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司宇 張麗麗
摘要:調查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人口學因素照顧負擔與生活質量之間的關系。被試選取患者家屬、陪護人員共75名,采用ZBI照顧者負擔量表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照顧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均顯著低7-國內常模(P<0.01),且在生理機能、生理職能和軀體疼痛維度上有顯著差異(P<0.05)。照顧者的照顧負擔與其生活質量顯著相關。
關鍵詞: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 生活質量 照顧負擔
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人們所面臨的生活壓力和精神壓力也不斷加大。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在不斷升高。截止到2011年,精神疾病終身患病率已上升至12.96。精神疾病患者伴有社會功能退化或喪失,無法應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與現(xiàn)實生活接觸,所以隨著精神疾病患者的增多,精神疾病照顧者也隨著增多。
精神疾病的照顧者多為中年人,中年是心理負擔最重的個時期,他們不僅要承擔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而且還得分出大部分的精力去照顧精神疾病患者。且精神病患者具有長期患病、持續(xù)服藥、不定期發(fā)作等特點,為其所帶來了經濟負擔和照顧負擔,這些負擔的加重,使得照顧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根據(jù)國內外現(xiàn)有對照顧者生活質量的相關研究,本研究以生活質量為入手點,從照顧者的照顧負擔因素和一般資料的調查進行分析,找出影響照顧者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
一、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所采用的被試為某醫(yī)院患者家屬40名,在院封閉病房專業(yè)陪護人員35。參與被試采取自愿原則,回收有效問卷68份。實驗采用被試人口統(tǒng)計學調查、SF-36生活質量調查表、ZBI照顧者負擔量表。
二、結果分析
(一)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生活質量的總體特點
本次調查采用生活質量調查量表(SF-36)。結果可知,在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的生活質量各維度中,生理機能對生活質量影響最小,軀體疼痛對生活質量下降造成的影響最大。
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國內各維度分值,且在統(tǒng)計學上具有顯著差異,(p<0.01)。因此得出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可初步分析生活質量下降表現(xiàn)為生理功能的下降、伴隨定的日常軀體疼痛不適、精力注意力下降、社會交際變少、情感職能下降、不良情緒較多并伴有高度的精神緊張等現(xiàn)象。
(二)人口學因素對照顧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情況
調查對直系親屬和非直系專業(yè)護理的各指標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表明,在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維度上,直系親屬與專業(yè)陪護存在顯著差異,(t=-2.715,p<0.005;t=-3.298,p<0.005:t=2.143,p<0.05):
在性別對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生活質量影響差異分析中,可知,男性與女性在生理職能上具有顯著差異,(t=-2.052,p<0.05),即女性的生活質量受到生理職能限制影響大于男性。
在患者有無伴隨疾病對照顧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差異分析中,由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患者有無伴隨疾病在生理機能、軀體疼痛上對照顧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有顯著差異,(t=-2.242,p<0.05;t=2.674,p<0.01);即照顧有伴隨疾病的照顧者更易受到生理機能和軀體疼痛的困擾,從而使生活質量下降。
在照顧者年齡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差異分析中,由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40歲以上和40歲以下人群在生理機能、生理職能上對照顧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有顯著差異(t=3.482,p<0.01;t=3.621,p<0.01);在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神健康維度上,40歲以上和40歲以下人群對照顧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也存在顯著差異,(t=-2.167,p<0.05;t=-2.724,p<0.01:t=-2.362,p<0.05)。
在調查中對患者的病程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軀體疼痛維度上不同病程有顯著差異(F(2.65)=4.283,p<0.05),事后檢驗結果顯示,1-2年病程的照顧者生活質量顯著低于5年以上病程的照顧者(t=-2.910,p<0.01);在精力維度上兩組有顯著差異(F(2.65)=3.575,p<0.05),事后檢驗結果顯示,1-2年病程的照顧者生活質量顯著高于2-5年和5年以上病程的照顧者生活質量(t=2.623,p<0.05;t=2.017,p<0.05);在精神健康維度上不同病程有顯著差異(F(2.65)=4.727,p<0.05),事后檢驗結果顯示,1-2年病程的照顧者生活質量顯著高于2-5年病程的照顧者(t=3.058,p<0.001)。
(三)照顧者照顧負擔對生活質量的預測作用
分別以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生活質量的生理機能、軀體疼痛、情感職能為因變量,以照顧負擔總分、個人照顧負擔、責任照顧負擔等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如表1。
三、分析與討論
(一)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生活質量現(xiàn)狀分析
本次實驗是關于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的生活質量的研究,照顧者生活質量量表結果各維度與國內常模存在顯著差異,且均低于國內常模水平,這與鐘碧橙、鄒淑珍所研究的結果是致的。由此表明,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的生活質量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軀體疼痛對生活質量影響最大,生理機能影響相對較小。
(二)照顧者生活質量受人口學因素的影響情況
本研究首先從人口學因素來探討照顧者生活質量受人口學因素影響的情況。綜合現(xiàn)有的文獻所得結果和上述數(shù)據(jù)分析,進行以下討論:
調查對直系親屬和非直系親屬的各維度進行差異性檢驗,結果表明,直系親屬的生活質量在生理機能、生理職能上較專業(yè)護理都會受到更大影響。而在軀體疼痛這一維度上,專業(yè)陪護人員得分顯著低于直系親屬。endprint
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直系親屬陪護多為患者的父母或子女,照顧者在擔心患者的病情發(fā)展的同時也要維系家庭的瑣事,多奔波于家庭、醫(yī)院和工作三者之間,因此生理狀況日趨下滑。而專業(yè)護理更多的是將護理病人作為一種職業(yè)要求,不會帶入更多的個人生活因素,并且以護理病人作為工作付出獲得酬勞,所以在生理職能和生理機能上與家庭護理有顯著差異。這一結果與李菊芳等人的研究結果也相致。但在軀體疼痛上,相比于傳統(tǒng)家庭護理模式,專業(yè)護理在照顧病人的精心程度、認真態(tài)度、專業(yè)技能以及照顧時長上均高于家庭護理模式,所以專業(yè)護理更容易出現(xiàn)四肢疲勞、腰酸背痛等軀體不適的軀體疼痛的癥狀。
在性別對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生活質量影響差異分析中,結果發(fā)現(xiàn),女性的生活質量受到生理職能限制影響大于男性。根據(jù)國外的研究顯示,男性和女性在面臨重大事件時女性會承受更大的精神壓力,從而導致身體機能、健康狀況出現(xiàn)下滑等。而且在國內,女性被認為有責任和義務作為家庭中的照顧者,并承擔更多的責任,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會使身體處于亞健康的狀態(tài),從而導致由于生理職能而影響生活質量的下降。
在患者有無伴隨疾病對照顧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差異分析中,根據(jù)spss19.0分析,在生理機能和軀體疼痛兩個維度上有顯著差異。伴隨疾病主要指患者在患有精神疾病的同時還患有其他軀體疾病,國外有調查發(fā)現(xiàn),44.5%的精神疾病患者同時還伴發(fā)不同類型的軀體疾病,主要以心血管疾病、代謝及營養(yǎng)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為主。所以照顧者不僅要照顧患者的精神類疾病,還要照顧患者其他類伴隨疾病,這同時也給照顧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和照顧負擔。且由于精神疾病和大多數(shù)伴隨疾病都屬慢性病,所以,長時間的照顧壓力和負擔會使得照顧者生理機能下降,產生疲勞、無力等癥狀。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人們的身體素質會隨著年齡的增加開始衰退,從而使得生理機能和生理職能隨著年齡不斷減弱。年齡的增加會使人們出現(xiàn)力不從心或持續(xù)疲勞的狀況,沉重的照顧負擔和隨著年齡上升不斷增加的社會壓力會使照顧者分身乏術,這些都會導致其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等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其生活質量。且目前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普及教育并不完善,對精神疾病患者產生定的歧視,這也在定程度上對精神疾病照顧者的精神健康產生了負面的影響。但隨著人們年齡的不斷增加、閱歷的不斷豐富,對疾病的了解程度不斷深入,以及患者病情的逐漸穩(wěn)定,精神健康狀態(tài)會隨著年齡呈現(xiàn)好轉的趨勢。
在調查中分別對患者病程在1-2年間、2-5年間和5年以上的照顧者生活質量差異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生活質量的各維度上,軀體疼痛、精力和精神健康上受患者病程影響差異顯著(P<0.05)。精神疾病病程相對較長,且發(fā)病周期不規(guī)律,在首發(fā)病例中,患者家屬更多的是對于癥狀的不了解,對患者現(xiàn)狀的擔心,以及社會輿論的壓力,所以承受較大負擔。但隨著患者病情的逐漸穩(wěn)定、患者家屬對于照顧病人日常生活以及對疾病本身的了解,這種精神壓力會得到緩解,情緒和精力分配會更加合理,從而會使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逐漸減小。社區(qū)和醫(yī)院會定期對照顧者進行心理疏導和必要的護理科普宣講,而對于病程相對較長的照顧者而言,照顧者長時間的摸索中會尋找出針對與患者合適的護理方法和應對策略,這也使得照顧者能夠減輕定的照顧壓力,從而緩解照顧者軀體疼痛,逐漸提高生活質量。
(三)關于照顧者生活質量與照顧負擔的關系
在照顧者的生活質量與照顧負擔的結果中顯示,照顧負擔分別與生理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呈負相關;與軀體疼痛呈正相關。這可能是因為精神疾病的教育普及相對欠缺,所以,在社會中精神疾病照顧者會受到不公正對待,使其承擔較大的精神壓力,由于照顧精神疾病患者會受到定的活動限制,可能造成情緒上的紊亂,嚴重者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癥狀,這不僅會影響照顧者自身的社交活動、與他人的情感交流,也會影響到其工作生活。精神疾病發(fā)病突然,易反復,后期康復需要長期堅持服藥,以上這些特點這也給照顧者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使照顧者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由于慢性精神疾病自身的些特點,如病程長、愈后差等,也會使照顧者長期擔心患者的未來,以至辭去工作,專心照顧患者生活起居,從而使其生活、社交、經濟壓力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進而導致照顧者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的下降,逐漸出現(xiàn)軀體疼痛等問題,最終影響照顧者的生活質量。
(四)局限與不足
該項調查主要為慢性精神疾病照顧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以往研究針對群體主要為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病等。而該項調查針對慢性精神疾病,相對而言,照顧負擔、經濟負擔、社會輿論壓力更大。但在此次調查中,由于被試人數(shù)具有定限制,調查形式單,還應該采用多種調查方式共同采取數(shù)據(jù),如:訪談法,使得采用的數(shù)據(jù)更具有顯著性,得出的結論也更具有普遍性。且日后對于照顧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也可以從人格或是其他社會因素進行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