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美國,仍在實行種族隔離制度:黑人和白人不能住在同一個社區(qū),不能乘坐同一輛公交,不能在同一間教室上課,甚至不能使用同一個洗手間。這個年代的美國風云變幻,黑人民權運動、女性主義運動都如火如荼。國際上,蘇聯(lián)剛把宇航員加加林送上太空,美國不甘其后,奮起直追,準備在航天事業(yè)上開拓新局面。
電影《隱藏人物》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一個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都非常嚴重的時代中,就算在精英聚集的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無法避免種族歧視的影響,即使NASA招募了黑人女性,也沒有給予這些“隱藏人物”相應的尊重。
“我無法改變膚色,我只能成為第一人?!碑旊娪爸校旣悺そ芸诉d面對白人法官說出這句經(jīng)典臺詞時,影片的價值觀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與多數(shù)以平權運動為題材的電影不同,《隱藏人物》沒有歇斯底里的控訴,全片中唯一一次的爆發(fā)點,發(fā)生在凱瑟琳·約翰遜(另一位女主角)穿越整個辦公區(qū)域去黑人衛(wèi)生間上廁所,回來后卻被上司責罵之后。其他的全部時間,所有人不辯解,不爭吵,沒有怨念,也從不懈怠,埋頭努力工作,為自己贏得名副其實的尊重。
影片中共有三位主角,她們在最后都成功打破種族偏見,實現(xiàn)自我價值,可以說她們都是歷史的“第一人”:瑪麗·杰克遜成為NASA歷史上,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裔女性航天工程師;多羅西·沃恩成為NASA第一位非裔主管,并作為一名程序語言專家,走在世界計算機科技的前沿,被認為是NASA最偉大的“大腦”之一;凱瑟琳·約翰遜參與了“阿波羅登月”等航天項目,NASA在2016年建造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大樓,紀念她為美國航空事業(yè)所做出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
影片《隱藏人物》的主基調(diào)也像這些偉大的女科學家,不刻意制造煽情的段落,也沒有炫技和噱頭,僅靠真實的故事去打動觀眾的內(nèi)心,影片中的許多片段甚至是明亮輕快的。導演將“愛國主義”“種族平等”“女性革命”這些元素融入電影中,賦予了電影獨特的靈魂。
時至今日,仍有一些群體的權益未受到應有的尊重。有影迷說:“我們看到人類曾因膚色不同而被區(qū)別對待,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就算在今天,仍有許多‘理所當然的不平等,等待著人們的質(zhì)疑。所以,我們需要這些為少數(shù)群體發(fā)聲的作品?!?/p>
影片中,凱瑟琳的白人領導憤怒地砸碎“有色人種廁所”的標牌,那一刻,好像那些腐朽的價值觀和枷鎖都被打破。在滿是穿著白襯衫的白人男性的發(fā)射室中,凱瑟琳的黑色皮膚和紅色裙子,成為最耀眼的存在。
這個片段是穿越漫長黑暗和桎梏的電影之光,而這些珍貴的電影,也是人類文明幕布上永恒的星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