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加朝 郭元英
(永勝縣生物產(chǎn)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 云南 永勝 674200)
臭參是桔??浦参锴蚧h參的根,有一種獨特的氣味,藥食兩用,有補中益氣、補氣生血、健脾潤肺、增進食欲、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zhì)的功效。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東南部,多見于海拔2 200~3 500 m的灌木叢中及山地草叢中。臭參價格適中,銷量逐年增長,云南的麗江、中甸等地的農(nóng)戶已在種植。永勝縣大安、羊坪、東山、東風、松坪等山區(qū)鄉(xiāng)位于高海拔區(qū)域,農(nóng)田面積大,適宜種植臭參,現(xiàn)將永勝縣臭參栽培技術(shù)整理如下。
臭參全身斷面有乳汁,有特殊臭味,纏繞的蔓生莖分枝多,蔓長達2 m左右。喜歡冷涼潮濕的氣候,耐寒性較強,生長在海拔2 000~3 500 m區(qū)域,適宜在2 200~3 000 m的山地上種植,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含腐殖質(zhì)多的泥土生長較好,高溫對其生長不利。臭參對光照要求不嚴格,幼苗喜陰,成苗后喜陽,忌連作。
2.1.1 選地整地。育苗地應(yīng)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地,要求土質(zhì)為疏松肥沃、腐殖質(zhì)多、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以交通方便的地塊為佳。育苗階段主要是伸長生長,第2年移栽后以增粗生長為主,育出的種苗根要長,才能長出優(yōu)質(zhì)的商品參,因此苗的主根越長越好。苗床選定后要用機械深松土層40 cm,盡量不要把生土翻到表土層。松土后,每畝施農(nóng)家肥1 500 kg,于耕作層翻耕、耙細、平整,做成廂面寬1.2 m、溝寬0.3 m、深0.2 m的高廂。
2.1.2 種子選擇及播種時間。選擇2~3年生、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臭參植株,于9~10月份果實由綠變黃白、里面種子變成褐色、朔果成熟但未裂開前采下陰干,待自然裂開,去殼、去雜,收取種子,用布袋保存于通風干燥處。播種時間為每年的5~6月,有水源條件的地方可提前到3月中下旬。
2.1.3 播種澆水。種子用一定量的過篩細土拌勻后分到各廂,播撒2~3次,力求均勻,然后用木板輕輕壓實,再撒一層0.3 cm厚的細糞,均勻覆蓋1 cm厚的松針,用噴壺澆透水,并經(jīng)常保持苗床濕潤。若提前到3月中下旬育苗,需加蓋遮陽網(wǎng)。待透雨來時育苗可不澆水,靠雨水讓其自然出苗,但雨水不均勻的年份出苗質(zhì)量差。一般每畝需種子0.5~1 kg。
2.1.4 苗床管理。當幼苗出土后開始進行除草、間苗。用手輕輕拔除雜草,待苗高5 cm后,除去過厚的松針,結(jié)合間苗可施稀糞水,一般育苗1畝,可移栽8~10畝。
2.2.1 整地施肥。定植地塊要求土質(zhì)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陽,以砂質(zhì)有夜潮的土壤最好。定植前每畝施腐熟農(nóng)家肥2 000~3 000 kg,復(fù)合肥50 kg,然后翻整土地并耙平,按1.5 m開廂,四周開排水溝,以利排水。
2.2.2 移栽。多選擇在11月下旬至次年1月,在臭參苗落葉后移栽。挖根移栽,移栽時與廂面橫向開溝,按溝寬10~15 cm,溝間間隔15 cm,溝深5~8 cm開溝種植。株距15 cm,將種苗傾斜擺放在定置溝內(nèi),芽眼統(tǒng)一在一個方向,株距15 cm,根與根平行放于溝內(nèi)。擺放好后蓋上少量細土,再加蓋農(nóng)家肥和復(fù)合肥,最后覆土壓實。每畝栽1.6萬~1.8萬株。
2.2.3 中耕除草。在苗高6~9 cm時進行第1次除草,苗高15~18cm時進行第2次除草,做到田間無雜草。2.2.4 追肥。每年在第1次除草后追肥1次,隔1個月左右再追1次,每次畝施復(fù)合肥(氮∶磷∶鉀比為17∶17∶17)15~20 kg。
2.2.5 搭架。若需采集種子,當苗高30 cm時,在行間插入竹桿或樹枝,將蔓莖纏繞其上,莖蔓過密的地方可適當疏枝,以利通風透光。
2.2.6 割莖。第2次施肥前,將莖保留20 cm,其余割除,以利于通風透光,促進根莖生長,提高產(chǎn)量。
2.2.7 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是根腐病、霜霉病等。根腐病防治: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注意排水,整地時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消毒,發(fā)病初期用70%的惡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2次。霜霉病防治:清除病株枯葉,集中燒毀,發(fā)病期及時噴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蟲害主要有蠐螬、地老虎為害根部,可采用毒餌誘殺。
移栽后1~2年就可收獲,收獲時間在9月以后,最遲不能超過次年2月。收獲時先將莖蔓割去,用鐵齒鋤一行一行挖出,注意不要挖傷挖斷根部。采挖后,抖凈泥土,運回加工。首先曬去水分,然后清洗干凈,文火烘烤、整形,制成干品。目前市場上主要銷售鮮品,挖出抖凈泥土即進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