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應太
[摘 要]文本細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形式,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教師引導學生細讀文本關鍵詞語、細讀關鍵句子、細讀主要情節(jié)及場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內化文本語言,體驗文本情感,對話文本思想,引發(fā)閱讀想象。
[關鍵詞]文本細讀;閱讀素養(yǎng);關鍵詞語;關鍵句子;情節(jié)及場景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36-0014-01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是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小學生在對一篇文章進行閱讀時,要經歷由整體細讀到部分細讀,最后再回到整體的過程。通過這樣循環(huán)往復的閱讀,學生潛入文字,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進而與文章作者產生共鳴,從此愛上讀書、愛上思考。
一、細讀關鍵詞語,內化文本語言
對于文章來說,詞語是其最小的單位,對詞語進行關注和品味,發(fā)現文章之妙,能夠讓閱讀的廣度、厚度和深度得到提升。教師要基于文本,找準關鍵詞語來合理地設計問題,讓學生可以潛心涵泳。
以《木蘭從軍》一課的閱讀教學為例,很多教師會以字詞教學為主,而沒有注重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忽視了對重點詞語的思考和品味,這樣的教學是低效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圍繞文本提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能夠讓他們進入文本中,展開深入的思考,進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對于“木蘭看到軍書上有父親的名字,焦急萬分”這句話里面的“焦急萬分”進行質疑,體現了木蘭的愛家;引導學生對“理應”“說服”這兩個詞的用意進行體會,從而感悟到木蘭的愛國;通過平息戰(zhàn)亂、返鄉(xiāng)描寫里面的“文靜俊美”“英勇善戰(zhàn)”兩個詞,體會出木蘭所具有的雙重人格魅力……
這樣,學生在細讀關鍵詞語的過程中,就能夠有效地對文本語言進行內化,從而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
二、細讀關鍵句子,體驗文本情感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還要找出文本中的關鍵句子,讓學生對其進行品析,進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以《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閱讀為例,一位教師這樣進行引導:“文章里面對‘我成功之后的心理活動和動作行為進行描寫的句子有哪些?通過這些描寫展示出了‘我什么樣的情感?”教師讓學生基于動作描寫的句子“我自豪極了……拼寫給她看”,來體悟海倫能夠對“doll”這一單詞進行拼寫時的激動和自豪之情;通過“我獨自躺在床上……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這一心理描寫的句子的體悟,來感悟海倫內心求知的欲望和她對于以后生活的信心。通過品讀和賞析關鍵句子,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我”的內心想法,體會到了文本語言的美妙,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也會嘗試著運用這樣的句子進行描寫,進而提高習作質量。
三、細讀文本情節(jié),觸摸文本思想
沈大安先生針對文本的細讀講過:“教師對于文本的理解可能會非常獨到和深刻,不過要考慮到教學的主體是6~12歲的孩子……所以教師不可以將自己的認識強硬地加給兒童……”不過,學生在進行文本細讀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思想拔節(jié)的現象。所以,教師要平衡學生在文本細讀方面的思想高低。只有這樣,才能讓文本細讀的教學目標得以很好地實現。
以《孔子游春》一課的教學為例,通過描述孔子和他的弟子論水的情境,贊賞了孔子所具有的善于誘導的特點以及孔子和子弟間的良好關系。文章里面包含一段景物描寫:“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边@句話自成一段,用意是什么呢?有的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怕學生無法理解,就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直接告訴學生,這樣很明顯拔高了閱讀要求。教師要讓學生自行細讀文本,并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讓課堂教學的品質得到提升。
上述教學片斷中,教師將“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這段話作為主要教學對象,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并平衡好細讀思想的高和低,從而使學生做到了深入解讀,收獲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細讀文本場景,引發(fā)閱讀想象
文本中不但包含了作者的感情,還有很多語句包含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甚至還有一些自然形成的空白點和不確定因素。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對這些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其他渠道來和作者、文本展開對話。這樣便可以使學生對文本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超越文本。
以《鄭成功》一課的教學為例,這篇文章為了滿足點面結合的需要,在對戰(zhàn)斗的場景進行描寫時,僅涉及戰(zhàn)士們奮戰(zhàn)的場景,而沒有涉及鄭成功個人的表現。作者是有意這樣安排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讓學生基于文本對鄭成功的風采進行想象,并將其寫出來。通過對文本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學生不僅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同時還提升了語用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基于文本細讀來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對文本想要表達的意蘊進行探尋,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表現手法進行體悟,這樣就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益。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