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知多杰 尼瑪才讓 多杰拉旦 賽桑杰 馬志良 才增卓瑪 何長廷
(1.青海省藏醫(yī)藥研究院,青海 西寧 810016; 2. 藏藥研發(fā)國家重點實驗室,青海 西寧 810016)
藏藥材懸鉤木的本草考證△
東知多杰1尼瑪才讓1多杰拉旦1賽桑杰1馬志良2才增卓瑪2何長廷2
(1.青海省藏醫(yī)藥研究院,青海 西寧 810016; 2. 藏藥研發(fā)國家重點實驗室,青海 西寧 810016)
目的:考證藏藥材“懸鉤木”的基源。方法利用藏醫(yī)藥古籍文獻對不同產(chǎn)地的 “懸鉤木”基源進行考證。結(jié)果藏醫(yī)本草文獻所載“懸鉤木”即為本品為薔薇科植物粉刺莓Rubus biflorus Buch.-Ham的干燥、去皮的莖,避免了臨床上發(fā)生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等引起的混用現(xiàn)象。
藏藥材;懸鉤木;本草考證;
懸鉤木為藏文名稱甘扎噶日,該藥味甘、苦、微辛,果味甘、酸、化味相同。具有清熱、肺炎、流感、解毒功能,主治隆熱病、培根病、浮腫,治肺病特效,亦治熱性時疫。為《四部醫(yī)典》收載品種,屬于藏醫(yī)藥湯劑品種的主藥之王,藏醫(yī)臨床應用較長,據(jù)可查文獻,懸鉤木始載于藏醫(yī)學經(jīng)典著作《四部醫(yī)典》。續(xù)而《藍琉璃》、《晶珠本草》、《中國藏藥》等藏醫(yī)經(jīng)典著作以及其它醫(yī)學專著均予收載,沿用至今。本文對藏醫(yī)藥常用懸鉤木進行本草考證,為今后挖掘、整理、研究和提高提供文獻依據(jù)[1-6]。
1.1 “懸鉤木”品種:本品始載于8世紀藏醫(yī)學經(jīng)典著作《四部醫(yī)典》、《藍琉璃》“懸鉤子生陰坡林,莖干如同嫩薔薇,花色白黃有光澤,果實紅色成簇生,共有二十個名字,分別是達才爾、齋才爾、克瑪、苦夏瑪、達丹納木、達才日杰巴、然都茍瑪、若見瑪、纏次瑪、若夏瑪、域吉瑪、察丹瑪?shù)?。”《藏藥志》中援引《晶珠本草》記載:“懸鉤木在藏醫(yī)中稱為才日瑪杰巴,梵語中稱為甘扎噶日。生于陽坡山林;樹如薔薇幼苗,莖葉被刺毛,莖中空,花黃白色,有光澤,果實紅色,聚生在一個膨大的花托上?!?《甘露本草明鏡》云:“根長而粗壯,呈灰白色,須根多。莖直立,深紫色,被針刺,多分枝,新生長的莖枝深綠色逐漸變白至紫色。羽狀復葉,互生,葉面淡綠色,葉背灰白色,邊緣具缺刻狀重鋸齒。總狀花序腋生,花瓣白黃色,具紅光。有諸多小核果集生于花托上而成紅色聚合果?!?《中華本草·藏藥卷》中記載《度母本草》云:“生于陰坡山林,主根粗壯,花白黃色,被刺毛。羽狀復葉,具疏柔毛,葉面綠色,葉背灰白色,密被白色絨毛;花白黃色,果實紅色,呈聚合果?!薄秷D鑒》中記載:“懸鉤子生陰坡林,莖干如同嫩薔薇,花色白黃有光澤,果實紅色成簇生?!?/p>
1.2 “懸鉤木”的藥味、藥性:《四部醫(yī)典》:“味苦,莖味微甘、苦,皮辛,果實甜如蜜,葉苦、澀?!?《甘露之環(huán)》記載:“根味苦,莖葉微甘、苦,皮辛,果實甜如蜜,葉苦、澀。”《藏藥志》中援引《晶珠本草》記載:“甘扎噶日的根苦,莖微甘苦,皮微辛,葉苦、澀,果實甜如蜜?!备?、莖、皮、果治風熱病和痰病,尤其對各種肺病特效,亦治熱性病,葉子可清膽病;。 《圖鑒》中記載:“其味甘甜帶點澀” 《藥物大全》中說:“懸鉤木味甘、苦、微辛,果味甘、酸、化味相同”?!陡事吨h(huán)》中說:“懸鉤木根味苦,莖味微甘、苦,皮辛,果實甜如蜜,葉苦、澀?!?《甘露之池》中說:“懸鉤木味甘、辛,化味甘、酸”。
1.3 “懸鉤木”功能與主治:《四部醫(yī)典》:“治赤巴病,根、莖、皮、果治隆熱病,與蓽撥相佐治肺熱?!?《甘露之環(huán)》記載:“治赤巴病;根、莖、皮、果治風熱??;與蓽撥相左,治肺熱。”《藏藥志》中援引《晶珠本草》記載:“根、莖、皮、果治風熱病和痰病,尤其對各種肺病特效,亦治熱性病,葉子可清膽病?!薄秷D鑒》中記載:“功效益肺、治風熱疫癘”?!端幬锎笕分姓f:“治隆熱病、培根病、浮腫,治肺病特效,亦治熱性時疫。果實膏治熱病初期,惡寒發(fā)熱。單藥煎湯也有各種功效。” 《甘露之環(huán)》中說:“治赤巴病,根、莖、皮、果治隆熱病,與蓽撥相佐治肺熱?!?《甘露之池》中說:“功效緩、涼、溫?!?《鐵鬘》中說:“懸鉤木治培根病,先說寬筋藤后說懸鉤木,是因為懸鉤木功效與寬筋藤相同。”
懸鉤木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藏藥》第一冊、《藏藥標準》六省區(qū)衛(wèi)生局編、和《青海省藏藥標準》1992年版。見表1。
表1 懸鉤木藥材標準收集情況
續(xù)表1 懸鉤木藥材標準收集情況
懸鉤木之名最早出見于8世紀藏醫(yī)學經(jīng)典著作《四部醫(yī)典》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藏藥制劑中以懸鉤木為原料的制劑數(shù)約有500多個,比如《四部醫(yī)典》赤巴病的治療方法中:“金色訶子、毛訶子、余甘子、藏木香、懸鉤木、寬筋藤、山柰、降香、沉香、木香等二十味配伍令服,用于調(diào)合龍、赤巴、培根平衡,燥濕,消炎鎮(zhèn)痛。用于“岡巴”病, 血病和赤巴疾病,青腿牙疳,上體疼痛,呼吸急促,喘氣?!?《藍琉璃》云:“與藏木香、懸鉤木、干姜等配伍,用于解表,發(fā)汗。用于瘟病初期,流感初期,惡寒頭痛,關(guān)節(jié)酸痛,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發(fā)燒?!绷^(qū)《藏藥標準》載:“與馬錢子、藏木香、寬筋藤、山柰等配伍,用于開胸,解郁行氣,止痛。用于“查龍”病引起的胸脅疼痛,肩背脹痛,胸悶氣短等?!薄肚嗪J〔厮帨省份d:“與余甘子、巴夏嘎、甘青青蘭、芫荽、兔耳草、渣馴膏、綠絨蒿、翼首草、紅花、降香、藏茜草等二十五味配伍,制成丸子,用于清熱涼血,降壓,愈潰瘍。用子高血壓,多血癥引起的胸背滿悶,疼痛。胃潰瘍引起的脘腹疼痛,胸燒,嘔吐膽汁及咖啡樣物。亦可用于其它血熱引起的聲啞目赤,口渴,口唇發(fā)紫?!?/p>
本文通過分析古今文獻,考證了本品為薔薇科科植物粉刺莓Rubus biflorus Buch.-Ham的干燥、去皮的莖,該植物為矮小半灌木或近草本,似薔薇幼苗,莖中空,和葉柄均被紫紅色針刺、柔毛和腺毛;花白色,有很多小核果聚生于花托上而成紅色聚合果。懸鉤木名稱考證表明,其別名眾多,為避免在臨床上發(fā)生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等引起的混用現(xiàn)象,應對懸鉤木別名加以規(guī)范,為該藥材的標準進一步提升及開發(fā)應用提供相關(guān)科學依據(jù)。
[1]宇妥·元丹貢布.四部醫(yī)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3.
[2]帝瑪·丹增彭措.晶珠本草[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6.
[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三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
[4] 曾君, 曾湘榮, 管燕紅. 三種醫(yī)藥學對寬筋藤的比較研究[J]. 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 2008, 14(10):38-39.
[5] 遲森森, 韓丹, 劉斌. 寬筋藤總生物堿含量測定方法研究[J]. 西北藥學雜志, 2015(4):349-352.
[6] 郭幼瑩, 林連波. 海南青牛膽化學成分的研究[J]. 藥學學報, 1998, 33(5):350-354.
青海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項目名稱:懸鉤木等三種常用藏藥材的質(zhì)量標準研究(2015-ZJ-910)青海省藏藥新藥開發(fā)重點實驗室(2017-ZJ-Y15)
R291.4
B
1006-6810(2017)08-0039-02
2017年5月2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