕園田、飲酒賦詩、逍遙適意的陶淵明的專屬文化符號。為此,唐人就把菊稱為“陶菊”或“陶家菊”。因了這老陶,菊也就有了高潔、清雅、堅貞、淡泊等象征意義。明末大儒陸平泉初入仕途時,與同僚去見奸相嚴嵩,眾官員爭先恐后趨前獻媚。陸平泉見庭中陳列著許多盆菊花,便冷冷地說道:“諸君且從容些,不要擠壞了陶淵明!”詼諧雋妙,爭寵者個個面露愧色。
菊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可食、可釀、可飲、可藥,用途廣泛。野菊花味苦、辛,性涼。歸肺、肝經(jīng),清香泄散。具有清熱解毒,疏風(fēng)涼肝的功效。主治疔瘡、癰疽、瘰癘、丹毒、濕疹、疥癬,及風(fēng)熱感冒、咽喉腫痛、眩暈耳鳴、目赤熱痛等??勺甜B(yǎng)眼睛保護視力,對人體的心臟、大腦和血管都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從古至今無數(shù)墨客騷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徹歷朝歷代。但他們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園、花盆里的人工菊,那些個被培植、控制、擺弄的股掌之物,比起隨遇而安、隨意生長、任意綻放的野菊來,不免滿身妖嬈俗氣,甚或有點冶葉倡條之感。
野菊開,正種麥。當(dāng)野菊開遍天涯時,正是農(nóng)人搖耬播種的大忙季節(jié)。在農(nóng)人的眼中,漫天的野菊花,就是那一壟壟金黃金黃的小麥!
任爾來不來,家鄉(xiāng)的野菊正在靜悄悄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