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略述元代異彩的茶文化

      2018-01-18 06:16:18肖正廣汪天翔章傳政
      中國茶葉加工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藥茶茶文化

      肖正廣,汪天翔,章傳政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茶與食品科技學(xué)院,安徽合肥 230036)

      元代飲茶之風(fēng)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民諺,亦有“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唱詞。元朝是一個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在茶文化方面,承繼兩宋、遼、金時期的特點,以點茶法為主。但由于元代是一個短暫王朝,較之于遼、金,蒙古人建立的元代政權(quán)對中原漢文化吸收并不多,相對較為落后,致使元代文化發(fā)展的空間不大。

      雖然這一時期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茶文化發(fā)展沒有唐宋那樣強盛,但沒有停滯不前,而是展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特色。由于元代統(tǒng)治中原的時間極為短暫,致使現(xiàn)今考察元代文化風(fēng)俗的歷史資料較少,對茶文化的記載亦是如此,正如明人撰修《元史·食貨志》時說:“至順之后,無籍可考。他如范殿帥茶、西番大葉茶、建寧胯茶,亦無從知其始末,故皆不著?!盵1]有關(guān)茶文化的內(nèi)容散見于各類散曲、詩、詞、曲、札記、雜劇、小令中。文章試圖從涉及茶文化的元代各類資料中管窺各類茶文化絢麗之處。

      1 特色鮮明的元代藥茶文化

      據(jù)史載,北方游牧民族喜愛飲茶,養(yǎng)成嗜茶的習(xí)慣由來已久,因而有言“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此外,元代中期詩人馬祖常有詩云:“太官湯羊厭肥膩,玉甌初進江南茶。”皇帝在飽食鮮美肥膩的羊肉后,已習(xí)慣飲茶以促進消化。朝廷內(nèi)還設(shè)有專門官員,掌管內(nèi)廷茶葉的供需消費。此時元代的茶葉加工較前朝有一個尤為突出的特點,就是藥茶的加工,其種類較之唐宋而言,有了突破性的進步,形成了一種貴族享用式的藥茶煎湯,造就了不同以往的藥茶文化。

      1.1 臘(蠟)茶文化

      “臘茶”又名團、餅茶,被當(dāng)作貢茶。其中的“臘”字,取早春之義。因為茶汁泛乳色,與溶蠟相似,所以也稱之為“蠟茶”。臘茶在唐代陸羽《茶經(jīng)》中就有所記載,到了宋代,關(guān)于臘茶的記載,有歐陽修《歸田錄》:“臘茶出于劍、建,草茶盛于兩浙?!鄙蚶ā秹粝P談·藥議》:“如臘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豈可各是一物?”劉克莊《浪淘沙·茶詞》:“老去淡生涯,虛擲年華,臘茶盂子太清些?!笨梢娕D茶在元代前就已存在,在元代時成為了主要茶類。

      據(jù)元代王禎《農(nóng)書》記載:“蠟茶最貴,而制作亦不凡:擇上等嫩芽,細碾,入羅,雜腦子諸香膏油,調(diào)齊如法,印作餅子。制樣任巧,候干,仍以香膏油潤飾之。其制有大小龍團,帶胯之異,此品惟充貢獻,民間罕見之……間有他造者,色香味俱不及臘茶?!盵1]可見臘茶之色香味及其制作工藝尤為罕見。另在書中載:“茶之用有三:曰茗茶,曰末茶,曰蠟茶。凡茗煎者擇嫩芽,先以湯泡去熏氣,以湯煎飲之。今南方多效此?!庇纱丝芍?,當(dāng)時的茶類有茗茶、末茶、臘茶三種,而臘茶已是皇親國戚等貴族享用的貢品,制作方式較為復(fù)雜。據(jù)呂老維新考證,這種臘茶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屬于藥茶文化范疇,對于長期食肉的馬背民族具有解膩的消食功效,適合游牧民族飲用。

      1.2 藥茶方劑文化

      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吸收漢族某些的飲茶方式,結(jié)合了本民族的飲食文化特點,形成了較前代更為新穎的宮廷御用茶藥膳。比如藥茶,元代藥膳御醫(yī)忽思慧所撰 《飲膳正要》記載了枸杞茶的制法、用法和禁忌:“枸杞五斗,水淘洗凈,去浮麥,焙干,用白布筒凈,去蒂萼、黑色,選揀紅熟者,先用雀舌茶展溲碾子,茶芽不用,次碾枸杞為細末。每日空心用,匙頭,入酥油攪勻,溫酒調(diào)下,白湯亦可。忌與酪同食。”香茶的制法:“白茶(一袋),龍腦成片者(三錢),百藥煎(半錢),麝香(二錢),上件同研細,用香粳米熬成粥,和成劑,印作餅。”[2]此外還有玉磨茶、范殿帥茶、紫筍雀舌茶、女須兒茶、西番茶、清茶、炒茶、蘭膏茶、酥簽茶、建湯茶、香茶等藥茶的制法,茲不贅述。

      “凡諸茶,味甘苦微寒,無毒。去痰熱,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氣,清神少睡?!盵2]可見,上述幾種茶,均有止渴祛痰,通便,消食解氣,令人清神少睡的藥效。制作這些茶所使用的枸杞、麝香、龍腦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藥品,具有通關(guān)理氣的作用,枸杞也有滋腎補肝的作用。此外還有王好古編著的《湯液本草》中記載:“茗苦茶,氣微寒,味苦、甘,無毒。入手足厥陰經(jīng),清頭目……苦以泄之,其體下行,如何是清目?!敝v的是茶具有清利頭目、消暑解渴的藥效。

      對于藥茶,王旭《枸杞茶》詩云:“為愛仙巖夜吠靈,故將服食助長生。和霜搗作丹砂屑,入水煎成沆瀣羹。頰舌留甘無俗味,旗槍通譜亦虛名。臞儒要煉飛升骨,莫厭秋風(fēng)古廢城?!睂懙氖撬诠艔U城(古西夏城),搗枸杞和茶煎湯,飲之齒頰留香,忘卻古廢城的秋風(fēng),獲得肌骨通清的享受。最有名的還有關(guān)于芍藥茶的記載,芍藥茶為塞北特產(chǎn),將芍藥芽葉曬干后用來泡茶,此有袁桷《途中竹枝詞——次韻繼學(xué)》詩云:“山后天寒不識花,家家高曬芍藥芽。南客初來未諳俗,下馬入門猶索茶?!?/p>

      由《飲膳正要》可知,“膳”字一詞乃古代達官貴人所用,再從藥品的珍貴程度可看出這種飲藥茶方式是唯特權(quán)階層所享受的,普通百姓恐難享用,從而造就了一種不同以往的元代藥茶文化。

      2 不同文學(xué)體裁下的茶文化

      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每個朝代的文化都是獨具一格的,元代文化自然也不例外;而茶文化作為元代文化的一部分,也有其鮮明的特色。在元代茶事活動中,各種與茶文化相關(guān)的文字詞章層出不窮,諸如元散曲、元雜劇、元詞、小令、筆記等文獻中都有關(guān)于茶的記載。

      2.1 元雜劇中的茶文化

      元雜劇是元代民間藝術(shù),是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其特點是語言通俗易懂、直白流暢,文風(fēng)幽默、逗趣、俏皮,它的主題主要是源于生活、揭示生活內(nèi)涵,反映人情事態(tài)、揭示社會矛盾。作為元代民俗文學(xué)的代表,其中也有與茶事相關(guān)的民俗文化,主要以馬致遠、王實甫為代表。

      作為元曲“四大家”的馬致遠,在其雜劇中肯定少不了對茶事的相關(guān)記載?!肚嗌罍I》中正旦唱:“遮莫他耳聽春雷,茶吐槍旗,著那廂趕到五嶺三湘建溪,千相思九萬里”?!蛾惒└吲P》中色旦唱:“我與先生奉一杯茶,先生試嘗這茶如何?”正宋云:“是好茶也?!背骸斑@茶呵,采的一旗半槍,來從五嶺三湘,注一甌瑞雪春,生兩腋松風(fēng)響。潤不得七碗枯腸,辜負一醉無憂老杜康,誰信你盧仝健忘”。第一則雜劇體現(xiàn)了以茶寄相思,以茶表相思之情。第二則除了客來奉茶外,還表述了元代產(chǎn)茶的地區(qū),如文中提到的產(chǎn)茶之地有三湘、五嶺、建溪等[1],這其中也體現(xiàn)了馬致遠借用杜康、盧仝七碗的典故來抒發(fā)自己的飲茶情思。

      戲曲作家王實甫亦有茶事記載。其《麗堂春》綿搭絮唱:“也無那采薪的樵子,耕種的農(nóng)夫,往來的商賈,談笑的鴻儒,做伴的茶、藥、琴、棋、筆、硯、書”。談笑鴻儒、商賈富人、山間樵夫,每人隨身攜帶茶,隨時解渴益思,這些均體現(xiàn)了茶是士、農(nóng)、工、商各階層的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

      馬致遠、王實甫作為元代雜曲戲劇的大師,在他們的文章中出現(xiàn)茶事,是再正常不過了,他們的作品也反映了茶文化在民間發(fā)展的狀態(tài),幾乎遍布各階層。另外,關(guān)于元代茶文學(xué)的特征可以從其他詩詞、散曲中窺探一二。

      2.2 元詞、散曲中的茶文化

      元代詩詞雖不如唐宋之盛,但也有其特別之處。在道教、文人墨客的詩詞中亦有體現(xiàn),其特點足以較前代而為之獨樹一幟、另賦新意。此外,元散曲也有元代詩人避世修行,借茶修心的茶文化。

      (1)洪希文茶詞

      洪希文,元代文人,他的詩詞既有古代士子風(fēng)流雅韻,又有家國情懷,憂國憂民。因此,把他作為元代茶文化的特例在此說明。隱居期間,他也寫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茶詞茶詩歌。

      浣溪沙·試茶

      獨坐書齋日正中,平生三昧試茶功。起看水火自爭雄。勢挾怒濤翻急雪,韻勝甘露透香風(fēng)。晚涼月色照孤松。

      品令·試茶

      旋碾龍團試。要著盞無留膩。矞云獻瑞,乳花斗巧,松風(fēng)飄沸。為致中情,多謝故人千里。泉香品異。迥休把尋常比。啜過惟有,自知不帶,人間火氣。心許云誰,太尉黨家有妓。

      阮郎歸·焙茶

      養(yǎng)茶火候不須忙。溫溫深蓋藏。不寒不暖要如常。酒醒聞箬香。除冷濕,煦春陽。茶家方法良。斯言所可得而詳。前頭道路長。

      這三首詞,顯露出他對試茶、品茶、焙茶、論茶等技術(shù)的熟知,從中可以看出他借茶言志抒情,忘憂解愁的情懷。

      (2)道教徒茶詞

      宋元時期,是道教發(fā)展的又一個階段,道教徒借茶修行、以茶悟道的故事層出不窮,其中以“北七真”之一丹陽真人——馬鈺為代表[4]。其在修道悟道之間也寫下不少與茶相關(guān)的朗朗上口的詩詞散曲。

      瑞鷓鴣·詠茶

      盧仝七碗已升天。撥雪黃芽傲睡仙。雖是旗槍為絕品,亦憑水火結(jié)良緣。兔毫盞熱鋪金蕊,蟹眼湯煎瀉玉泉。昨日一杯醒宿酒,至今神爽不能眠。

      長思仙·茶

      一槍茶。二旗茶。休獻機心名利家。無眠為作差。無為茶。自然茶。天賜休心與道家。無眠功行加[4]。

      道家思想主張清凈無為、道法自然,而茶作為一種自然的飲品,符合道家“修心”以養(yǎng)性的宗旨,是道家的靈丹妙藥,飲茶使人清心寡欲,有助于道家的修行。

      道家以茶明志,以茶助修行,以期證得長生,同渡太上境界[4]。全真派重陽祖師王喆的《解佩令·茶肆》也是寫到茶無絕品,至真為上,輕輕吸來、神清氣爽。有助于解新詞、伴唱和,該詞如下:

      茶無絕品,至真為上。相邀命、貴賓來往。盞熱瓶煎,水沸時,云翻雪浪。輕輕吸,氣清神爽。盧仝七碗,吃來豁暢。知滋味、趙州和尚。解佩新詞,王害風(fēng)、新成同唱。月明中、四人分朗。[4]

      此中境界也許只有元代詞人姬翼能夠體會,他的《東風(fēng)第一枝·詠茶》唱:“坼封緘、龍團辟破,柏樹機關(guān)先見?!@一則、全提公案,宜受用,不煩寵勸。滌塵襟、靜盡無余,開心月、清涼一片。群魔電掃,瑩中外、獨露元真。會玉川、攜手蓬瀛。留連水晶宮殿?!贝饲鷮懗鰝b士之風(fēng),詩話了喝茶者的生活,抒發(fā)主人翁在品茶中的去除滌滯,掃蕩群魔,神交玉川子盧仝的開心之情,大有盧仝“乘此東風(fēng)歸蓬萊”之風(fēng)。

      (3)松花釀酒水煎茶

      張可久,慶元路(浙江寧波)人,曾為浙江一小官,一生壯志頗難酬,但其性喜游山玩水、足跡江南,一生涉茶曲有數(shù)十首[4]。其中《人月圓》小令題名《山中何事》,是其寓居西湖時所作,曲詞借古嘆今,表達自己看破世情、隱居山野的生活態(tài)度。詞令云: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琢謫棠?,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shù)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4]

      另一曲《山齋小集》云:

      從這兩首曲子中可以看到,張可久春水煎茶、石鼎烹茶,山中生活,數(shù)間茅舍,詩酒書茶,逍遙自在。

      (4)“贈茶”散曲

      散曲作為一種文學(xué)體裁,在元代極為興盛風(fēng)行,因此元代又有茶事散曲的出現(xiàn),為茶文學(xué)增添了新的形式?!把拧比げ栉幕?,當(dāng)以李德載的[中呂·喜春來]《贈茶肆》十首為代表,節(jié)選其五首,如下:

      茶煙一縷輕輕飏,攪動蘭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賽維揚。非是謊,下馬試來嘗。[6]

      黃金碾畔香塵細,碧玉甌中白雪飛,掃醒破悶和脾胃。風(fēng)韻美,喚醒睡希夷。[5]

      蒙山頂上春先早,揚子江心水味高,陶家學(xué)士更風(fēng)騷。應(yīng)笑倒,銷金帳飲羊羔。[7]

      一甌佳味侵詩夢,七碗清香勝碧簡,竹爐湯沸火初紅。兩腋風(fēng),人在廣寒宮。[5]

      兔毫盞內(nèi)新嘗罷,留得余香在齒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風(fēng)韻煞,到底屬陶家。[5]

      這首曲不僅將飲茶的情景、情趣一一道出,也把名人(陶家學(xué)士、曹植、楚襄王、盧仝、蘇東波等),名山(蒙山頂?shù)龋?、名茶(蒙山茶、龍團、金芽等),名水(揚子江),名樓(岳陽樓)一一唱出,詞曲雖玲瓏短小,卻韻味盡出,躍然紙上,仿佛在描繪一幅洋溢著民間生活氣息的風(fēng)俗畫。

      此外,有一首佚名之作《瑤臺第一層·詠茶》中唱到:“一氣才交,雷震動一聲,吐黃芽。玉人采得,收歸鼎內(nèi),制造無差。鐵輪萬轉(zhuǎn),羅撼漸急,千遍無查。妙如法用,工夫了畢,隨處生涯。堪夸。仙童手巧,泛甌春雪妙難加。睡魔趕退,分開道眼,識破浮華。趙州知味,盧仝達此,總到仙家。這盞茶。愿人人早悟,同赴煙霞。”[8]此曲描述了具有道家特征的隱逸者的生活境界。主人翁在雷雨之后采得黃芽,妙如法用制成好茶,過著簡樸實在的生活,遠離世俗的紛擾,得到趙州,盧仝般的快樂,大有淵明之風(fēng)。道家思想是他的精神支柱,從茶中他獲得了“睡魔趕退,分開道眼,識破浮華。趙州知味,盧仝達此,總到仙家。”的精神享受,也寄托了他希望人人借茶早悟,同赴“煙霞”之境的道教修仙理想。

      由于元代涉及茶文化的詩詞甚多,茶文化中的道教思想尤為突出但與其他不同,從上面詞曲中可看出,此時的人主要以茶修心,以茶明志,這在元代詞曲中,不勝枚舉,上述所列僅冰山一角。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涉及到茶事的,反映世俗市民茶文化的作品。

      3 禮儀風(fēng)尚中所涉及的茶文化

      茶在元人生活中同唐宋時代一樣,在走門串戶、文人交流、婚喪嫁娶的禮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俗、茶禮。這方面的特色在相關(guān)文獻資料中亦有所記載。

      3.1 待客送別

      王惲《商鼎歌·序》云:“回視晉楚之富,趙孟之貴,不啻如云煙之過目。遇佳客踵門,焚香煮茗,盡發(fā)秘藏為序說家數(shù),評論其優(yōu)劣,雍容文雅,有都城故家風(fēng)味,信足稱也”。偶遇客人串門,便焚香煮茶待客,歷述家數(shù)秘藏[3],這是元代人的待客之道,也是中國人這幾千年來的待客之法。

      同樣還有文人雅士之間的待客之法,如劉辰翁《讀易堂記》云:“余去年過大秀,魯?shù)廊寺動嘀?,穿林取疾,延客坐堂上,拾炭煮泉焚香供茗,語小渴復(fù)供,閱春雨數(shù)品。明日從余郁木欲攀蘿徑,或曰:雪未消,且住此兩日半,共一卦氣至今,再卜其勝,亦不可得。日異庵道人至,問:魯叟何如?曰:日健飯喜茗如昨。余曰:是真能讀《易》者!坐久,復(fù)聽泉聲瑯然”[3],筆記中描寫了春至雪未消融,細雨中汲水煮茗,與老叟“春寒料峭話春茶,順口便把《易經(jīng)》說”樂趣之事。

      元代客來敬茶,自然是毋庸置疑,而耶律楚材的一句“清茶佳果餞行路,遠勝濁酒烹駝蹄?!眲t將茶的功用擴展至了送別餞行。

      3.2 祭祀懷人

      茶也用于祭祀之禮,如王惲 《為姓氏告亡妻文》云:“維丁亥歲六月十八日丁丑,夫惲謹以茶果之奠,告于夫人之靈”[3],以茶果祭告亡妻。此外,在他的《祭靖應(yīng)真人姜公文》中也記載了用茶果祭祀好友的事件“大元國至元十一年,歲在甲戌,二月戊申朔,十有二日己未,承直郎平陽路總管府判官王某,謹以茗果之奠,設(shè)祭于祭靖應(yīng)真人姜公之靈”[3]。

      從上述文獻資料中可知,茶已成為元人生活中或不可缺的一部分,已融入生活習(xí)俗的方方面面。較之唐宋,更為突顯的是茶具有精神寄托和祭祀先人、緬懷先人和逝去好友的意義。

      4 有名無實的茶馬貿(mào)易

      元朝統(tǒng)治疆域極廣,是一個地跨亞歐的大帝國,元朝統(tǒng)一中國以后,蒙古高原、大江南北,進入版圖。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在他們的根據(jù)地優(yōu)良馬匹成群。換而言之,元朝本身已保有優(yōu)良的馬匹,不必求于藏族。因此到了元朝,由政府控制的茶葉互市較前代少。但是,由于藏族始終需茶,同時為了收稅和對藏族進行牽制,元朝也不放棄對茶葉買賣的控制。至元五年(1268年),元朝開始在成都征茶稅,據(jù)《文獻通考》所載,元世祖至元五年,榷成都茶于京兆鞏昌置局發(fā)賣,私自采賣者其罪于私鹽同。至元六年七月,立西蜀四川鹽榷茶場使司。至元十三年,恢復(fù)南宋的茶引制,且分“長引”和“短引”兩種。至元十四年,設(shè)置榷茶場,與吐蕃貿(mào)易。另據(jù)《元史·世祖本紀》載:“設(shè)置榷場于碉門、黎州與吐蕃貿(mào)易”。碉門、黎州均在今四川境內(nèi),據(jù)呂老維新考證,這里的貿(mào)易指的是“以貨換貨”,即是指將中原地區(qū)的物質(zhì)與西藏地區(qū)的物質(zhì)交換的一種方式[1]。另外,元朝在吐蕃地區(qū)分別設(shè)官治理,沒有必要像宋朝那樣實施羈縻吐蕃的策略,它只重視征收茶稅,相較于其他朝代繁榮的茶馬貿(mào)易情況,不失為元代茶馬制度文化的一大特點。

      5 總結(jié)

      元代茶文化的發(fā)展雖然在中國茶文化發(fā)展史上是一個較為短暫的時期,但這一時期,元代茶文化的發(fā)展不是停滯不前,而是以其獨特的方式穿插發(fā)展。且散茶、藥茶、葉茶、芽茶在這一時期也得到發(fā)展,為后來明清時代泡茶法奠定了基礎(chǔ),同時藥茶方劑的創(chuàng)新也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各類藥茶方劑層出不窮。在涉及茶文化的創(chuàng)作上,元散曲、雜劇、小令、文化游記等方面也各領(lǐng)風(fēng)騷。元代茶事文化在皇室貴族、官僚階層、文人墨客、販夫走卒的推動下,漸入多元化發(fā)展,呈現(xiàn)平民化、生活化、親民化的“雅俗共賞”局面。

      總而言之,在元代特殊歷史文化與社會背景影響下,形成了較其他時代不同的、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它為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猜你喜歡
      藥茶茶文化
      河南藥茶
      一杯藥茶振興一方經(jīng)濟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王雙亮:做強藥茶巧致富
      純凈天然有機 為您獻上一杯道地藥茶
      藥茶的應(yīng)用與選擇
      茶文化的“辦案經(jīng)”
      “一帶一路”與茶文化傳播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30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別具特色的俄羅斯茶文化
      巢湖市| 浮梁县| 宁城县| 玉屏| 固安县| 正安县| 康保县| 宜章县| 徐汇区| 台山市| 安宁市| 绥中县| 洛阳市| 吉首市| 镇远县| 皮山县| 宁河县| 扎鲁特旗| 庆云县| 潢川县| 涟源市| 湖州市| 陆河县| 望江县| 呼玛县| 宝清县| 靖安县| 富阳市| 如东县| 大同市| 印江| 民和| 乌苏市| 靖西县| 上林县| 双鸭山市| 镇康县| 宣恩县| 岳西县| 平顶山市|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