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寧陶,古稱“寧州陶”,有華夏古陶“活化石”之美譽。始于明朝洪武年間,興盛于明清,衰于清末,約有600多年的歷史。
《新纂云南通志》記載:“陶器以建水、寧州所產(chǎn)者為著名,有粗細二種,細者如花瓶、花盆、文具等,釉水式樣,書畫彩色均有可觀?!?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1/11/ynhb201711ynhb20171132-1-l.jpg" style="">
作為高溫釉陶中的精品,華寧陶工藝精湛,器質(zhì)細膩,溫潤如玉;其釉色斑斕、飽滿,黃如純金,綠如翡翠,白如羊脂,蘭如寶石,紫如劍氣,青如松煙,開片精美,深受文人士大夫、收藏家和陶瓷愛好者的青睞。
過去云南有民謠傳誦:“新興姑娘河西布,通海醬油祿豐醋,華寧瓦罐燒得綠”。在老一輩云南人的記憶里,家里泛著綠光的華寧陶器已經(jīng)成為了不可磨滅的童年記憶。
現(xiàn)在,華寧陶產(chǎn)品已經(jīng)由單一的生活陶發(fā)展到建筑陶、園林陶、工藝陶、生活陶和東巴文化陶五大系列700多個品種,年產(chǎn)量突破600余萬件。華寧縣制陶企業(yè)(作坊)已發(fā)展到29戶,以寧陶坊、舒氏陶藝、陳興陶藝等為代表的一批工藝陶制作企業(yè)在迅速成長。
華寧陶器釉色多樣,絢麗多姿,變化豐富,色彩亮麗是其最大的特點。較為常見的釉色有白釉、綠釉、醬釉、藍釉、三彩釉、黃釉、烏金釉等,較有代表性的為綠釉。
配釉和施釉的工作至關重要。配釉的原料通常是老沙、泥漿土、草灰、銅礦等多種料子,一般先把粉碎后的釉料分別用水浸泡,然后攪化成漿水。至于配釉的比例,則是各個廠家的秘密。
自古以來,各家窯戶的釉色配方都是傳男不傳女。一個個關于獲取配方的民間傳說經(jīng)久不衰,至今流傳。各家獨門燒制出的釉色陶器,成為了后代人難以復制的精品。
白釉開片玉壺春瓶、青釉大口瓶、“壽”字瓶、藍釉螭耳扁六方瓶、白釉綠彩觀音、三彩武財神都屬于明末清初華寧陶的精品。它們經(jīng)得起無比苛刻的欣賞,令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華寧陶中的“素三彩”聞名遐爾,現(xiàn)在流落于民間藏家的“素三彩”都成了絕品,在現(xiàn)世的出場常常令世人驚艷不已。華寧陶的窯變和開片也是其精美絕倫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