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屬毛茛科芍藥屬,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抗旱,較耐寒,耐瘠薄,適應性廣;花可觀賞、做茶,籽可榨油,根可入藥,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是農(nóng)業(yè)結(jié)構調(diào)整的重要品種。為使農(nóng)技人員和農(nóng)業(yè)園區(qū)的朋友了解和掌握油用牡丹的栽培技術,筆者對林州市近年來油用牡丹的種植管理進行了總結(jié)、規(guī)范,供大家參考。
油用牡丹屬毛莨科芍藥屬,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抗旱,耐瘠薄,喜涼畏熱,其生長以地勢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zhì),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土壤pH值6.5~8.3的壤土和沙壤土為宜。油用牡丹喜陽光,半耐陰,在夏季烈日暴曬下(溫度超過28℃)葉褪色并停止生長,即出現(xiàn)暫時休眠現(xiàn)象,但遇適宜生長溫度即可解除,并恢復生長。秋季油用牡丹會出現(xiàn)干枯現(xiàn)象,又稱“退梢枯枝”現(xiàn)象,此指油用牡丹在生長季的生長未木質(zhì)化部位,抗寒性較差,秋季氣溫下降,會自然枯死,一般油用牡丹當年生長量為60%,沒有完成的木質(zhì)化,故有“長一尺、退八寸”的生理現(xiàn)象。油用牡丹需在10℃以下通過春化階段,花芽為混合芽,在長日照下形成。開花在中長日照下進行。開花時忌烈日,喜半陰。當年生枝條基部生4~5個側(cè)芽,通常上面2~3個能形成花芽,旺盛者可形成4~5個花芽。油用牡丹的根系每年有2次生長高峰,1次在秋天霜降前,地溫低于25℃時開始生長,1次在開春,地溫高于5℃時開始生長。
油用牡丹的栽培管理,必須在對其生物學特性的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采取措施,才能達到生產(chǎn)要求和提高經(jīng)濟效益的目的。
土壤是栽培油用牡丹的基礎,由于牡丹的根為粗長肉質(zhì)根系特性,宜選擇地勢高,通風向陽,土壤富含腐殖質(zhì),松軟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質(zhì)壤土、黏土地、低洼地種植。同時,根據(jù)油用牡丹開花時忌烈日、喜半陰之特性,選地時可以考慮與核桃等果樹間作,為牡丹的開花創(chuàng)造條件,以提高效益。
土地選好后,每667m2施入腐熟的廄肥 200~300kg 或餅肥 100kg及復合肥(15-15-15)25kg,用50%的辛硫磷 0.5kg、50%多菌靈拌土撒施于土中,深翻30~40cm,精細平整備栽。
選擇2年生以上的優(yōu)質(zhì)壯苗栽植,為了能盡早開花結(jié)實,3年生種苗為最優(yōu)。起苗后移栽前應剪去病殘根,折斷過長(超過20cm)的根,剪掉根系梢端 2~3cm,再用0.1%的硫酸銅溶液浸泡根部0.5 h,或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浸泡 10~20min,以防病蟲害,并用300~500倍液的生根粉醮根,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正確掌握移栽時間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因素之一。“春分栽牡丹,到老不開花”“七芍藥,八牡丹”這些俗語總結(jié)了牡丹的生物學特點。春季牡丹根系開始活動,鱗芽萌動,接著抽枝展葉,現(xiàn)蕾開花,這個過程要消耗大量的養(yǎng)分及水分,而且春天溫度漸高,干旱多風,因移植傷根而大大影響牡丹對養(yǎng)分及水分的吸收,造成養(yǎng)分及水分供應不足而難以成活,或成活后生長發(fā)育不良,不開花。而入秋以后牡丹有一個根系生長高峰,適時移栽可以使油用牡丹的根系長10cm左右,從而避免緩苗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對第二年的生長十分有利。移栽過早,氣溫偏高,移植苗成活率低;移栽過晚,當年難以形成新根,來年生長勢弱。所以秋季栽植牡丹成活率高,一般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宜。
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產(chǎn)量、提高效益的重要前提,栽植密度為 3000 株 /667m2。
油用牡丹移植時踏實培土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培土略高于根頸2~3cm是提高移植成活的關鍵之一。具體移植時采取“三埋兩踩一提苗”的移植法,即第一步,移植穴挖好后(要求25~30cm見方),將表土放在坑的下部,堆成圓形土丘,這是第1次埋土,主要是利于苗木扎根,并且防治栽得太深。第二步,將牡丹苗木放入穴內(nèi),使根系舒展,切忌根系卷曲、重疊,然后進行第2次埋土,埋到1/2時暫停,用手輕輕向上提苗,這叫“提苗”,防治苗木窩根;這時要將已埋的土向下踩實,這是第1次踩實,目的是使苗木的根須和土壤密切接觸,盡快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以便扎根生長。第三步,進行第3次埋土,埋至與地面相平,深度以根頸低于地面2~3cm,進行第2次踩實,使苗木挺直,油用牡丹苗木宜直栽,不宜斜栽。第四步,整理成畦。第五步,移栽后澆1次透水。
春季及時中耕提高地溫和保濕,以促進油用牡丹的生長。隨著雜草的生長要及時除草以防草荒,避免雜草與牡丹爭水奪肥,影響油用牡丹的生長。
油用牡丹有“春生枝,秋生根,夏打盹,冬休眠”的生長特性。因此,一般夏季不施肥,而重施春肥、秋肥是促進生長和開花的重要時期。
1.在春季清明前后,澆1次水并施以花前肥,這次主要以氮肥和磷肥為主。
2.第1次施肥在花后的15天內(nèi)進行,大約在立夏和小滿之間,稱為“芽肥”,這次施肥以氮肥為主混以少量的磷肥。
3.第2次施肥,稱為“冬肥”,在冬天地封凍之前,結(jié)合封凍水進行,這次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并施以復合肥。
4.增施葉面肥,9月下旬至落葉前噴施0.3%磷酸二氫鉀,以增加牡丹的木質(zhì)化,提高其抗寒性。
定植3年以前的苗需要剪成“平花”?!捌交ā睉谥仓昵o上部5 cm處剪除主干,在鱗芽上方10cm處剪除。此項工作宜在秋后霜凍前進行,然后堆土形成5~10cm的土埂,以促單株盡量均勻地產(chǎn)生分枝,增花量,提高產(chǎn)量。3年生以后的苗木修剪主要是去除“土芽”和“回縮杖”,套型修剪根據(jù)枝葉分布空間在春季和秋季靈活掌握。
油用牡丹的病害有灰霉病、白絹病、葉斑病、根腐病等,蟲害以金龜子(蠐槽)等為主。
堅持以“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原則,加強預測預報,適時合理施藥,交替、混合施藥,使用的農(nóng)藥要符合中藥材使用標準。
新建油用牡丹園一般病害較輕,但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秋季徹底清除地上的病殘枝,減少侵染來源。二是早春植株萌動前噴施3~5°B é的石硫合劑。三是生長季節(jié)打2~3次殺菌劑。新建油用牡丹園金龜子危害較為嚴重,可利用其趨光性、趨化性、假死性誘殺和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