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伊娜 蘭健 謝來娣 龔麗芬 張躍明 黃平?
作者單位: 310053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張伊娜 蘭健 謝來娣 龔麗芬 張躍明)
310006 浙江省中醫(yī)院(黃平)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近年來其發(fā)生率在終末期腎臟疾病中呈明顯上升趨勢,僅次于腎小球腎炎[1]。目前對DN發(fā)生發(fā)展機制的普遍看法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糖代謝異常、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氧化應激、基因異常、多種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作用等。在防治實驗性DN的研究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近年來的一個研究熱點。VEGF是一種內皮細胞特異性的絲裂原,能促進內皮細胞增殖,同時具有強大的促血管形成能力和促血管通透作用,因此也被稱為促血管素或血管通透性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研究已證實,腎組織VEGF表達異常參與了DN早期腎臟肥大和微量蛋白尿產生,提示VEGF可能與DN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國內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多種傳統(tǒng)中草藥的單體成分和中藥復方改善DN的同時明顯改善了腎組織VEGF異常表達水平,提示對VEGF表達水平的影響可能是這些中藥起到腎臟保護作用的機制之一。因此作者主要就VEGF與DN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進行探討,并重點綜述相關中藥的干預作用。
VEGF最早于1989年在牛垂體星狀細胞體外培養(yǎng)中分離純化出[2],目前VEGF家族已發(fā)現(xiàn)≥7個成員,包括 VEGF-A、VEGF-B、VEGF-C、VEGF-D、胎盤生長因子(PIGF),以及來源于病毒基因的VEGF-E(ovVEGF-E)和蛇毒VEGF(svVEGF)等,“VEGF”一詞一般指的是“VEGF-A”[3]。人VEGF有多種蛋白質異構體,主要包括 VEGF121、VEGF145、VEGF165、VEGF183、VEGF189及 VEGF206等[4]。VEGF通 過 特 異 的 膜 受 體(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介導而實現(xiàn)生物學效應。VEGFR結構上由7個免疫球蛋白樣結構的胞外區(qū)域、跨膜區(qū)域及胞質內的一個酪氨酸激酶區(qū)域組成?,F(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VEGFR主要有3種,包括VEGFR-1(fms-like tyrosine kinase 1,F(xiàn)lt-1)、VEGFR-2(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VEGFR-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4,F(xiàn)lt-4)[5],它們均屬于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其中VEGFR-1、VEGFR-2為VEGF主要的經典受體,VEGFR-2激酶活性較VEGF-1強,可誘導內皮細胞分裂、增殖和促血管形成,而VEGFR-1對內皮細胞增殖無影響[6]。此外,新近發(fā)現(xiàn)兩種輔助受體:神經纖毛蛋白-1(neuropilin-1)和神經纖毛蛋白-2(neuropilin-2),它們是VEGF165特異性的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受體。neuropilin-1單獨存在時無生物學活性,但可增強VEGF165與VEGFR-2結合和VEGF165介導的趨化性。
在正常腎組織中,VEGF主要表達于腎小球臟層上皮細胞(足細胞)和集合管上皮細胞[7],VEGFR主要表達于腎小球內皮細胞、腎小管旁毛細血管以及腎皮質間質細胞。足細胞分泌的VEGF可通過旁分泌或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內皮細胞上的VEGFR-2,VEGF在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表達,可能也通過旁分泌形式作用[8]。VEGFR介導的信號傳導機制與其他酪氨酸激酶受體相似,VEGF通過與其受體結合,引起受體分子二聚體化并使其胞內酪氨酸激酶區(qū)特定的酪氨酸殘基交叉磷酸化,從而使得受體分子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活化的受體再進一步激活一系列信號分子,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脂酶、蛋白激酶、絲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等,直至將信息傳遞至胞核中,啟動特定基因的表達,從而實現(xiàn)VEGF的生物學效應。
VEGF正常表達對腎臟正常發(fā)育是必須的,尤其在維持腎小球基底膜結構與功能方面,而其異常表達會引起腎臟內皮結構與功能紊亂,進而出現(xiàn)DN早期特征性表現(xiàn)如腎小球肥大、高濾過時伴隨蛋白尿產生、系膜區(qū)細胞外基質(ECM)堆積,至DN晚期則出現(xiàn)不可逆的腎間質纖維化、腎小球硬化、腎功能衰竭等。盡管通常在糖尿病動物實驗中見到動物腎臟VEGF表達上調,但在人類腎疾病中觀察到,當DN晚期發(fā)展成明顯的腎小球硬化時,VEGF表達下調,出現(xiàn)與DN早期相反的情況,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是兩種腎表型差異的結果[8],原因可能是因為腎小球硬化時足細胞數量減少導致VEGF分泌減少[9]。DN相關因素中如高血糖、缺氧、血管緊張素Ⅱ(AngⅡ)、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及其受體(RAGE)、血小板生長因子(PDGF)、機械牽拉等均可上調VEGF表達。缺氧能夠引起VEGF強表達,在DN高血糖環(huán)境下,紅細胞內血紅蛋白糖基化增加,血紅蛋白與氧結合增強引起氧離曲線左移,以及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產生減少,造成組織缺氧,低氧誘導因子-1(HIF)的形成從而導致VEGF表達亢進。高血糖環(huán)境下,各種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如AngⅡ、PDGF、轉化生長因子等均可上調VEGF,高血糖刺激還能直接激活蛋白激酶C(PKC),可能涉及PKCMAPK通路從而增加VEGF基因轉錄。DN狀態(tài)下的糖代謝紊亂可導致AGEs在腎臟蓄積,這是DN病理改變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AGEs可能是通過ERK途徑促進HIF形成而增強VEGF表達。
3.1 中藥單體成分的干預作用 (1)多糖類:多糖廣泛存在于多種中藥中,是由>10個單糖分子經縮合、脫水而成的一類糖類物質,結構復雜且龐大。魏玉嬌等[10]研究顯示,傳統(tǒng)中藥紅芪的主要藥用成分紅芪多糖能夠有效改善腎功能,減輕腎臟肥大,減少蛋白尿產生。各實驗組小鼠的血糖情況與模型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以紅芪多糖對腎功能的作用與改善糖代謝異常無關,而紅芪多糖中、高劑量組的小鼠的腎組織PKCα及其下游因子VEGF的表達明顯下降(P<0.05),提示紅芪多糖減緩DN病程發(fā)展可能是通過抑制PKCα及其下游因子VEGF的過度表達。中藥多糖類成分中通過抑制VEGF表達而起到防治DN作用的還有很多,如黃芪多糖能降低血糖和血脂,抑制腎臟肥大及腎組織VEGF及TNF-α的表達,減少蛋白尿等來防治DN,但其具體機制還有待研究[11]。(2)生物堿類:生物堿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為植物,是一類含氮的堿性有機化合物,常見的如黃連中的小檗堿。研究表明,小檗堿具有降低血糖、血脂等藥理作用,還可減少DN狀態(tài)下的蛋白尿產生,有效保護了腎功能,但其機制不明確[12],近年來關于小檗堿改善DN的作用機制的研究也逐漸成為一個熱點。倪偉健等[13]采用高糖高脂飼料聯(lián)合低劑量鏈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誘導DN大鼠模型,在應用小檗堿干預8周后,DN大鼠腎臟病理學異常明顯改善,同時血液中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與模型組相比,給藥組大鼠腎皮質區(qū)VEGF蛋白表達水平顯著降低(P<0.05),提示對腎臟VEGF表達的影響可能是小檗堿發(fā)揮腎臟保護作用和治療DN的機制之一。除小檗堿外,川芎嗪也是常用于DN治療的生物堿,王靜等[14]研究顯示,川芎嗪能夠降低糖尿病大鼠腎臟VEGF蛋白及VEGF mRNA的表達,從而起到減輕腎臟病理損害作用。(3)皂苷類:王雁秋等[15]腹腔注射STZ加單側腎切除改良復制DN大鼠模型,應用高、中、低劑量的絞股藍總皂苷干預4周后,大鼠腎臟病理改變減輕,高劑量組24h尿蛋白明顯低于模型組(P<0.05),內生肌酐清除率高于模型組(P<0.05),足細胞相關分子nephrin蛋白表達水平較模型組明顯上調(P<0.05),而腎臟足細胞分泌的VEGF蛋白的表達水平明顯下調(P<0.05),結合實驗結果可以推論絞股藍總皂苷改善DN的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上調足細胞nephrin的表達,下調VEGF的過表達,進而降低尿蛋白,一定程度上改善腎功能。皂苷類成分其他相關研究中,徐剛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三七總皂苷可通過抑制氧化應激而下調糖尿病大鼠腎組織中VEGF的表達,從而減輕DN大鼠腎臟病變程度。關悅等[17]通過RT-PCR檢測發(fā)現(xiàn),苦瓜總皂苷可明顯降低DN大鼠腎皮質VEGF的表達,改善腎功能。陳偉等[18]的研究也表明,經苦瓜總皂苷治療的大鼠腎功能改善與其VEGF蛋白和mRNA表達明顯降低(P<0.05)有較大關系。(4)黃酮類:黃酮類化合物種類繁多且結構復雜,廣泛存在于自然界許多藥用植物中,多數以苷類形式存在,是一類具有2-苯基色原酮結構的多酚化合物。研究發(fā)現(xiàn)黃酮類化合物在防治DN方面具有較好的作用,主要是其有良好的抗氧化、免疫調節(jié)等藥理活性,還能夠改善DN的糖脂代謝紊亂以及腎功能及其病理損傷[19]。崔秀玲等[20]研究發(fā)現(xiàn),與模型組比較,STZ誘導的糖尿病大鼠經燈盞花素治療8周后,腎臟病理改變有明顯改善,免疫組化和western blot法檢測結果顯示治療組VEGF表達減少,提示燈盞花素下調腎組織VEGF表達可能是其治療DN的藥理作用機制之一。在黃酮類化合物防治DN的其他相關研究中,胡蜀紅等[21]用STZ誘導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黃岑苷干預后,治療組大鼠的糖化血紅蛋白明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腎臟病理改變有所改善,通過免疫組化技術檢測腎小球的VEGF表達,推測黃岑苷保護腎臟作用可能與其抑制VEGF表達有關。
3.2 中藥復方的干預作用 陳霞波等[22]進行了四種中藥復方(益氣養(yǎng)陰方、滋補肝腎方、補氣養(yǎng)血方、溫腎健脾方)對糖尿病大鼠腎臟的Ang-1、Ang-2、Tie-2和VRGF mRNA表達影響的實驗觀察,在連續(xù)灌胃給藥8周后,通過RTPCR技術檢測發(fā)現(xiàn)以上四種中藥復方均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腎臟組織Ang-1、Ang-2和VRGF基因的表達(P<0.05),抑制腎臟血管重建,有效改善DN。王軍等[23]對高脂飼料喂養(yǎng)加單側腎切除術合STZ腹腔注射制備的DN大鼠模型,運用雷公藤多苷、益氣補腎方(主要由黃芪、金櫻子和山萸肉等組成)、益氣補腎方聯(lián)合雷公藤多苷分別進行干預,結果表明,與模型組相比,各實驗組大鼠腎組織VEGF及其mRNA的表達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各實驗組尿肌酐(Cr)、尿素氮(BUN)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同時腎臟病理改變也有減輕,尤以聯(lián)合治療組療效最佳,推測益氣補腎方聯(lián)合雷公藤多苷的腎保護作用機制可能與其下調VEGF的表達有關。李曉萍等[24]用楂芪降糖湯(主要由山楂、黃芪、粉萆薢、玉米須、葛根、丹參、淫羊藿、玄參等組成)對DN大鼠進行實驗干預,結果顯示各治療組的生化指標、腎組織病理學異常的改善均優(yōu)于模型組,且較模型組楂芪降糖湯高劑量組腎組織VEGF表達明顯下調(P<0.05),提示楂芪降糖湯對DN大鼠腎損害的保護作用可能是通過降低VEGF表達水平實現(xiàn)的。彭小靜等[25]用加味栝樓瞿麥湯(主要由栝樓根、瞿麥、山藥、茯苓、附子、肉桂等組成)對DN大鼠進行8周的藥物干預,結果表明加味栝樓瞿麥湯能夠通過下調大鼠腎組織VEGF含量,取得改善DN的治療效果。
DN的發(fā)病機制和防治途徑研究一直是醫(yī)學領域關注的熱點。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DN發(fā)病機制類似于血管增生,而VEGF及其受體在腎臟中的表達也呈現(xiàn)明顯上調[26]。因此針對性地對過表達的VEGF進行拮抗性干預或者及早控制DN發(fā)生、發(fā)展的相關因素,相信對減少DN發(fā)生、延緩DN進展有重大意義。近年來中醫(yī)藥尤其是中藥單體成分防治DN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其中發(fā)現(xiàn)一些單味中藥及其有效成分和一些中藥復方防治DN的作用可能與其改善腎組織VEGF表達異常有關,顯示出中藥多途徑多作用優(yōu)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實驗性研究中各學者采用的復方多為自擬經驗方,且缺乏對復方中多成分間效能關系的研究。希望伴隨著復方中各單味藥及其有效成分在DN實驗中對VEGF作用機制的進一步明確以及加強對方藥配伍理論的深入研究,今后能夠研制出更多針對DN防治的中藥復方制劑,篩選出療效確切的成方,不僅兼顧整體治療,還能避免單味藥的不良反應。大部分中醫(yī)學者認為DN治療應以益氣養(yǎng)陰活血為主,而研究已證實該法在減少AGEs產生、抑制PKC激活、改善氧化應激等方面具有確切作用[27],提示該方也可能有效改善腎組織VEGF異常表達,可待進一步研究。隨著醫(yī)學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以及對傳統(tǒng)醫(yī)藥的逐漸重視,相信后續(xù)的中藥復方研究會逐漸增多并趨于完善,為更多DN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