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吳炳煌針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經(jīng)驗

      2018-01-13 22:44:26龔德貴王志福俞向梅
      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 2018年1期
      關鍵詞:名醫(yī)經(jīng)驗腰椎間盤突出癥針刀

      龔德貴++王志福++俞向梅

      摘要:吳炳煌教授是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臨床倡導無痛針刺,以針刺得氣及針刀治療腰椎多種疾患,獲得滿意療效。本文從對病因病機認識、循序治療方案和臨床特色療法3方面介紹吳教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經(jīng)驗。

      關鍵詞:名醫(yī)經(jīng)驗;吳炳煌;針刺;針刀;腰椎間盤突出癥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1.026

      中圖分類號:R274.915.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8)01-0114-04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WU Bing-huang in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GONG De-gui1,2,3, WANG Zhi-fu1,4, YU Xiang-mei4

      1.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003, China;

      2. Fujian Provincial Rehabilitation Industrial Institution, Fuzhou 350003, China;

      3. Fujian Key Laboratory of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Fuzhou 350003, China;

      4. Integrative Medicine College,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WU Bing-huang is one of the national famous TCM experts. He advocates painless acupuncture and uses acupuncture to regulate qi and needle knife to treat a variety of diseases about lumbar, with satisfying efficacy.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Professor WU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understanding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sequential treatment strate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therapy.

      Keyword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WU Bing-huang; acupuncture; needle knif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腰椎間盤突出癥(以下簡稱“腰突癥”)是由于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退變或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jīng)根、馬尾神經(jīng)所表現(xiàn)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原福建中醫(yī)學院針推系主任吳炳煌教授是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從事針灸臨床、教學50余年,重視中西醫(yī)相關理論有機結合,在針推結合治療脊柱性疾病方面有深入研究。臨床上,吳教授基于“時相辨證、循序分期治療”原則治療腰突癥,獲得滿意療效,茲介紹如下。

      1 病因病機

      吳教授通過對歷代文獻的整理,結合前人的臨床案例,認為引起本病發(fā)病原因多與虛、邪、瘀三方面密切相關。

      1.1 “虛”即肝腎虧虛

      “腰為腎之府”,腎藏精,主骨生髓,故腰痛一

      基金項目: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吳炳煌教授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2014年)

      通訊作者:王志福,E-mail:wzf993002@163.com

      般與腎相關。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勞累太過,或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等,腎精虧損,無以濡養(yǎng)筋脈而致腰痛?,F(xiàn)代醫(yī)學認為,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是本病的病理基礎,與遺傳、體質、后天勞損有關。中醫(yī)學認為,肝主筋,腰與肝臟的關系主要是肝藏血及血養(yǎng)筋?!端貑枴ゐ粽撈酚小案沃魃碇钅ぁ?。肝血虛,則筋脈不得濡養(yǎng),遂致腰腿痛、下肢筋脈痙攣或弛軟。

      1.2 “邪”以風、寒、濕為主

      風、寒、濕邪是腰腿痛的外因,猶以寒濕為多。《素問·痹論篇》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又“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濕性重濁,濕性趨下,留滯經(jīng)絡關節(jié),故見腰腿關節(jié)疼痛、肌膚不仁、沉重。

      1.3 “瘀”即氣滯血瘀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中醫(yī)認為,跌撲挫傷,損傷脊柱腰部、筋肉、經(jīng)脈,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經(jīng)脈不通,是腰腿痛發(fā)病的原因。另外,《景岳全書》認為感受風邪可致血氣閉郁,寒邪可致血氣凝滯,濕邪可使血氣壅滯,均為外邪入侵致瘀。

      總之,腰突癥之腰腿痛病因,包括外因之感受風寒濕邪、外傷之氣滯血瘀,內因之肝腎虧虛;病機為肝腎虧虛、邪瘀阻絡。治應補益肝腎、通督強脊,祛邪除瘀。

      2 “循序分期分型”辨治經(jīng)驗

      基于上述認識,吳教授認為當以“時相辨證、循序分期分型論治”[2],提出3期論治,具體分期辨治如下。

      2.1 急性期

      本期主要表現(xiàn)痛劇、腰背肌肉痙攣、活動受限等,多因風、寒、濕等外邪入侵為主,治療當以祛邪治標為要,法以祛邪除痹、緩急止痛。具體操作如下。endprint

      2.1.1 常規(guī)取穴

      按疼痛部位及放射路徑循經(jīng)選取足太陽、足少陽經(jīng)穴為主。主穴為L2~5夾脊穴、秩邊、環(huán)跳、陽陵泉、委中等。加減:寒濕阻滯者,加灸腎俞、命門、腰陽關;瘀血阻絡者加膈俞。

      2.1.2 董氏奇穴

      對于疼痛較劇者,可取董氏奇穴之腎關、靈骨、大白等以速取效。①腎關位置在陰陵泉下1.5寸處,乃治療腎虧之第一要穴,舉凡腎虛引起之各種疼痛皆有療效。②靈骨位于手背拇指與食指叉骨間,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大白即三間,二者為董公之第一大奇穴,合用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坐骨神經(jīng)痛患者若右脈寸虛而無力,一針即可見效。另外,靈骨、大白取穴法,必須立掌,虎口向上,針須1~1.5寸以上,方能取得滿意效果。

      2.1.3 腕踝針

      腰痛之處與腕踝針下4、5、6區(qū)相對應,而下4、5、6刺激區(qū)(點)分別指雙踝關節(jié)上3寸外側前、中、后各1/3的皮部區(qū)域。

      2.1.4 點刺放血

      在委中部位尋找瘀血絡脈,刺絡出血數(shù)毫升,以血色黯紅至淡紅為度。

      2.2 緩解期

      本期病情處于遷延、反復發(fā)作階段,或急性期治療后,腰部出現(xiàn)間斷性、可忍受性局部疼痛和麻木,腰椎活動依然受限。本期外邪已弱,而正氣亦虛,故治療當攻補兼施、標本兼治。督脈為陽脈之海,本期多為督脈空虛,久則虛瘀夾雜,故治以溫陽補虛、活血通督。

      具體操作:采用重灸法,主穴選取腎俞(雙側)肝俞(雙側)、命門、關元。使用六孔艾灸盒施灸。用單孔艾灸盒施灸關元,每個孔插上直徑2 cm、長度1 cm艾條,并根據(jù)燃燒情況調整艾條位置,艾火距皮膚約3 cm,每穴施灸40 min,每日1次,于針刺后進行,1個月為1個療程。

      2.3 康復期

      本期腰部仍有酸痛和麻木感,腰椎活動可接近正常,但不耐勞,腰腿無力。病機仍以虛為主,治療當以扶正固本、預防復發(fā)為主,治法同緩解期。

      3 臨床特色療法

      3.1 基于解剖基礎,定位精簡取穴

      吳教授將腕踝針整個操作過程分為檢查區(qū)、選點和針法3個主要步驟。首先查明患者所患疾病部位,結合病位和癥狀,對應全身縱區(qū)劃分范圍,選取腕部或踝部治療點。在腕踝針進針方面,吳教授提出“臥刺”法,即術者拇、中指握針柄,食指尖指向針尖方向,使針與施術部位平行,快速透皮后,用食指緊貼針柄,拇指緩慢推針尾進,醫(yī)者無指下沉緊感;針刺深度要恰在皮下,避免過深或過淺,患者應無酸、麻、脹、痛等感覺,并要求針尖指向病所,并施以輕微左右搖散針尾手法,使經(jīng)氣隨皮部快速至病所。留針時,膠布固定針柄部分,并囑患者進行疼痛部位大而緩慢的活動,當即見效。

      由于腰椎間盤及其周圍韌帶等解剖學特點,臨床常見L4、L5、S1神經(jīng)根受壓,并表現(xiàn)為L4、L5、S1相應神經(jīng)分布區(qū)疼痛、麻木等。取穴:①L3/L4椎間盤突出,L4脊神經(jīng)受壓,表現(xiàn)為大腿前及小腿前外側痛,相當于足陽明胃經(jīng)循行路線及皮部分布(下4區(qū)),可在腰椎局部取穴基礎上加足三里。②L4/L5椎間盤突出,L5脊神經(jīng)受壓,表現(xiàn)為大腿及小腿外側痛、麻木,相當于足少陽膽經(jīng)循行路線及皮部分布(下5區(qū)),可在腰椎局部取穴基礎上加陽陵泉。③L5/S1椎間盤突出,S1脊神經(jīng)受壓或L5、S1同時受壓,表現(xiàn)為大腿及小腿的后外側痛,與膀胱經(jīng)循行線及皮部相吻合(下6區(qū)),可在腰椎局部取穴基礎上加委中。

      3.2 善用運動針刺,調節(jié)腰椎功能

      吳教授根據(jù)腰腿疼痛部位不同及腰椎功能受限不同,常選擇上肢或頭面穴位,在針刺同時,囑患者主動或被動活動腰椎,產(chǎn)生運動針感及疼痛轉移現(xiàn)象,以達通絡止痛、改善腰椎功能的目的。

      3.2.1 按疼痛部位不同取穴

      腰椎正中疼痛,多見棘上、棘間韌帶損傷,取人中;腰椎外側疼痛,多見腰背肌筋膜損傷,取后溪;一側腰痛,牽扯至臀部、大腿后部,多見骶棘肌、臀肌筋膜損傷,取液門透中渚;腰脹痛及腹,多見合并腹膜后組織損傷直接刺激腹膜,取手五里。針刺得氣后,在留針期間囑患者主動或被動運動腰部。

      3.2.2 按功能受限不同取穴

      腰椎前屈受限,后伸肌群(棘間肌、骶棘肌、臀大肌、腘繩肌等)相對緊張時,取腰部阿是穴、委中、承山;腰椎后伸功能受限,前屈肌群(腰大肌、髂肌、腹直?。┫鄬o張時,針刺可取腰椎棘突下緣距中線水平旁開1.2~1.5橫指,即關節(jié)突關節(jié)處,深刺刺激腰大肌起點處,或取髀關透股骨小轉子處,刺激髂腰肌止點處。腰部側屈的肌肉主要有橫突間肌、腰方肌及背闊肌,旋轉腰椎的肌肉有橫突棘肌、腹內斜肌。側屈或旋轉受限時可取腰痛穴(手背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間,腕橫紋與掌指關節(jié)中點處),配合腰眼穴(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5寸凹陷處,在腰背筋膜、背闊肌、髂肋肌中)。以上取穴針刺后留針30 min,并囑患者不間斷活動腰部。

      3.3 強化康復理念,重視防治保健

      針刺配合運動功能訓練可顯著提高腰突癥患者臨床療效和腰椎功能恢復[1]。吳教授在針刺治療后,注重患者腰椎功能肌群的康復訓練,并根據(jù)不同受限疼痛情況,擬定針對性腰椎防治康復訓練方法。

      3.3.1 腰椎前屈痛康復訓練方法

      ①腘繩肌過緊者,仰臥直腿抬高小于60°(直腿抬高受限),采用腘繩肌伸展訓練。具體方法:患者取仰臥位,將手環(huán)抱于大腿后側,輕輕將其拉向胸口處,同時保持另一條腿貼實地面。每次保持30~45 s,每組10次,每日1~2次。②小腿三頭肌過緊者,足背屈測試陽性,采取腓腸肌伸展訓練。具體方法:患者取站立位,面朝墻站立,健側腿往后膝關節(jié)屈,患側腿伸直,患側前腳掌貼于墻面同時腳跟盡量靠近墻面,雙手扶墻保持身體平衡,健側膝逐漸伸直將重心前移以拉伸患側小腿。每次牽拉動作持續(xù)約30~45 s,每組10次,每日1~2次。

      3.3.2 腰椎后伸痛康復訓練方法endprint

      ①髂腰肌過緊者,Thomas測試陽性,可采取健側下肢小腿前移立位,屈膝屈髖,患側后移,小腿伸直足背屈平放實地面,大腿后伸位與實地面保持約45°。拉伸方式:健側前移,軀干重心朝前,牽拉患側。每次保持30~45 s,每組10次,每日1~2次。②股直肌過緊者,股神經(jīng)緊張測試陽性,采用股四頭肌牽伸運動。具體方法:患者取站立位,髖關節(jié)保持不動,左膝關節(jié)屈。左手盡量握住左踝關節(jié),將小腿拉近大腿往后上拉。每次保持30~45 s,每組10次,每日1~2次。③脛骨前肌過緊者,足跖屈測試陽性,采用脛骨前肌牽伸運動。具體方法:患者上身正直跪于墊上,踝關節(jié)下墊厚毛巾,臀部貼向腳跟。拉伸方法:重心向后,使膝關節(jié)離地。雙手伸直放于身體后方支撐體重。肌肉緩慢拉伸到一定的緊張度時,維持30~45 s,每組10次,每日1~2次。

      3.3.3 腰椎側屈旋轉痛康復訓練方法

      ①跪姿軀干旋轉訓練:雙膝+單手支撐于地面并固定,一手放到頭側,軀干向手抬起側方向旋轉到最大角度??蓛蓚冉惶孢M行,每組10次,每日1~2次。②側向支撐訓練:側臥位,貼地側手部彎曲,撐起上半身;腰部用力,全身離地,以腳部及單手支撐身體。保持5~7 s,期間休息2~3 s,每組10次,每日1~2次。

      3.3.4 核心腰背肌訓練方法

      ①力拔腰背:抬頭挺胸,雙手自然垂于體側,雙臂向后抬起,置于體后,同時極度聳肩、縮腹、提臀、提肛,使項背部肌肉強力收縮持續(xù)5 s,然后完全放松回位。②平衡拱橋:全身放松仰躺,雙手交叉置于胸前,雙膝屈曲;以足跟、背部為支點,抬起骨盆及腹部,盡量與膝關節(jié)抬平,然后緩慢放下,一起一落為1個動作,連續(xù)20~30個,逐漸增加。每日1~2次。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8歲,2007年10月28日初診。1個月前彎腰時不慎扭傷后出現(xiàn)腰部酸痛,拘急不可俯仰,伴右下肢外側、后方放射痛,咳嗽、噴嚏時加重,疲勞或陰雨天尤甚,休息后緩解。2007年9月20日在某醫(yī)院行腰部CT檢查示:L4~5與L5~S1椎間盤突出。曾經(jīng)針灸治療,癥狀稍改善。刻下:腰痛,右下肢外側放射痛,咳嗽時癥狀加劇,納可,寐安,二便調。體格檢查:神清,痛苦面容,腰部生理曲度變直,腰背肌緊張,L4~5與L5~S1椎間隙及棘突旁壓痛,右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雙側膝跳反射對稱。舌質淡,苔白膩,脈沉。西醫(yī)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緩解期)。中醫(yī)診斷:痹證。吳教授認為,本案乃風寒濕邪為患,故見腰部酸痛或拘急不可俯仰;外邪侵犯阻滯腰部經(jīng)脈,故痛連骶、股、腘處,遇天寒陰雨加重;舌質淡、苔白膩、脈沉為寒濕內宿之象。故治以祛除寒濕、溫陽止痛。取穴:腎俞(雙側)、肝俞(雙側)、命門、關元、委中(右側)。各穴以30寸毫針直刺0.8~1寸,針刺得氣后,用單孔艾灸盒施灸關元,每個孔插上直徑2 cm、長度1 cm艾條,并根據(jù)燃燒情況調整艾條位置,艾火距皮膚約3 cm,每穴施灸40 min。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根據(jù)后外側反射痛區(qū)域特點,選取腕踝針下6區(qū),以15°刺入皮下,沿皮平刺,留針30 min,以增強止痛作用。針刺后拔罐,治療后囑患者臥硬床休息,避風寒,并加強核心腰背肌訓練。治療1個療程后,患者腰痛及右側下肢放射痛明顯緩解,腰椎活動功能改善。

      5 討論

      吳教授認為,腰突癥屬本虛標實之證,故補肝腎、通督強脊貫穿治療始終,扶助正氣以祛邪化瘀。與此同時,注重艾灸的應用,以“養(yǎng)陽育陰”治其本,“重灸關元或命門”則是養(yǎng)陽育陰、通調督任常用的方法之一?,F(xiàn)代研究顯示,艾灸可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消除神經(jīng)根部血腫和水腫,減輕椎間隙壓力,緩解腰肌及骶棘肌痙攣,從而起到活血祛瘀、溫通經(jīng)脈、解痙止痛作用[3-4]。

      時相辨證法是根據(jù)疾病在發(fā)生、發(fā)展、轉歸過程中的階段性和時間性進行辨證。在時相辨證、分期論治運用方面,急性期重用腕踝針,強調進針、調針和留針的手法和特殊的進針部位,臨床個體療效的差異主要在于針法運用恰當與否。吳教授臨證發(fā)現(xiàn),可在分區(qū)內的腕踝部進針點進針,亦可在該穴的上部、下部或遠端部位進針,甚至可以兩針或三針排刺;只要進針點在病灶局部,針尖朝向病灶,針體位于淺筋膜內,擴大針刺刺激面和刺激強度,提高療效,所謂“寧舍其(進針)點,勿舍其區(qū)(進針點與病位屬同段內)”。緩解期和康復期則強調背腧穴和督脈穴位灸法的應用,注重腰椎功能恢復與機體免疫功能的密切相關性。

      另外,吳教授臨床中西醫(yī)有機結合,在現(xiàn)代醫(yī)學基礎上,總結利于腰椎功能恢復的針刺運動療法、取穴方式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方法,強調中醫(yī)辨證分期論治和西醫(yī)辨病位解剖的定位取穴、功能鍛煉二者有機結合,以達到腰突癥患者個性化治療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志強,劉佳.后期康復鍛煉在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中的作用研究[J].中醫(yī)正骨,2015,27(6):12-15.

      [2] 陳水金,洪昆達,龔德貴,等.分期綜合方案治療急性期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臨床療效評價研究[J].福建中醫(yī)藥,2013,44(4):22-23.

      [3] 楊冬嵐,周文強,黎健,等.針刺與艾灸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功能及表面肌電圖影響的差異比較[J].中國針灸,2014,34(4):341-346.

      [4] 葉威廷.艾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施灸時間與療效的關系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

      (收稿日期:2016-08-31;編輯:梅智勝)endprint

      猜你喜歡
      名醫(yī)經(jīng)驗腰椎間盤突出癥針刀
      針刀療法治療屈拇指肌腱鞘炎驗案
      針刀治療不同分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進展
      新修珍珠囊藥性賦
      不同性別類風濕關節(jié)炎中醫(yī)診療經(jīng)驗與思考
      孫躍農(nóng)健脾補腎化痰方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經(jīng)驗
      整脊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術后護理和康復指導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應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29:01
      高血壓腎病診治經(jīng)驗采擷
      絕對臥床休息對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的影響
      膠原酶化學溶解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進展
      桐柏县| 静宁县| 延吉市| 宜兴市| 黄浦区| 逊克县| 壶关县| 大邑县| 曲阜市| 乐清市| 福建省| 邯郸市| 望奎县| 漳浦县| 安塞县| 信阳市| 都兰县| 常宁市| 禄劝| 颍上县| 东方市| 河东区| 凌云县| 台江县| 股票| 涿州市| 阜新| 佛坪县| 唐山市| 新竹县| 大港区| 射阳县| 台东市| 华亭县| 莱州市| 赤峰市| 海晏县| 泗洪县| 岚皋县| 略阳县| 应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