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珍
【摘要】對不同年齡段的特殊兒童施以正確性教育,不僅可使其順利度過學校生活,同時對其日后順利步入社會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從國內有關特殊兒童性教育的認識、課程開發(fā)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不足進行探討,從而在特殊兒童性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議,以期引起我國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共鳴。
【關鍵詞】特殊兒童 青春期教育 啟示
自20世紀開始,青少年健康成長中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逐漸被國外學者所意識。特殊兒童中就智力障礙兒童來說,國內有研究者對北京市六所培智學校進行性發(fā)育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其中男生首次遺精發(fā)生在11至20歲之間,智力障礙女生月經(jīng)初潮在8至18歲之間。特殊兒童雖在身體成熟機制等方面落后于普通兒童,但其性生理并非無法發(fā)展,有的甚至是與正常個體無所差異。
一、相關概念界定
1.性教育。性教育是指有性欲的人在軀體上、感情上、知識上和社會方面的整合,并表現(xiàn)為積極地豐富和增進人格、交往及愛情。國內青少年群體的性教育主要集中在男女生殖器官的形態(tài)學、生理學以及健康保健知識包括青春意識的正確引導等方面。
2.特殊兒童。特殊兒童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是指與正常兒童在各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各類兒童?!睹绹厥饨逃倏迫珪分蟹譃樘觳?、智力落后、身體和感官有缺陷(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肢體殘疾及其他健康損害、言語障礙、行為異常等類型。狹義專指殘疾兒童,即身心發(fā)展上有各種缺陷的兒童。包括智力殘疾、聽力殘疾、肢體殘疾等類型。
二、國內特殊兒童性教育現(xiàn)存問題
國內性教育起步相對國外較晚,且普遍僅涉及學前、義務、高中、職業(yè)以及高等教育階段,面向特殊教育的研究則少之甚少。2003年特殊教育“十五”規(guī)劃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智障者的性教育問題,但至今為止,有關智障者性教育以及相關研究仍留存大量空白。
1.教育者性教育的認識偏差。特殊兒童最直接的教育來源——父母與特殊教育機構教導員,他們一方面秉持傳統(tǒng)觀念,認為特殊兒童尤其是智力障礙兒童存在認知的滯后性,對性的認識是朦朧的,學校甚至特殊兒童父母正期望這種懵懂現(xiàn)象,生怕點破這層“窗戶紙”而造成不可預計的后果。
2.特殊教育的“狹隘化”。特殊教育的目的是使特殊兒童最大可能地融入并立足社會,而這種融入立足社會被眾多學校和機構狹隘的理解為擁有一技之長。因此,現(xiàn)今絕大多數(shù)特殊兒童學?;驒C構變相成為特殊職業(yè)技術學校。針對特殊兒童生理心理健康的課程少之又少,更不用說接受與其自身相關的性教育。
3.課程開發(fā)與教材的缺乏。相較于正常兒童的性教育,國內外針對特殊兒童性教育的相關研究則要少得多,從而導致相關課程開發(fā)與教材編纂長期呈現(xiàn)“空窗”狀態(tài),進而部分學校即使意識到性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也只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作罷。目前,王雁、劉艷虹編著的《智力落后學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在國內相較權威,其系統(tǒng)分為理論篇、實踐篇和資源篇。除此之外,相關研究更是寥寥無幾。
4.教育方式方法的不當。特殊兒童出現(xiàn)的性心理問題通常由不恰當行為表現(xiàn)出來,而教育者通常借以道德品質來評判,甚至會采用呵斥、怒罵、懲罰等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陳蓮俊在《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性教育狀況調查報告》中指出,缺乏專業(yè)知識以及性教育的技能技巧,是目前機構工作人員認為開展性教育最大的困難之一。
三、特殊兒童性教育課程開發(fā)與實施
相關學者認為,性教育課程應當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應針對年齡階段、發(fā)育特點的不同,設置對應教學目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針對特殊兒童進行的性教育方法主要有這么幾種:
(1)講授法,這是一種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針對特殊兒童的特點,講解的過程當中盡量語言淺顯易懂,必要時可以采用視頻、圖片、幻燈片等作為講解的輔助工具。
(2)情境游戲,設定相關的不同主題情境,通過角色中情境扮演的方式再現(xiàn)生活中的現(xiàn)實情境。比如圍繞性侵害為主題的情境扮演游戲,可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直觀引導學生如何正確防止性侵害。
(3)學科交叉灌輸,正如種華東在其碩士畢業(yè)論文中提到,在現(xiàn)有課程中設立性教育相關的教學單元,并把教育內容融入到其他相關學科中進行教學,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性教育的理想效果。
(4)同伴學習,正常兒童間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同伴學習氛圍,特殊兒童也不例外。在班級中挑選并樹立個別良好的行為榜樣,教師對榜樣行為加以言語輔之從而更好帶動其他個體的效仿與學習。
四、總結
關注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關愛他們的性需求,盡量幫助特殊兒童掌握各種正確的性知識,使他們的性行為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傊瑸榱烁猛苿泳裎拿鹘ㄔO,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特殊兒童的性教育研究應從定性研究、理念理論研究逐漸引申到更為科學的定量研究,并借鑒國外豐碩的理論研究成果促進我國特殊兒童性教育的發(fā)展步伐。
參考文獻:
[1]謝明.對當前如何加強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培智教育的有效性教育的思考[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