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連梅
最近,因為有醫(yī)務人員質疑某號稱中草藥配方的牙膏中添加了氨甲環(huán)酸的事件成為新聞熱點,這把一個陌生的西藥止血成分氨甲環(huán)酸推到了大眾的視野里。
于是,網絡上不斷有網友問我這個成分是否安全,也不斷有人希望我從藥師角度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藥的臨床使用和安全性。
為了照顧大家的閱讀體驗,我先幫這個藥換個“馬甲”,換成它的俗稱——傳明酸,我猜這樣一換會拉近它和很多姐妹的距離,大家可能會驚呼:哦,原來我認識它!對,很多女生熟悉這個成分,很多宣稱有美白功效的面膜、精華液里有添加這個成分,以日本的藥妝類護膚品居多。
下面我就來理性地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西藥成分。因為是科普藥品,下面我再幫它脫掉馬甲用正身------也就是我們醫(yī)務人員都熟悉的學名:氨甲環(huán)酸。
氨甲環(huán)酸(Tranexamic acid, TXA)又名凝血酸、止血酸,是1962年日本人發(fā)現的一個止血藥。它在臨床的應用始于1968年,至今已經有了半個世紀的使用歷史,是當今世界范圍內廣泛使用的經典止血藥。
我們已經知道,如果身體某處破了個口子流血,身體會自動啟動自身的凝血機制。在這個過程中,血小板會第一時間沖上去堵口子,但單靠血小板一種物質還不能把口子堵牢,還需要其他物質齊心協(xié)力才行。
和血小板齊心協(xié)力參與止血的物質很多,本文不逐一指出,只說說和本文有關的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在體內有它的天敵------纖溶酶。纖溶酶會降解纖維蛋白而使它失去止血作用,這時候就需要本文的主角氨甲環(huán)酸出場了,它的作用剛好就是阻擋纖溶酶破壞纖維蛋白,從而保證纖維蛋白發(fā)揮止血作用。
在中國和歐美等國家,無論是按照說明書上的適應證還是超說明書的用法,氨甲環(huán)酸主要用于外科術前術后止血、骨科關節(jié)置換術前術后止血、婦科子宮異常出血止血、產科產后出血止血、血液科血液病等治療。
另外,最近幾年火起來的超說明書用法是在醫(yī)學美容科或皮膚科用它治療黃褐斑。因為有一些研究表明,口服氨甲環(huán)酸單用或者聯合激光治療對治療黃褐斑有一定療效。這也是藥妝類護膚品廣泛添加氨甲環(huán)酸的依據,但外用到底是否有效,各項研究的結果并不一致。
在英國,氨甲環(huán)酸片也作為非處方藥出售,每片含量500毫克,允許在藥店里由患者自己選購,用于女性月經量過多的治療。推薦的治療劑量是每次1g,每天三次,連續(xù)使用不超過4天,最大的每日劑量是4g。
氨甲環(huán)酸在國內有口服片劑和針劑兩種劑型。片劑為每片500毫克,針劑每支1g。國內推薦的劑量是每天1g~2g,劑量可根據年齡和癥狀適當增減。
國外沒有成人最大的安全劑量上限,但最大的推薦劑量有時可以用到6g,兒童最大劑量上限是3g。大劑量通常都是短期用藥,療程通常3天~5天,不超過一周。
氨甲環(huán)酸臨床使用整體安全性良好,常見的副作用有腹瀉、惡心及嘔吐等消化道不適癥狀,飯后或隨餐服用可緩解;較少見的有經期不適(經期血液凝固所致); 此外,因氨甲環(huán)酸可進入腦脊液,可有視物模糊、頭痛、頭暈、疲乏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通常停藥后會恢復正常。
過敏和血栓等嚴重不良反應少見,主要發(fā)生在使用針劑的時候,同時和使用劑量過大有關,常發(fā)生在每日劑量超過3g或者4g時。
禁用人群包括有血栓史(腦血栓、心梗、血栓靜脈炎等)、血栓發(fā)生風險高的人群、正在服用華法林等抗凝藥以及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藥的人群。
我沒檢索到官方對于牙膏中添加氨甲環(huán)酸的限量規(guī)定,也沒看到牙膏廠商公布出來到底添加的量是多少,離開劑量談不了療效,也談不了毒性,不好準確評估對人體的影響。
不過,根據我上面提供的劑量信息,大家已經知道,此藥單次口服的常規(guī)劑量是以克為單位的,也就是人體可耐受的這個藥的劑量很大。我猜測牙膏中的添加劑量不會太多,大家不需要太擔心副作用。但我仍然呼吁相關部門和廠商盡快公布牙膏中添加氨甲環(huán)酸的具體量,公眾有明明白白消費的知情權。
最后,作為專業(yè)藥師,我希望大家科學理性認識氨甲環(huán)酸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該用的時候科學使用它,別因這次事件而把臨床用了半個世紀的一個止血良藥給玩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