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娟
摘 要:針對初中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進行分析,闡述了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結合這些內容,認為要想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時效性,就一定要加強對德育教師的培訓力度,同時將德育工作貫穿于初中教育教學的始終。德育教師結合學生特點,對教育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
關鍵詞:初中德育 時效性 理論素養(yǎng)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階段,但是這一階段的學生心智不夠成熟,對事物的認知容易出現(xiàn)偏差,這就要求學校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培養(yǎng)出有教養(yǎng),有擔當,內心充滿陽光,有責任感,懂禮儀,抗挫能力強的初中生。
一、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在學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屬于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道德觀念也在不斷發(fā)生改變,對學生的價值觀也產生影響。與此同時,因為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初中生將主要目光投放在提升學習成績上,將其作為衡量自身能力的標準,忽略了德育的培養(yǎng)。學校和家長對德育工作不是十分重視,仍舊存在著“惟有讀書高”的傳統(tǒng)觀念,這些內容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在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三觀”的形成時期,同時也是健全學生人格的重要時期,通過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今后的人生發(fā)展也帶來影響[1]。對此,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將德育工作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幫助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同時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二、進一步強化教師隊伍的德育素養(yǎng)
1.理論素養(yǎng)培訓
學校要提升對教師隊伍德育工作教育水平,對理論內容進行培訓。針對教育部門或者相關部門所下發(fā)的教育文件、指導建議等,向教師隊伍進行及時傳遞,對教師素養(yǎng)進行及時更新,同時通過相對強大的思想道德素質,對每個教師進行武裝。同時,可以引導德育教師隊伍參與到相關部門培訓當中去,從中吸引新的德育教育經驗,促使教師德育思想素質得以豐富。同時,德育工作要貫穿于教育教學工作的始終,學??梢越M織語文教師、數(shù)學教師等參與的德育教育知識培訓當中去,充分發(fā)揮德育教育的成效,促使學校德育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注重德育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開展德育教育工作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嘴上,還需付諸實踐。教師德育工作需從自身做起,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充分體現(xiàn)人民教師道德風尚,以身作則,為學生們作出相應示范,促使學生能夠從教師身上學會做人的道理[2]。教師日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需對自身行為嚴格要求,遵守社會公德和傳統(tǒng)美德,能夠從細節(jié)中,做好道德實踐,通過優(yōu)秀的道德素養(yǎng),進一步發(fā)揮人民教師的帶頭作用,這不但能夠提升對學生群體的道德熏陶,同時能夠加大德育教育的說服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跟隨教師,確保學校德育工作順利開展。
三、結合學生性格特點,改良德育教學方法
1.充分了解學生道德心理
教師日常實施德育教育過程中,需充分了解學生的德育特點,促使德育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在我國,初中生群體道德問題較為突出,其表現(xiàn)為公德心缺失、以自我為中心,存在比較嚴重的叛逆心理。對初中生群體心理特點進行分析,教師需對部分道德缺失學生心理表現(xiàn)進行研究,例如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或者學生業(yè)余時間,觀察學生存在哪些道德缺失的表現(xiàn),針對這些表現(xiàn)進行匯總,將這些內容作為相關案例,為學生講解。引導學生們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教養(yǎng),有擔當,內心充滿陽光,有責任感,懂禮儀,抗挫能力強的初中生。
2.從學生中樹立典型榜樣
對初中生群體心理進行分析,如果可以在班級內構建良好的道德學習氛圍,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例如,教師可以從班級內選出道德修養(yǎng)較高的學生作為典型,在全體學生面前進行公開表揚,為其他學生樹立身邊的榜樣。也可以讓模范榜樣在課堂上講解自身的感悟和道德觀念等,通過這種方式,對其他學生進行啟發(fā),促使學生向榜樣學習。初中階段的學生,自尊心和榮譽感均比較強,如果看到其他同學因為思想道德水平高而受到表揚后,會不自覺的加強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教師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校德育教育水平[3]。
3.借助情感教育方式,提升德育教育水平
情感是道德的主要心理因素,如果一個人缺乏情感,則不會對“真善美”進行積極追求。若學校的德育教育缺乏感情,也難以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進行有效提升。因此,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者需將情感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教師要通情達理,對于初中生而言,其年齡在12-16歲之間,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正是道德水平和意志品質形成的階段。在認知上能力不足,這一時期的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導致其思想道德出現(xiàn)偏差[4]。針對這種情況,若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過高,可能會流露出失望的神情,導致學生自信心喪失,出現(xiàn)自卑心理。若教師和學生之間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情感上缺乏交流,就難以幫助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提升自身道德素養(yǎng),也難以切實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因此,教師需注重通過情感的方式進行德育教育,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例如,當教師觀察到某一學生的行為有失道德的時候,教師不要急于批評,需和學生之間進行深入溝通,為學生舉例,闡述此學生剛才行為的不足之處,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積極改正。當學生表現(xiàn)優(yōu)秀的時候,教師需積極對其進行表揚,從而提升學生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正處于思想道德形成階段,其對事物的認知不是十分準確。因此,初中德育工作對學生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者,需高度重視德育工作,積極提升自身德育素養(yǎng),以身作則,規(guī)范自身行為,采用人性化方式,對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質進行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來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7, 27:174-175.
[2]賀藝.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強化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 11:320.
[3]馮云華.以特色治校破解素質教育難題[J].華夏教師,2012, 04:19.
[4]康艷青.初中思想品德課德育實效性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 07:2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