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穎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235-01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合作的重要伙伴。”解讀《綱要》的精神,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是“伙伴”關(guān)系。我們是一所新辦的農(nóng)村幼兒園,很多孩子都來自于農(nóng)村家庭,在多次的家長問卷中,家長都表示希望孩子的教育由教師為主導(dǎo)。家長和孩子的互動也并不多,因為平時工作都比較忙,家長和孩子的交流主要圍繞在吃、穿的問題上,而和孩子一起游戲、講故事、閱讀等活動都比較少,時間都比較短。家長的教育觀念都比較傳統(tǒng),認為“上學(xué)了,有老師教了就可以了”“我教不好,還是聽老師的吧”。還有些家長潛意識中并不愿意承擔(dān)教育的責(zé)任,認為“我工作太忙了,沒時間和孩子玩”“陪孩子一起玩,比上班還累啊”。綜上所述,我園根據(jù)《綱要》精神,對幼兒園與家庭的“伙伴”關(guān)系,提出了“互動體驗齊參與”的系列措施,強調(diào)幼兒園與家庭雙向互動,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xué),參與幼兒園的教育與管理,配合幼兒園的各項活動,收到家長的一致歡迎和好評。
1 以親子互動為重點,家園共享歡樂時光
以往的家長會上,家長注重的是孩子的發(fā)展和學(xué)習(xí),關(guān)注的是孩子有沒有學(xué)會本領(lǐng),老師有沒有教會我們的孩子,偏離了我們教育的本質(zhì)。對此,我們注重情感投入,加強孩子們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互動,讓他們真正體驗到相互關(guān)心,相互愛護的情感。
小班孩子和媽媽之間的情感是依戀的、濃烈的、是深刻的。我們開展了小班“慶三八愛媽媽親子活動”,通過游戲,增強了孩子們對媽媽情感的表達,當(dāng)孩子為媽媽穿上鞋子,為媽媽敲敲背,為媽媽剝桔子,為媽媽送上紅花的時候,媽媽們的眼眶濕潤了,笑容一直停留在臉上,孩子和媽媽抱在一起,都緊緊不愿分開。
中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認識,我們開展了“中班親子運動會”,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各類體育競賽活動,雖然得獎很向往,但是合作更重要?!爸邪嘤H子故事會”上,雖然孩子們還有點膽小,表情還不是很豐富,但是有了爸爸媽媽的助陣,故事也講得有聲有色!
大班的孩子是最活潑,最能干的,我們開展了“六一親子聯(lián)歡會”,以孩子們?yōu)橹?,爸爸媽媽也參與一下,場面熱鬧,笑語歡聲。重陽節(jié),爺爺奶奶來給孩子講他們小時候的故事,孩子們?yōu)闋敔斈棠趟椭仃柛?,捶捶背,老人們直夸孩子們有孝心,有愛心?/p>
通過參與式的體驗活動,家長們更了解孩子,精彩的互動游戲,拉近彼此的距離。就像一家人一樣,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中其樂融融,共享快樂時光。
2 以美術(shù)體驗為中心,家園共建特色項目
我園的特色項目是開展豐富多樣的版畫活動。很多家長只知道最簡單的蠟筆繪畫形式,而對于版畫活動則感到新奇而陌生。如何向家長推廣介紹我們的特色項目,讓家長也參與到特色項目的建設(shè)中,是我們老師遇到的新的課題。對此,我們改變以往單一的家長日活動模式,讓孩子和家長都參與到開放的美術(shù)游戲活動,體驗愉悅的情感。
在大班年級組的家長開放日,我們開展了吹塑紙版畫——《美麗的城墻》。孩子們欣賞了美麗的古墻磚,不同的造型和線條結(jié)構(gòu),深深吸引了孩子。老師進一步引導(dǎo)孩子,在長條形的吹塑紙板上,和爸爸媽媽一起設(shè)計喜歡的墻磚花紋,并用筆把花紋刻出來。完成后,刷上城墻的顏色,拓印在我們活動區(qū)的大大的紙板迷宮上。活動中,家長也紛紛動手,反復(fù)多次的拓印,一排排城磚壘起來了,讓原本單調(diào)的迷宮有了城墻的氣勢,孩子們穿梭在其中,快樂無比。
《紅紅的中國印》的活動也得到家長的贊揚,孩子們紛紛帶來家中常見的土豆、紅薯、胡蘿卜等,作為篆刻的材料,在上面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象形文字等,在爸爸媽媽一起,用刻刀刻出來,最后蘸上顏料,紅紅的印章完成了。不僅孩子喜歡,家長也主動參與,完成了自己姓氏的作品,特別有成就感。
在小班,家長觀摩了孩子們用西蘭花、藕片、菜心、秋葵等各類蔬菜及蘋果、番茄、楊桃等瓜果、還有瓶蓋、小紙球、海綿條等多種材料進行實物拓印,完成各類美術(shù)作品,家長都紛紛贊揚說:老師這么用心教,孩子們真是玩得太開心了!
3 以評優(yōu)展示為抓手,家園共促文明校園
為了促進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各項工作,我們每學(xué)期都要開展一些評優(yōu)展示活動,如班級幼兒自理能力、運動能力的展示,班級特色環(huán)境的評比等。以往,這樣的活動都是在幼兒園內(nèi)部開展的,主要由教師擔(dān)任評委。雖然教師們都努力準備,但是在家長中還是會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提出質(zhì)疑,如“活動中評選出來的孩子,是不是和老師關(guān)系好???”老師也會有想法“領(lǐng)導(dǎo)總是會有偏心的,反正我們班一直是評不到的,隨便應(yīng)付一下就行了。”針對這些,我們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力量,參與到評優(yōu)展示的各項活動中。
在小班年級組,我們開展了班級進餐評比活動,每班邀請兩名家長來園當(dāng)評委?;顒赢?dāng)天,家長們觀察了各班孩子的進餐情況,都紛紛贊嘆“老師阿姨真不容易,這么多孩子,現(xiàn)在都會自己吃飯了,都能自己吃完,不簡單??!”“孩子們在家挑食,在幼兒園都要吃,老師教育得真好!”
為了展示孩子們的運動能力,在中大班,都分別開展了拍球、跳繩等各類活動。在年級組活動中,我們看到了家長評委參與其中,雖然是比賽,但是作為評委的家長,一直為孩子們的表現(xiàn)喊加油!他們?yōu)楹⒆觽兊氖д`而嘆息,為孩子們的成功而高興,生生演變成了孩子們的“粉絲團”。的確,成績和名次并不重要,參與和體驗才是孩子們成長的最大收獲。
我們的家委會成員還參與了幼兒園各班特色書香圖書角及班級自然角的評比活動,觀摩了各班區(qū)域游戲活動及大戶外活動,大班六一節(jié)目匯演時,邀請了小中班的家委會代表來觀看評選……通過這么多一系列的活動,家委會對我們幼兒園的各項工作都有較清晰的了解,對老師的教育工作深刻感知,也看到了孩子們每一段時間的進步和表現(xiàn),從而也更主動的配合好幼兒園的教育。
在家園互動過程中,我們意識到:要有效達到家園同步、互助、交流,只有通過各種途徑,使幼兒園與家庭建立一種合作、一致、互補的關(guān)系,在雙向體驗互動中,逐步喚醒家長的主動參與意識,提升教養(yǎng)水平,真正攜手共同擔(dān)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w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