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顯民(南寧市第九人民醫(yī)院外科三區(qū),廣西 南寧 530400)
在肛腸科臨床上,痔是位于肛門部位的影響人體健康的疾病之一,無特定人群,任何人都能發(fā)病,其發(fā)病率很難統(tǒng)計,根據(jù)其生長的位置分為內(nèi)痔、外痔和混合痔[1-2]。重度痔是指環(huán)狀混合痔,是肛腸科難治性疾病之一,其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包括非手術治療(藥物內(nèi)服、外用)和手術治療(傳統(tǒng)術式、近代改良術式以及微創(chuàng)手術等),在不同程度的重度痔患者的療效不一[3-4]。鑒于此,本文特此進行綜述,旨在探討重度痔的治療方法,為臨床上更好地治療重度痔患者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持及參考依據(jù)。
臨床上對于痔的治療通常要遵循三個原則[5-6]:(1)無癥狀的痔不需要治療。并不是所有的痔都需要治療的,有些長期使用辛辣、干燥食物的患者偶爾會出現(xiàn)大便帶血,會出現(xiàn)輕度脫出和肛門潮濕瘙癢等癥狀,這類患者往往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習慣,多進食粗纖維食物來改善上述不適癥狀;(2)有癥狀的痔無需根治,因為痔的治療是以消除、減輕痔的癥狀為主要目的的,因此痔的治療是以治療效果為標準的,不一定要通過手術進行切除;(3)痔的治療是以非手術治療為首選的,在手術治療效果不好的情況下再考慮手術治療。
臨床資料表明,非手術治療在減輕、消除痔的癥狀方面效果良好,對患者本身傷害較輕,尤其適用于癥狀體征較輕的痔早期患者,且治療時還應格外控制飲食,保持大便通暢[7]。
中醫(yī)博大精深,對各類疾病都有其獨有的看法,對于重度痔的治療多以活血化瘀、清熱利濕、解毒、補中益氣等為主[8]。其中止痛如神丸即是在止痛如神湯中加入地榆、槐米等制成的濃縮蜜丸,對重度痔的治療效果顯著,與張守亮,楊峰等人的研究一致[9]。隨著對重度痔的研究深入,以益氣解毒為主的處方藥被應用到重度痔患者的治療當中,基本方如下:白芍、白術各20 g,炙黃芪、黨參、當歸各15 g,茯苓、連翹、澤瀉各10 g,升麻、柴胡、陳皮、甘草各6 g,黃連3 g[10]。在此基礎上,出血嚴重者添加地榆、槐角各12 g;脫垂嚴重的者添加將黃芪、黨參增加至30 g;疼痛嚴重的患者則加延胡索10 g,便秘嚴重者則添加麻仁12 g。此方對老年混合痔患者療效顯著[11]。此外,選擇相應的中藥丸類和口服液也是可以的,麗日由仙鶴草、地榆炭、槐花、大黃、丹皮、五味子、血竭等組成的十味化痔丸;由地榆、黃柏、桃仁和紅花等中藥組成的消痔靈、由黃芩、黃連、黃柏、白茅根等組成的痔炎靈濃縮液,都是比較好的中藥內(nèi)服藥物選組。當然,治療重度痔患者的中藥處方遠不止這些,此處就不再一一例舉了。
藥物外治以外敷、熏洗、坐浴、栓劑、枯痔法以及注射法等方法為主,雖然簡便易行,但是療效顯著。熏洗治療:苦參、菊花各60 g,蛇床子、金銀花各30 g,地膚子、黃柏、白芷各15 g,大菖蒲9 g,加3500 mL水煎30 min;熏洗坐浴外敷:五倍子50 g,黃連、黃岑、黃柏、大黃、苦參、乳香、沒藥各30 g,明礬15 g。熏洗治療不僅有熱療和藥療兩種療效,能促進患者痔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達到消炎、消除水腫和縮小痔核、緩解疼痛的效果,而且還有助于肛墊對組織的支持,促進肛門括約肌功能的恢復[12-13]。與此同時,復方痔康栓和洗必泰痔瘡栓劑治療重度痔的效果也不錯,具有較好的消炎、止痛、止血的作用。
硬化劑注射療法是臨床上常用非手術治療方法之一,是將硬化劑注射于痔核,使之產(chǎn)生無菌性炎癥反應,逐漸纖維化[14]。硬化劑組成:明礬、黃連素、苯甲醇等藥物,可對各期的內(nèi)痔、混合痔進行注射治療。其中明礬注射后可以對局部組織有較強的致炎作用,不僅有利于消除擴張后痔血管中的淤血和出血狀態(tài),并能在痔核內(nèi)形成異物膠原纖維,使得翻脫的內(nèi)痔固定;而黃連素則具有抗菌消炎防感染的功能,一般不會出現(xiàn)肌肉壞死、黏膜潰瘍以及直腸肛管狹窄等不良反應,因此安全性也較高[15]。
雖然非手術治療重度痔具有一定效果,但對于一些急性且屬于痔二期以后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會更好。傳統(tǒng)的重度痔的手術包括外剝內(nèi)扎術、分段齒形結扎術、保留齒線分段縫扎術、完全縫合術以及保護肛墊懸吊縫合法等多種術式[16]。
外剝內(nèi)扎術即Millian-Morgan術,是臨床上最為常用的結扎切除術式,操作簡單,對于單發(fā)和相對孤立的內(nèi)痔根治效果極佳,且一次最多可切3個痔核,實用性較強。但這種手術也有一定的缺點,比如破壞了齒線及部分肛墊組織,對肛門排便有一定損害,而且術后痛苦較大,恢復時間也較長,容易出現(xiàn)肝緣水腫等不良反應,增加了住院換藥的費用,浪費了醫(yī)療資源[17]。
分段齒形結扎術則是由丁澤民教授創(chuàng)制,主要用于治療混合痔,其操作關鍵在于外痔分離與內(nèi)痔結扎的頂點連線必須呈齒型,使得創(chuàng)面瘢痕攣縮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可達到防止肝門狹窄的目的,但對肛門襯墊和肝管上皮的破壞并沒有明顯的減少,因此術后也有出血、水腫、排尿困難等并發(fā)癥,但均可經(jīng)相應處理或者自行消失,傷害較小。
保留齒線分段縫扎術則又是在分段齒形結扎術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可有效縮短療程,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減輕痛苦,在鐘英才,周飛渡的研究中有提及[18]。
彩超引導下痔動脈結扎和肛墊修復術則是利用了多普勒超聲鏡頭,使得動脈結扎術簡單且安全,這種術式可適用于各期的痔瘡,但也有它的局限性,痔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萎縮,且不適用于外痔以及有服用過抗凝血劑治療的患者。臨床在選擇此種治療方式時應充分考慮到此術式的適應證,而不能盲目地加以選擇,這就要求術者應熟練掌握有關術式的基本情況。
綜上所述,對重度痔患者的治療方法有多種,但熟悉每種治療方法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是保證重度痔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有利于為每位重度痔患者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需要指出的是,隨著醫(yī)療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新型手術方案及藥物的出現(xiàn)可能會使重度痔的治療療效更加有效,因此臨床上應積極關注國內(nèi)外各類關于重度痔治療的新型報道,并從中獲得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在確保安全性的情況下推廣到臨床治療過程中去,最終更好地服務廣大患者,幫助其提升治療療效及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