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歷史系的師生習慣尊稱周谷城教授為先生或谷老。
1956年,周谷老在《新建設(shè)》第2期上發(fā)表《形式邏輯與辯證法》一文。1958年6月14日,周谷老又寫了一篇《論形式邏輯與辯證法》的文章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文章引起毛澤東的關(guān)注,他電召谷老到中南海,指示把新舊邏輯方面的書搜齊印成叢書,在前面寫幾句按語式的話,作為導言。不久,北京出版部門決定出版《形式邏輯與辯證法問題》一書,并把目錄寄給谷老。目錄只是幾篇辯論文章,不是大部叢書,要不要寫導語,谷老猶豫不決,于是寫信向毛澤東請示。毛澤東于7月28日回信說:“谷城兄:兩次熱情的信,都已收到,甚謝!大著出版,可資快讀。我對邏輯無多研究,不能有所論列,問題還在爭論中,由我插入一手,似乎也不適宜;作序的事,不擬應(yīng)命,可獲諒解否?敬復,順頌教安?!?/p>
1978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85周年誕辰,《解放日報》要發(fā)表一篇紀念文章,報社一位姓連的編輯約我采訪周谷老。經(jīng)過幾次去周府采訪,一篇分列“難忘的教誨”“主席要我參加農(nóng)民協(xié)會”“一封秘密來信”“山城重見毛主席”等10個標題、約1萬字的文稿,經(jīng)谷老最后審定后,于當年12月20日發(fā)表。文章發(fā)表后,社會反映良好,谷老很高興。一次復旦大學歷史系開教師大會,谷老在發(fā)言中特別提及這篇訪談文章。他說:“劉其奎訪談我的那篇文章,我很滿意,好就好在率真實際,沒有添油加醋的虛話、假話?!彼M而若有所思地指出:“有一位報社記者寫我的訪談文章,說我收到毛主席的來信,激動得放在心口上,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哪有此事,都是記者編造出來的!這些虛假的文字竟然莫名其妙地登在報紙上!”
(曉政摘自《上海灘》2017年第7期,劉其奎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