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濤
宋寧宗是南宋的第四個皇帝,原配韓皇后因病逝世后,宋寧宗內心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他想把端莊聰慧的楊貴妃立為皇后,卻又擔心自己寵愛的曹美人纏著他哭鬧不休……
作為皇帝最信任的大臣,韓侂胄看出了宋寧宗心中的糾結,就找了個機會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把一個有才華、機警的女子立為皇后不是好事。韓侂胄這句話完全是沖著楊貴妃說的,因為她乃后妃中才華最高的女子。順便說一下,楊貴妃名叫楊桂枝,南宋優(yōu)秀女詞人。
韓侂胄的話傳到楊貴妃耳中,楊貴妃一邊氣得咬碎了玉口銀牙,一邊充分展現(xiàn)出了其性格中機警的一面,使出各種公關手段進一步獲取皇帝的信任。宋寧宗最終沒有采納韓侂胄的建議,而是在1202年把楊貴妃推上了皇后寶座。
韓侂胄是一位主戰(zhàn)派,在他當權期間,抗金名將岳飛被追封為鄂王,奸臣秦檜的爵位被削奪,謚號改為謬丑。
1205年,在辛棄疾、陸游等人的支持下,韓侂胄發(fā)動了開禧北伐,意欲驅除胡虜,恢復中原。開始時宋軍取得了幾次重要勝利,給金國政壇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遺憾的是,由于奸人弄權,主和派搗亂和敵軍的策略調整,開禧北伐最后在南宋主戰(zhàn)派的嘆息聲中拉上了帷幕。
既然北伐失敗了,主和派自然又在大宋朝廷占了上風,于是宋金兩國開始和談,這時60多年前的一幕重演了,就像當年完顏宗弼(金兀術)要求殺死岳飛一樣,金章宗提出的一個條件竟然是韓侂胄的人頭。
宋寧宗是個重情重義的皇帝,他不愿意把韓侂胄的生命作為和談的籌碼。但是,一直對韓侂胄充滿仇恨的楊皇后,在這個時候與主和派的首領史彌遠聯(lián)合起來向韓侂胄射出了一支致命的暗箭。
1207年夏月的一天,韓侂胄上朝時被刺客劫持繼而被暗殺,據(jù)說刺客的兇器是一柄大錘,韓侂胄死時血流滿面,腦漿崩裂,慘不忍睹。
宋寧宗聞聽噩耗,痛心疾首,卻已是無力回天,只好任由史彌遠帶著韓侂胄的首級到金營和談,簽訂了進一步喪權辱國的嘉定和議,南宋不但要每年送給金國更多的金銀綢緞,金國皇帝還從宋朝皇帝的叔父升格成了伯父。
從嘉定和議開始,南宋歷史進入了史彌遠專權的時期,人到中年的宋寧宗早已經習慣了重臣執(zhí)掌朝政,所以對史彌遠專權沒有什么大的不滿,但年少氣盛的太子趙竑卻忍受不了史彌遠獨斷朝綱,一手遮天。
在此有必要說一下宋寧宗和太子趙竑的特殊關系。
宋寧宗雖然貴為皇帝,在天倫之樂上卻是個苦命人,他的后妃先后給他生下了九個兒子,可是這九個兒子先后都夭折了。在這種情況下,宋寧宗不得不選了個侄子做太子,但這個侄太子也是個薄命人,早早地就因病離世了。趙竑原本是宋寧宗的弟弟沂王的養(yǎng)子,沂王去世后他被皇帝召進宮中做了太子。
皇太子趙竑看不慣史彌遠在朝堂上的囂張氣焰,回到東宮自然要發(fā)泄一下胸中的悶氣,有一次竟然孩子氣地指著地圖上的瓊崖地區(qū)(今海南島)對身邊的宮女說:“有朝一日我掌了權,一定要把史彌遠流放到這個蠻荒的地方去!”就是這句話讓他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悲慘境地。
趙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貼身宮女中居然有一個人是史彌遠安排在他身邊的臥底,于是,他的憤激之語傳到了史彌遠耳中。
史彌遠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很快有了應對之策并且開始行動起來。
在征得宋寧宗的同意后,史彌遠從大宋的遠支宗室中選了一個無依無靠、聰明伶俐的男孩作為沂王的繼承人,這就是趙昀,然后就非常努力地朝著皇太子的方向培養(yǎng)這個孩子。
兩年后,宋寧宗不幸駕崩,楊皇后遵照皇帝遺囑讓史彌遠宣召皇太子趙竑入宮即位,然而,史彌遠叫來的不是趙竑,而是沂王趙昀。楊皇后開始時是堅決不同意的,但她一個婦道人家哪里是老謀深算的史彌遠的對手,最后不得不表示屈服,同意廢掉趙竑的皇太子之位,同時把趙昀推上了皇帝寶座。
第二天,趙竑眼睜睜地看著趙昀鳩占鵲巢,而昨天還是皇太子的自己卻被趕出京城去做什么濟王。在奸臣當權的情況下,趙竑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失去了至高無上的皇位,但這還遠不是他為此付出的全部代價。
趙竑被封到湖州做濟王的第二年,當?shù)匕l(fā)生了小股漁民暴動,雖然被造反者劫持的趙竑最后設法平息了這起民變,卻仍然難以逃脫史彌遠的魔爪。史彌遠派人給了趙竑兩個選擇:要么以反賊的惡名被梟首示眾;要么自縊而死,對外宣稱病故。趙竑萬般無奈之下只得選擇了后者,在湖州濟王府以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