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徑
語文教學向來強調(diào)“厚積薄發(fā)”,怎樣的積累才是科學的、有效的呢?有人說,“智慧是組織得很好的知識體系”,只有系統(tǒng)化的知識才能形成能力。學生語言能力形成得怎樣,既取決于學生對外部語言材料及其所含的信息整理吸收的質(zhì)量,也取決于學生自己頭腦中已有相關信息組塊的儲量及其概括程度。浩瀚五千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其經(jīng)典著作濃縮著中華文化之精髓 ,其思想智慧成為了傳之千古的結晶。國學經(jīng)典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燦爛遺產(chǎn),也是中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國學文化古老,因?qū)W生平日接觸此類讀本少,加上古今義變化大,有一字多義和詞類活用等現(xiàn)象,還有一些特殊的句式, 所以讀懂國學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一般學生想說愛國學不容易。
國學是語文的淵源,是中國文學的瑰寶,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源泉。學國學,魅在領悟,工在體味,效在吸納。讀國學經(jīng)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品國學經(jīng)典,能讓今人以圣人為師,汲取歷經(jīng)歲月沉淀的人生哲理。但國學這塊“世襲領地”,對很多學生而言,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開展“國學經(jīng)典,一日一句”這一小課題,就是力爭改變這一面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國學,悟國學,用國學,愿更多的學生在這片園地能感悟國學的魅力,讀有所悟,學有所得,收獲人生的財富。在教學實踐中,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踐行:
一、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積極積累
荀子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痹诤诎逵疑辖情_辟“國學經(jīng)典,一日一句”專欄,每天早上安排一名學生書寫,要求這一句國學經(jīng)典必須精挑細選,嚴格把關。每天語文課前一分鐘,請這名學生做小老師,帶領全班學習此“一日一句”。
二、人手一本“國學經(jīng)典,一日一句”積累本
學期開始的時候,讓每個學生準備好自己喜歡的筆記本,作為“國學經(jīng)典,一日一句”積累本,以便于摘錄積累。要求有一定的厚度,至少夠一學期使用,讓每個學生給心儀的積累本取個自己喜歡且有語文味兒的名字,并在扉頁上進行美化,精彩紛呈。
三、晨間談話時間結合相關國學經(jīng)典進行引導教育
多引導學生閱讀一些歷史小故事、歷史小說,了解豐富的歷史背景,使學生真正讀懂國學經(jīng)典。國學經(jīng)典小故事,既折射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體現(xiàn)了國學經(jīng)典的深厚底蘊,讀來饒有趣味,蘊涵哲理。如,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管鮑之交,鐵杵磨針,等等。
四、利用班隊課等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直面經(jīng)典,熟讀成誦,形式多樣,水到渠成。通過采取國學經(jīng)典朗誦、演講、手抄報等多種活動方式,組織學生誦讀、熟背詩文經(jīng)典,有效地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優(yōu)秀文化。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五、引導學生合理瀏覽、關注國學經(jīng)典相關網(wǎng)站
網(wǎng)絡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滲透,并進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乃至思維方式。敏感好奇且易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少年一代,更是首當其沖,大踏步地邁進了豐富多彩的網(wǎng)絡世界。引導學生合理關注國學經(jīng)典相關網(wǎng)站,一定也能使學生受益匪淺。
六、學以致用,提升寫作水平
倡導學生在習作中引經(jīng)據(jù)典,引用國學經(jīng)典句子,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文字負載的信息,是非常豐富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基礎就是積累,有的學生閱讀寫作能力不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腦中無米。只有積累得多了,才能融會貫通,才容易形成新舊聯(lián)系,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的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轉化成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就會轉化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無師自通的效果。
七、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
教師要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和思想涵養(yǎng),自己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必定是聽、說、讀、寫樣樣精通的人。要教學生學好語文,教師自身必須具有豐厚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中學會研究,學會成長。正如劉國正先生所說:“你要教會學生寫文章,自己要先樂于和善于寫文章,教起來才能左右逢源。猶如游泳教員自己要專于游泳,鋼琴教師自己要精于彈琴,道理是很簡單的?!币寣W生喜歡國學,自己一定要做一個勤學不輟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