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潘
為什么會有人去探索城市中的廢墟?也許是建筑迷,也許是探險家,也許為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而來尋找靈感。對我而言,透過這些廢棄的建筑,向那些沒有寫在書上的城市歷史、眾人早已忘記的過去投去的一瞥,才是最讓我對城市廢墟著迷、欲罷不能的原因。
自從2016年開始探秘北美眾多廢墟,我才知道有一群熱愛探秘廢棄建筑物的人,被稱為“城市探險者”。他們更喜愛置身于已然退役的人工產(chǎn)物,比如廢棄的煤礦、醫(yī)院、教堂、學校、游樂場;被遺棄的火車、汽車、輪船、飛機;以及停用已久的城市排水系統(tǒng)、地鐵站、防空洞。對我而言,我對工業(yè)時代遺留下來、逐漸變成廢墟的部分特別感興趣——看到人類曾經(jīng)花費大力氣建造的工廠、劇院、學校、軍事基地,或是人為因素,或是因為城市規(guī)劃錯誤,或是因經(jīng)濟發(fā)展不可避免的趨勢被停用、廢棄,被無所事事的青少年打碎玻璃、抹上涂鴉,然后逐漸爬滿青苔,又有草籽落在地板的縫隙中,發(fā)芽、生長,慢慢被灌木樹林掩埋起來,風吹日曬雨淋,木頭腐朽墻面剝落,鐵皮一層層銹蝕、爛掉。人類曾經(jīng)生活過的痕跡一點點消失,植物和動物占山為王,到最后,能腐壞的都已腐壞,剩余的不再會有變化。恰如恰克·帕拉尼克在《搏擊俱樂部》中所描寫的:“在我想象中的未來里,你在洛克菲勒廢墟構(gòu)成的峽谷中獵麋;你沿著希爾斯大廈外面的爬藤向上攀巖;你向下望,在地面舂米的人非常非常渺?。贿€有人在廢棄的高速路上曬著鹿肉條?!闭驹诂F(xiàn)世,卻看到一個人類消失后的未來,可能就是這些廢墟在美學意義上吸引我的主要緣由。
此次的探索克利夫蘭廢墟之行,我和同行的Ben、 Isabel以及Blake計劃了兩三周——從搜集地點,到確認時間,再到打聽分區(qū)治安,及更加細致地考察哪些廢棄建筑尚未被拆毀,每樣都不容易,每樣都花時間。當我們真的站在克利夫蘭空蕩蕩的大街上,幾乎每三五百米就能看見一座廢棄、或狀若廢棄的建筑物,這么大規(guī)模的廢棄建筑群在整個城市從東到西隨處可見,不僅無人問津,更是任由它們腐壞卻不進行維修,整座城市仿佛歷史中正在經(jīng)歷大蕭條的大都會。
克利夫蘭,這座誕生于伊利湖南岸的城市占地面積約214平方公里,人口總數(shù)卻不到40萬。因臨水的便利,克利夫蘭很早便成為北美制造業(yè)的中心,當年美國的五大財團都曾在此扎根,其中就有國人耳熟能詳?shù)穆蹇朔评蘸湍Ω攬F,隨著1870年標準石油公司的創(chuàng)立,克利夫蘭人口迅速飆升,在1940年達到本市的頂峰:100萬人。而在那之后,這個繁榮的城市便開始走下坡路,隨著全國經(jīng)濟一路下滑,加上1960年常常出現(xiàn)的種族騷亂,克利夫蘭的財政在1980年前后出現(xiàn)嚴重赤字,失業(yè)率高達13.8%,成為美聯(lián)邦歷史上第一個需要向政府貸款的大城市,被人戲稱為“五大湖上的一個錯誤”。記得知乎上曾有一個回答在提到克利夫蘭時,說到了當?shù)厝顺Vv的一句話:"We are not Detroit(我們不是底特律)!" 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克利夫蘭的衰敗由此也可見一斑。十年前,探索克利夫蘭的大部分廢墟算得上輕而易舉:不僅僅是警察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是因為業(yè)主在經(jīng)歷瀕臨破產(chǎn)之后紛紛外遷——自己都顧不上了,還管得著那些破房子破倉庫嗎?但是從前幾年開始,隨著克利夫蘭經(jīng)濟的緩慢回升,它也和美國各大城市一樣,加入了“安保時代”(the age of security):市中心各處紛紛安裝監(jiān)控,幾處大而著名的廢棄建筑甚至雇傭了人工保安。業(yè)主們每個月投資幾百到幾千美金不等在安保力量上,不禁讓人懷疑:這個錢花得值嗎?答案其實顯而易見:這些廢棄建筑物的產(chǎn)出遠遠高于投入。恰如北京廢棄的798工廠改做藝術(shù)區(qū),紐約世貿(mào)中心已作為歷史中心保留下來,以及一些改做它用的建筑,如醫(yī)院改學校,賓館改養(yǎng)老院,軍事基地改公園,工廠改博物館等,許多大城市里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死而復生、廢棄后又被重新利用起來的建筑,而相比于紐約或費城等地的廢棄建筑,克利夫蘭的建筑物在“死后”反而多了一重身份:電影取景地。
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曾用于拍《復仇者聯(lián)盟(2012)》中黑寡婦被審問的“俄羅斯”倉庫了。這個倉庫位于克利夫蘭東區(qū),廢棄前屬于克利夫蘭西屋冰柜廠(建于1890年,廢棄于1935年,進入難易程度:容易,周邊安全系數(shù):一般)。工廠破產(chǎn)之后,拆除了廠房,三棟巨大的倉庫被遺留下來。倉庫的內(nèi)部早已清空,除了偶爾蔓延到屋內(nèi)的植物,只有攝影師和各種劇組的不斷造訪。在拍攝《復仇者聯(lián)盟(2012)》的過程中,劇組在倉庫二樓的地板上打了一個方方正正的洞,電影里這個洞似乎一層套一層,深不可測,摔下去必然粉身碎骨,然而實際上這個洞只延伸了一層。而另一座廢棄的教堂(建成年代和廢棄年代不詳,進入難易程度:容易;周邊安全系數(shù):安全)則曾用于拍攝由Netflix投資的《小惡魔》(2017年上映)。為了讓它看起來更加破敗、更像廢墟,劇組在木質(zhì)地板上砸了幾個洞,拆下了十字架,涂花了玻璃。當劇組離開后,這些地板上的大洞又紛紛被填上,等待下一部電影投資人的出現(xiàn)。但由于電影的拍攝周期長,制作相對緩慢,因此這些廢棄建筑物的業(yè)主除了緊盯著電影公司取景偵查員之外,在電影的“冬歇期”也常常以不太高的價格將這些地方按需租賃給私人以作它用,比如帶模特拍照的攝影師、制作MV的歌手或樂隊、拍攝自頻道的媒體人等等。
除了這些成為電影取景地的廢墟建筑物,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座位于克利夫蘭東區(qū)的教堂(廢棄時間不詳、名字不可考;進入難易程度:容易;周邊安全系數(shù):危險)。不同于其它廢棄建筑物,這座教堂不僅沒有“No Trespassing”(禁止入內(nèi))的警示牌,反而鐵門大敞,似乎在歡迎每一個付不起教會費用的教徒入內(nèi)禱告。走進教堂正廳,我們發(fā)現(xiàn)這里非??諘?,所有長椅均被拆除,神壇也已不知所蹤,二樓只剩下一臺無法發(fā)聲的鍵盤樂器。再往里面走,卻看到墻邊扔著一個纏滿絹紗的拱門,看樣子似乎不久前有人在這里舉行了婚禮。見我對著婚禮拱門和白紗拍翻來覆去地拍照,同行的Ben則是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他告訴我,克利夫蘭本地有很多租不起正式教堂或者其它大型會場的窮人,常常會選擇像這樣廢棄卻仍然干凈的建筑物,最常見的是小宗教團體的集會,也有舉辦生日宴會和婚禮的。據(jù)說克利夫蘭還有一座從上世紀末被廢棄的殯儀館,一直有不同的靈異團隊整夜地租下這里,試圖找出此處不同尋常的超自然現(xiàn)象,雖然并不清楚他們是否成功,但在我拜訪的過程中,并未感受到一絲一毫的不同尋常。相較于我們這些“入侵者”,租下場地的當?shù)厝孙@然并不畏懼可能發(fā)生在廢棄建筑物里的各種意外狀況。這座乍一看不那么安全的城市,其實和我們?nèi)粘I畹某鞘幸矝]什么分別,這里住著的每一個人,和我們一樣,也有喜怒哀樂,細微的歡喜,和巨大的不如意。沒有任何人想給自己的生活找麻煩,他們每一個人,也都在努力掙扎地活著。
一天的探險即將結(jié)束,我們靠在一輛停在空地的車上分享了一聽啤酒。Ben問我們:“說一說你們探索廢棄建筑物的起因吧!”是啊,為什么會有一群人冒著從腐朽地板摔下去的危險、遭遇流浪漢圍追堵截的可能、甘愿擦傷扭傷,也要去探索廢棄的建筑物呢?我沒有聽到Isabel和Blake的回答,但對于我而言,透過這些廢棄的建筑,對并沒有寫在書上的城市歷史、眾人早已忘記的過去投去的一瞥,才是最讓我著迷、欲罷不能的原因。導致這些建筑物被廢棄的種種原因,都得由不引起人的深思,也許我們可以從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在未來的城市規(guī)劃和設(shè)計中避免同類錯誤。除此之外,我想,我大概是非常享受與時間賽跑的過程吧:搶在這些建筑被翻修、被重建、被推倒之前,記錄它們在這個世界上最后的影像。至于從中得到了什么,可能很難說。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把自己推到極限試著去完成它、實現(xiàn)它,本身就是一種得到。在這個突破極限的過程中,或許偶然地抓住了一個倏忽即逝的機會,便恰好看到了隱藏在我們?nèi)粘I畛鞘兄械牧硪粋€副本,而這個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危險似乎都不值得一提。
突然想起,之前和一個朋友聊天,說上次重回火車墓地時我一腳踏穿一個銹壞的鐵皮掉下去的事,他開玩笑地說:“You survived from your first fall(你活下來了),恭喜你正式入伙。
歡迎來到人類消失后的世界。
安全貼士:
? 了解你的廢墟:
進入廢墟之前建議先了解廢墟附近的居民區(qū)安全程度。是否常發(fā)生槍擊案,是否處于黑人居住區(qū)。最最重要的一點,先找到一個安全的停車位。
? 除Trespass外不要違反其他法律:
美國的法律相當健全??吹健癗o Trespassing”(禁止入內(nèi))的牌子后進入,輕則罰款,重則可以broke and enter(指強行闖入,常指破壞原本完整的門窗闖入或者撬鎖入內(nèi))、burglary(指以犯罪(多指行竊)為目的而非法進入某棟建筑物。實際上這個罪名非常常見,往往一旦搜出來攜帶任何不法物品時就以此罪名起訴,因為你無法證明自己沒有犯罪目的)等罪名被起訴。如果發(fā)現(xiàn)涂鴉、Tagger(用筆在建筑物上留名字)、煙霧彈等工具,可以破壞公眾設(shè)施等罪名起訴;如果發(fā)現(xiàn)從廢墟中帶出來的“紀念品”,可以盜竊罪名起訴。“Take nothing but photos. 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帶走;除了腳印什么都不留下)”,這不僅是探險的第一守則,也是最大程度保證自己人身安全的黃金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