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
【摘 要】社會政策,是指國家利用立法、行政手段制定的基本方針或行動準則。如人口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等。其通過此種形式來保障社會安定、解決一定社會背景下的社會風險,確定發(fā)展和建立社會關系的基本方向。這樣一來再簡單的社會政策都會影響社會中活動主體的生活狀態(tài),同性戀者做為“社會關系中的低保人群”,社會政策的變化更是影響深重,通過對比分析社會政策與同性戀者生活現(xiàn)狀之間的關系更能準確反映同性戀者的生活狀態(tài)。
【關鍵詞】同性戀;社會政策
一、“一定的社會背景”成為影響的基礎
社會政策是國家利用立法、行政手段制定的基本方針或行動準則。其依托于公權力行使的方式,來解決一定社會背景下產(chǎn)生的廣泛存在的社會風險,確定發(fā)展和建立社會關系的基本方向。一定的社會背景也就成為了社會政策制定的根本。
最基本的社會背景就是政治體制和權利形態(tài)。其直接決定了同性戀者的生存狀態(tài)。
以同性戀問題討論最為激烈的美國為例。美國是典型的多黨執(zhí)政國家,文化和道德價值觀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影響政黨政治和兩黨選民結構的重要因素。在眾多文化和價值觀念沖突中,同性戀者的社會問題又是最顯著一個。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使得同性戀者從“社會邊緣”走的了“風口浪尖”,在政治態(tài)度上其生活狀態(tài)處于極端變化的地位。
以前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競選經(jīng)歷來看:其在90年代競選伊利諾伊參議員的時候發(fā)表支持同性婚姻的態(tài)度,并且在1996年接受報紙采訪時,奧巴馬說:“我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將與禁止這種婚姻的努力斗爭?!比欢?008年總統(tǒng)選舉時,奧巴馬又說:“我認為,婚姻是一男一女之間的結合。作為一個基督徒,我認為他是一個神圣的結合”在2009年的一次電視訪談中,他說,他認為同性婚姻合法化應該有州解決,他本人不在反對同性婚姻。在此時他的態(tài)度一直處于搖擺不定的變化之中。2012年5月奧巴馬又公開表示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至此,奧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公開支持同性婚姻的總統(tǒng)①。而這一觀點也恰恰就是2012年奧巴馬在總統(tǒng)連任競選中的“楔子議題”成為制勝關鍵。
而在中國,同性戀者一直以來都扮演者社會邊緣的角色,其從來不會被搬上政治舞臺來進行討論,關注程度極小一直處于一種近乎冷漠的態(tài)度。也幾乎沒有政治人物為同性戀者發(fā)表支持或反對言論。這樣的態(tài)度更加重了同性戀群體本身的封閉。
對比兩個較大反差的國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因為對同性戀者的認知很難保持一致,美國的政治態(tài)度雖然讓同性戀者受到重視,也提供了巨大的討論空間,但其生存狀態(tài)非常不穩(wěn)定,甚至隨時可能顛覆,即使在政治支持的態(tài)度下也很難得到實質的保障。而在中國這樣邊緣化的方式更像是飲鴆止渴,沒有營造合理的討論空間,不問不理或者根本不理的態(tài)度雖然讓其穩(wěn)定生存但也無法達到同性戀內(nèi)心的生活需求。
二、典型政策分析
婚姻政策最為典型但是已經(jīng)在學術界有過很多值得借鑒的探討。本次,筆者與大家探討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是一個國家根據(jù)本國人口增長過快或人口停止增長乃至出現(xiàn)負增長而采取的相應的政策措施。不同的國家,因本國人口發(fā)展的情況不同,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而且,一個國家的人口政策還會隨著本國人口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作適當?shù)恼{整。②
一直以來生育和后代問題就是同性戀群體生活現(xiàn)狀中的難題。因為與自然法則中的異性結合違背,同性戀者之間無法通過性結合的方式生育后代。但這并不影響同性戀者生育孩子的愿望和能力,根據(jù) 2010 年美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約 17% 的同性伴侶家庭養(yǎng)育未滿 18 周歲的子女,其中女同性戀家庭比例為 24% ,男同性戀家庭比例為 10% 。在這些同性伴侶家庭中,正式結婚認為彼此為“配偶”的同性戀家庭養(yǎng)育孩子的比例為 31% ,而處于未婚同性伴侶關系家庭的比例為 14%。同性戀者成為父母,養(yǎng)育子女,主要是通過四種方式: 通過以往的異性戀關系、通過收養(yǎng)、通過生殖輔助技術和作為通過上述方式成為父母的同性戀者的伴侶。③
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內(nèi)華達州、新罕布什爾州、維吉尼亞州、華盛頓州等部州以及部分國家承認代孕合法并且有相對完善的契約制度。所以很多同性戀者為滿足生育需求通過中介尋求國外代孕,并且在出生地辦理戶口,但這樣仍然存在安全隱患和教育問題。部分同性戀者為給后代提供家庭教育選擇“形婚”的方式制造假象,但這樣的家庭結構名存實亡,孩子在生活中往往得到的反而是不健全的家庭教育。
在同婚家庭中,他們往往為孩子選擇“大爸、二爸”這樣淡化親緣的裝備,為了提供正常教育保護孩子其往往將孩子送到確定無偏見的私立學校或國外教育。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出于自我偏見的隱瞞,而是保護孩子心理不受傷害。當然也有部分同性戀者完全向孩子坦白,建立一種“本位”思想,尊重孩子意愿。
隨著近年來中國人口暴露出來的人口老齡化嚴重、男女比例失衡、人口素質偏低問題,政策提出“開放二胎”,這對于同性戀者生育后代是一個福音也是一個挑戰(zhàn),同時也影響了其生育的意愿和行動。舉一個例子,2016 年 4 月廣東省政府出臺了《關于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實施意見》,為不符合計劃生育政策出生的無戶口人員,為辦理《出生醫(yī)學證明》的無戶口人員等 9 類人登記戶口,全面解決這些人員的戶口登記問題。這也解決了部分同性戀者因無法接受形婚而不能為孩子提供正常生活環(huán)境的問題。
三、結語
總結來看,再簡單的社會公共政策都會影響到社會角色的生活狀況,即使同性戀者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不被認可的“邊緣角色”。所以,同性戀者的生活狀況同這個社會存在極大關聯(lián),為了社會和諧的發(fā)展,我們有必要將同性戀者融入到視野范圍。
【參考文獻】
①張亞亮.同性婚姻問題與美國政治[J].美國研究,2012(2).
②https://baike.so.com/doc/6538332-6752071.html.
③魏偉.同性伴侶家庭的生育:實現(xiàn)途徑、家庭生活和社會適應[J].山東社會科學,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