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偉翔
摘要:檔案管理工作意義重大。大到國家機構,小到一個部門或者個人,能否重視檔案管理,是關乎其發(fā)展格局的一個重要標志。檔案記錄著家國的歷史,負載著個人的生命軌跡。它是人類延續(xù)發(fā)展、追求“天下大同”美好愿景的一面旗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它也是前行中少走彎路的一面鏡子。
關鍵詞:檔案管理;內涵;檔案防護
一、對檔案內涵的初步認識
我國檔案學界從20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了對檔案的定義的研究。1988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稱檔案是過去和現在的機關、組織和個人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對社會和國家有保留、再查價值的,作為歷史記錄保存起來以備查考的,文字、圖像、聲音及其它各種方式和載體的文件??梢院唵伪硎鰹椋簷n案是國家機構、社會團體組織和個人活動中形成的保存起來以備查考的文件,形式包括聲音、文字、圖像以及其他可查形式的原始記錄。
二、對檔案載體演變的初步了解
(一)甲骨檔案
甲骨檔案是以龜甲和獸骨作為材料,我國現今保存最早的,最為系統的官府文書是商代的甲骨檔案,是現存最早的中國古代檔案。其中占卜刻辭占了甲骨檔案的最大部分。周代出土的甲骨但數量較商代而言少之又少,這是因為周人不像殷人那么迷信嚴重,沒有濃重的占卜文化,因此甲骨檔案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二)銘文檔案
中國古代以青銅器(鐘、鼎、盤等)為載體的書史銘文,盛行于殷商末期及兩周。銘文檔案又稱為金文檔案。中國古代商、周時期,青銅冶煉工藝達到了全盛時期,由于禮樂制度的發(fā)展,青銅器上的銘文也發(fā)展為記錄當時社會重大史實的歷史文獻,并成為象征統治者社會地位、政治權力的“重器”,每每遇有重大事件,都要作器勒銘,珍藏宗廟,以期“子子孫孫永寶用”。金文檔案是王和各級奴隸主貴族的記事檔案。青銅器則是西周重要文書和事件的記事材料。
(三)縑帛檔案
中國古代以絲織物為載體的公私文書。多用來繪制輿圖、畫像和抄寫經典文章。戰(zhàn)國時期開始經考古發(fā)現已經用縑帛作為書寫載體。秦漢時期已形成有大量輿圖和人物畫像,西漢初建時,蕭何曾盡收秦朝遺存的輿圖檔案。約形成于西漢文帝時期的《駐軍圖》,圖中所繪山河、陸地、營地等顯現的清晰明確,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縑帛(輿圖)檔案。唐宋時期,縑帛檔案考古發(fā)現不詳。明清時期以絲織品制成的各種檔案材料,數量居多,收藏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四)紙質檔案
以紙張作為載體,紙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所以紙質檔案最早產生于中國。早在東漢時期文件記錄已經開始用紙張,魏晉朝代以后紙質檔案逐漸增多,但主要的官府公文寫在竹簡上。到東晉末,朝廷下令公文全部采用紙來書寫。從此紙質檔案大量發(fā)現,至今紙質成為文字、圖畫等的書寫主流載體。
(五)聲像檔案
社會活動中對國家和社會和個人有保存價值的資料,以照片、影片、錄音帶、錄像帶等為載體,以聲像為主,是全宗檔案的重要形式。
(六)電子檔案
計算機信息時代的到來,以電子計算機磁盤、光盤為記載載體,在今天運用廣泛。
三、對檔案管理的進一步認識
在現行的檔案管理中,石刻、紙質、木雕、聲像、電子等檔案并存,加強對檔案防護知識的學習,是當務之急。由于從事的教育事業(yè)單位的檔案管理中,對檔案的防護工作停留在防盜、防火、防潮、防蛀等粗淺的認識上。通過學習領悟,談一下對檔案管理的一些認識。
(一)基本防護。防護檔案應包括保證外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溫濕度基本要求,做到防塵、防污染、防有害生物、防潮、防水、防日光及紫外線照射和安全防范等。
(二)溫濕度要求。根據檔案的不同載體和重要性等因素,進行不同方式的防護。
(三)聲像檔案、電子檔案等非紙質類型的檔案貯存庫的設計。設計應當做到符合檔案管理規(guī)范和符合使用保管的特殊要求。
(四)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tài)、靈動的。對人類文明的傳承有重要意義,一旦遭到破壞將很難恢復。各地省市相繼出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法規(guī)文件,為非遺的保護提供政治法律保護。中央財政也投入專項資金進行保護恢復。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運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各種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建立檔案和數據庫”。明確了對非遺保護的重視。四、對檔案管理問題的正視和積極應對
(一)檔案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
1.對檔案進室、館工作重視不足。如認為屬于本部門,或工作使用起來方便,而不能無條件地移交,違背了檔案集中統一管理的原則。
2.對檔案移交進室、館缺乏專業(yè)知識。檔案管理工作重視不足,多為兼職,且調整、流動頻繁,缺乏專業(yè)、系統的知識。
3.對檔案記錄文件缺少規(guī)整,檔案分類單一。由于機要工作人員不能及時處理整理的原因,不能及時進行收集歸檔,導致記錄材料不能及時移交向檔案室存檔,重要檔案因此而缺失甚至損壞。
4.檔案室環(huán)境建設欠佳,檔案保管缺乏安全的保障。個別單位檔案室是閑置倉庫的改裝甚至單位沒有專用檔案室,檔案室的檔案多且雜亂,檔案室狹窄、潮濕、“六防”設備不配套,這些不利的條件致使檔案材料遭受水、火、蟲蛀等風險,影響檔案的美觀整潔及完整。有的檔案室僅僅是檔案的堆積地,缺少專業(yè)系統的管理。
5.檔案整理不規(guī)范,如檔案保管體系不系統,保管目錄填寫不科學,保管所需工具不齊全,不能準確反映文件的內容等,給檔案檢索帶來不便。
(二)工作對策
1.認真學習相關文件,提高思想認識。認真學習《檔案法》、《山東省檔案條例》和魯檔發(fā)17號文件,認識到檔案進室、館工作的重要性。
2.積極參加知識培訓,提高業(yè)務水平。認真參加上級檔案管理部門組織的培訓學習,了解案卷保管質量標準、檔案科學分類編號和檢索檔案的工具等,明確檔案管理安全條例和檔案檢索、移交應注意事項,不斷提高管理和業(yè)務水平。
3.勤學好問,自覺提高工作能力。針對檔案進室、館的實際情況和進館檔案的質量問題,虛心請教省市區(qū)專家,并不斷與同行切磋學習,努力提升檔案管理技術水平。做到檔案分類有序,檔案保管安全,檔案編目科學規(guī)范,檢索工具高效全面,同時加強對聲像檔案、電子檔案等資料的接收和進館工作的規(guī)范。
4.積極為檔案管理的提升盡力,保證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穩(wěn)定性。通過政策激勵、提供專業(yè)培訓機會、工作量考核等方式,提高其工作積極性,提高專業(yè)水平,樹立工匠精神,讓檔案管理工作成為學校工作的重要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