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文學常識】
1.本文選自《東坡志林》,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文學家。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稱“三蘇”。
【解釋重點字詞】
1.念無與為樂者 ( )
2.相與步于中庭 ( )
3.庭下如積水空明 ( )
4.蓋竹柏影也 ( )
5.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
【原文填空】
1.文中描寫月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 ,描繪了一個_________ 的美妙境界。
2.文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悵悲涼心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 。
【文章理解】
1.從文中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與張懷民之間的友好關系?
2.這篇文章主要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哪些微妙而復雜的感情)?結合文章內容說說你的看法。
3.“尋張懷民”一句中的“尋”字用得好,你認為好在哪里?
4.本文“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中“閑人”是指什么樣的人?“閑人”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閑人”的含義是什么?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發(fā)李太白思鄉(xiāng)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后主亡國之痛。此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
上①謂侍臣曰:“吾聞西域賈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諸?”侍臣曰:“有之?!鄙显唬骸叭私灾酥異壑槎粣燮渖硪?。吏受賕③抵④法,與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國者,何以異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魯哀公謂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紂乃忘其身。亦猶是也。”上曰:“然。朕與公輩宜戮力相輔,庶免為人所笑也!”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
①上:指唐太宗。②賈胡:胡商。③賕:賄賂。④抵:觸犯。⑤徇:順從。
【思考練習】
1.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1)上謂侍臣曰 ( )
(2)宜戮力相輔 ( )
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人皆知彼之愛珠而不愛其身也。
3.在君臣的對話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話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