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華
(南通師范高等??茖W(xué)校,江蘇南通226000)
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他是一個特殊的人物。上個世紀20年代,以“子愷漫畫”蜚聲中外,為中國漫畫的進一步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突出的成就,他就是豐子愷先生。他在漫畫、書法、音樂、文學(xué)、翻譯甚至金石古玩研究等諸多藝術(shù)領(lǐng)域皆具有非常高的造詣,其作品更是以樸實淡然、超然物外的人格精神感動讀者。他被譽為“二十世紀的陶淵明”和“中國最像藝術(shù)家的藝術(shù)家”的稱譽。豐子愷先生的繪畫歷程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畫詩詞、畫兒童、畫百態(tài)和畫自然。其漫畫作品,無一例外,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溢滿了濃厚的禪意。畫面的每一筆、每一畫都或澹泊,或清雅,或清新,或灑脫,洋溢著生命的詩意和陽光。
因為幼時傳統(tǒng)啟蒙教育的浸染,豐子愷先生對于古詩詞尤其酷愛。他曾說過,最喜歡的書是詩話和詞話,因為這些書把最優(yōu)美最動人的句子集錦起來,省去了自己尋找的麻煩,讀來很是暢快。因為這層原因,他的詩詞漫畫表現(xiàn)出了最美的詩詞句子,意境悠遠曠達。雖然這些漫畫以古詩詞為題材,但是并非是它們的再現(xiàn),而是在此基礎(chǔ)之上全新的闡釋了意境的典雅和生活的恬淡氣息。他的詩詞漫畫把最耐人尋味的景象凝固、定格下來,給人以細細的、悠長的回味。我們從中聞不出一絲陳腐的味道,意是古人的意,境是今人的境,典型且獨到地展示了上個世紀20、30年代的文化和生活圖景。
豐子愷先生的第一幅發(fā)表在1924年7月朱自清、俞平伯合編的文藝刊物《我們》中的名為《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的漫畫。新月一鉤,卷起了蘆簾,伸手可觸的,便是透明的夜色和晶亮的回憶……月光如水,涌動溫馨的波光,輕漾著悠然的杯壺和荇菜般優(yōu)美的題署。生活如同浩瀚、迷蒙的海,而記錄著風暴和驚濤駭浪的貝殼,向我們訴說著不一樣的人生。人雖離去,留下分外濃郁的友誼和親情。此時,無聲勝過有聲。靜場,乃是人生的另一種充實和激揚!鄭振鐸先生看到該作品時評價道:“雖然是疏朗的幾筆墨痕,畫著一道卷上的蘆簾,一個放在廊邊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壺,幾個杯,天上是一鉤新月,我的情思卻被他帶到一個詩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另一幅作品《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中,紅色的櫻桃果和綠色的芭蕉葉形成了鮮明美麗的對比。嬌嫩的櫻桃和碩大的芭蕉,是初夏的清涼。櫻桃和芭蕉靜靜地流淌出的是詩一般的韻律。宋代詞人蔣捷《虞美人》的詞意,在這里凝固成了畫境。
作品《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中,表現(xiàn)的是傍晚時分,夕陽在涌動的波浪上恣意的絢爛。夜幕將垂之前,天邊的云霞變幻著最美的鏡像。室內(nèi)的一處,纖纖素手扶窗的人兒,專注地凝望著遠方,惟恐錯過一片歸帆,站成了一尊優(yōu)美的雕塑。而千帆懷著同樣急切的心情,邁著比暮色更快的腳步,駛向另一些期待的瞳孔。承載著希望的歸帆,在天盡頭航行,在離人的夢境里航行,在游子的心中航行……
《曉風殘月》中我們讀到的是:隨風而動的楊柳得到身影,柳枝或密或疏,濃淡相宜;柳樹或高或低,層次豐富。雖然僅僅只是為數(shù)不多的幾筆,但是同樣令人過目難忘。前人有所謂“繪花不能繪其馨,繪水不能繪其聲,繪人不能繪其情”?;ǖ南阄?,水的聲音,人的情緒,雖然無法直接在紙上表現(xiàn),但是藝術(shù)的形式卻能夠讓人從中感受到這些。我們從先生的漫畫作品中能夠一一讀出,是因為先生的漫畫作品講求以形傳神,形神兼?zhèn)洌瑲忭嵣鷦?,注重借簡括的筆法,表達更多的畫意和形象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畫詩詞,“子愷漫畫”畫的是極為平常的現(xiàn)實生活的場景,因為妙筆生花的古人詩句,詩畫相配,洋溢著禪趣,成為經(jīng)典!一幅幅詩詞漫畫,一個個俗世的禪意,一個個禪的意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好一個詩情畫意的“禪”釋!
擁有一顆無執(zhí)著之心(即無心),是一種覺悟的禪境。豐子愷先生認為,天真爛漫的兒童不僅有一顆天生的藝術(shù)心,而且還有一顆天生的宗教心。這里的“藝術(shù)心”和“宗教心”就是豐子愷先生所說的“赤子之心”,而赤子心、藝術(shù)心和宗教心是三位一體的,即“童心”。天真爛漫的兒童擁有一顆天生的宗教之心。皈依佛門之后,豐子愷先生法名“嬰行”,意為“嬰兒的行為”。在取材方面,先生的漫畫、散文以及音樂等作品中皆描繪了天真純粹的兒童世界。不止這樣,在先生的煙嘴上刻有近代詩人八指頭陀的詩:吾愛童子身,蓮花不染塵。罵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對鏡心常定,逢人語自新。可慨年既長,物欲蔽天真。這一時期的作品常常通過孩子的視角來表現(xiàn)生活中的物象和周遭的境況。他的畫仿佛是一部相機,記錄下了生活中最精彩,最美好的瞬間。作品流露出的是豐子愷對兒童的喜愛之情。孩子的天真無邪,仿佛就在身邊,讓人身臨其境。
我們從《阿寶赤膊》中讀到的是滿滿的親情和濃濃的父愛。阿寶就是先生的第一個女兒豐陳寶。剛剛洗完澡,穿著花裙子出來了,讓阿寶難為情的是上身赤膊,她忸怩著雙手交叉于胸前,很不好意思。歲月如此短暫而溫馨……
《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這真是一幅幅童趣盎然的漫畫!阿寶有兩只腳,阿寶穿著鞋子好走、好跑、好跳;凳子四只腳,但是凳子卻沒有鞋子。這,怎么好呢?阿寶別出心裁,突發(fā)奇想,拿來自己的鞋子,于是凳子也有鞋子啦!
《瞻瞻底車(二)腳踏車》:創(chuàng)造這輛神奇的腳踏車的是先生的長子豐華瞻。兩把尋常的芭蕉扇,在瞻瞻手里成就了一輛獨一無二的腳踏車,好不讓人羨慕。我們看到除了對瞻瞻驚人的想象力的贊嘆之外,溢滿畫面的還有豐子愷先生的舐犢深情。
豐子愷先生曾在學(xué)校擔任教師,因而對學(xué)校的情況很熟悉。《村學(xué)校的音樂課》:音樂課堂,一群學(xué)生,圓張的嘴巴,專注的模樣,豎起的耳朵,努力地捕捉老師的伴奏和同學(xué)的合唱聲。眼睛在音樂的世界里是多余的,所以便省略了。
《星期日是母親的煩惱日》:中國式成長的煩惱!母親是矛盾的。星期天,孩子們聚在家里,一切都“動”起來了。孩子們打、叫、嚷、吵,鬧得不可開交,于是,母親帶著疼愛,嚴厲斥責。另一方面,倘若,孩子們一反常態(tài),很安靜,母親也是很不放心的。孩子的成長,母親的擔心,母親的心思,母親的無奈,母親的愛子情深,一一躍然紙上。
豐子愷先生筆下的人間百態(tài),包括自然相和眾生相。有道是藝術(shù)皆源于凡俗之悟,又遠遠超脫于凡世?!白訍鹇嫛敝辛鲃又氖敲烂畹男?,呈現(xiàn)出的是滿目的空靈祥和與清幽深廣,凡塵雜色盡皆洗去。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作品中有很多是描寫和表現(xiàn)人間百態(tài)的這些畫中,一些饒有情趣卻容易被人忽視的生活場景被畫家敏感地發(fā)掘出來,有溫馨、有諷刺、有同情也有憐憫?!白訍鹇嫛睂@些人和事的描寫,表達了畫家對人世間最博大的愛與關(guān)懷,縈繞其中的是一種俗家的禪味。
《阿三夫君如見》:阿三妻謙恭地立著,對著代寫書信的人掏話;一個斯文端坐,既當“阿三妻”又當“阿三夫君”。是阿三妻寄人籬下,進城當了打工嫂,還是阿三進城干苦力,撇下鄉(xiāng)下的妻和兒?是收到阿三寄來的錢?還是向阿三要錢?抑或僅是遙寄對阿三夫君的思念?日子不好過,可總得活下去,信的主題少不了“窮”和“苦”。戴眼鏡的提筆者像是在審問,阿三妻像是被審問。沒有文化,便也沒有了感情的角落,一個雖有文化,卻又只能說別人的話。街頭一出《三岔口》,同是天涯淪落人!
生命是一場旅行,而《?!分兴憩F(xiàn)的形象,大約如此。畫面總使人想起羅丹的《思想者》。沒有裸露健美的肌肉,沒有故作的表情,甚至略去了眉鼻口眼,也許,比“思想者”更真實、更感人。用這樣幾根線條,要表現(xiàn)出準確的形態(tài)已經(jīng)不容易了,要傳達出神態(tài)當然更加難??催@人的全身都透出“?!睉B(tài),連翹起的腳丫子也像是在告訴讀者要舒緩一下趕路的酸脹。休息成了他此刻的唯一需要,如飛鳥縮頸靜棲枝頭,如駿馬俯首閑步于草地水濱。人在旅途,跋涉不止、險阻重重、風光無限!漫漫征程,誰也無法說清有多少可以駐足的驛站。小憩時臉也朝向前方,無聲的思緒書寫著人生的悲壯:任重而道遠!
《鄰人》是豐子愷“在天通庵車站附近所見的實景。一根根堅硬冰冷的鐵扇骨,心里的牢籠隔開了自己與鄰人,拉出了距離,隔出了冷漠。他說,“我覺得這件東西很觸目。這是人類的羞恥的象征,人類的罪惡的鐵證。因為豐子愷先生覺得在形形色色的都市風景中,唯有鐵扇骨最為觸目驚心。他曾在散文《鄰人》中把這鐵扇骨稱之為“人類社會的丑惡的最具體最明顯最龐大的表象”并且這是與“肯于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懷”的鄉(xiāng)野恬淡的生活方式遙不可及的,它冷面地展示著都市人與人之間的狀態(tài)。
《生機》是表現(xiàn)春天的,因為豐子愷先生尤其喜歡春天。他關(guān)注到破墻磚縫里轉(zhuǎn)出來的一株小草,因而創(chuàng)作了一幅《生機》。雖只極簡的數(shù)筆,展現(xiàn)出的卻是一種欣欣向榮的勃勃生機。
蘇軾推崇文人畫鼻祖王維的詩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書畫同源,這是中國畫所特有的一種表現(xiàn)手段。豐子愷先生的漫畫看似漫然落筆,信筆所書,卻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極高的繪畫創(chuàng)作的境界和極為厚重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在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作品里,我們品讀的是禪境,讀到的是詩意,欣賞的是畫境,“子愷漫畫”是禪、詩、畫的完美融合。
“子愷漫畫”常用的線條是單線白描。豐子愷認為線可以最痛快最自由地造出夢幻的世界。傳統(tǒng)的毛筆在他的筆下產(chǎn)生一個個藝術(shù)的奇跡??梢赃@樣說,毛筆和宣紙等畫材,經(jīng)由他手,妙筆生花。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作品無疑是最鮮明的詮釋了他的關(guān)于中國畫線的理論。俞平伯說豐子愷的漫畫“既有中國畫風的蕭疏淡遠,又不失西洋畫的活潑酣恣”。他的作品中一般不是精細的表現(xiàn),而是突出所畫對象的特征,通過白描的方式,獨到的文字傳遞出濃濃的詩意和悠遠的畫境。
除了用線條之外,豐子愷先生的漫畫最突出的特點還有特殊的留白。關(guān)于留白,這是中國畫所特有的藝術(shù)特質(zhì)。一方面我們可以說留白是一種為了突破藝術(shù)媒介的限制的不完全的形,通過留白可以達到一種以少勝多的畫外音、境外味。因為留白,使得傳統(tǒng)山水畫具備了充填宇宙萬象的廣度和表達無窮的深度??此坪唵蔚牧舭祝瑢嵤潜憩F(xiàn)了復(fù)雜的無限空間。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虛與實的一個表征,從有限的實到無限的虛。在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中,我們常??吹胶喖s的形比,通過這簡約的形,讀到更多的是畫外的意象。比如人物通常只一個輪廓或者正面往往也就幾條概括的線,甚至是沒有五官的,但是我們卻能夠聯(lián)想到很多。用先生自己的一首詩可能更為貼切——“泥龍竹馬眼前景,瑣屑平凡總不論。最喜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余音”。這些應(yīng)該都是“留白”這種獨特的形式語言所營造出的馥郁的想象空間——一種清幽深廣且綿長悠遠的禪境。
“子愷漫畫”中既有世俗的詩意,又有俗家的禪味,還有淡泊通脫的禪意。禪是生活的藝術(shù),與之同時,禪又是一面鏡,通過它,可以照明人的心境;禪是生活的藝術(shù),與之同時,禪又是一盞燈,通過它,可以指引人的心路。對于心境和心路而言,平常心即是道。何謂道?云在青天水在瓶。廣闊的青天之上,漂浮著純凈的白云;狹小的瓶頸之中,裝載著純凈的海水。不論是天上的白云亦或是瓶中的水,相同的,不變的是它們純凈的顏色。在青天的云,和在瓶中的水本是一物。只是形態(tài)不同。你是什么樣的形態(tài)修為,就決定了你在什么位置。又或者,你不以在瓶悲,以平常心態(tài)對待。而這種心態(tài),其實也是一種修為,一種超然物外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淡泊通脫的禪味。禪者無心的日常生活,無我的每一天,使迷惘的現(xiàn)實朝著覺悟的禪境轉(zhuǎn)化。人們觀照世界的方法不同,所見亦不同。禪者對俗世的無心觀照,使一切轉(zhuǎn)化為一種禪境的覺悟。置身俗世,人的煩惱總歸會比詩意要多。當人們面對這一切時,其中有很多人往往會怨天尤人,但是,豐子愷先生卻能夠坦然面對,巧妙處置化解,體現(xiàn)了禪者的偉大人格。正所謂水清月自現(xiàn),禪者的心大抵如是。
禪宗有“道在平常心間”的說法,就是說不必刻意的去參禪打坐,一切隨緣即可。趙州和尚關(guān)于“吃茶去”的典故,突顯出眾生皆平等無分別這一理念。豐子愷先生所具備的率真的品性、自然的質(zhì)樸及風格即是此間寫照?!拔覀兌紣勰愕穆嬘性娨猓环穆?,就如同一首首的小詩———帶核的小詩。你詩的世界東一鱗西一爪的揭露出來,我們就像吃橄欖似得老砸著那味兒”朱自清先生曾如是評價豐子愷的漫畫。俞平伯先生則評價豐子愷的漫畫為“其妙正在隨意揮灑,譬如青天行白云,卷舒自如”,“一片片的落英都蘊含著人間的情味”。
應(yīng)該說,弘一法師的認真,夏丏尊的慈悲,馬一浮的通脫,還有竹久夢二的詩意,我們都可以在豐子愷先生的本人和作品中一一找到對應(yīng)點。豐子愷先生作為一名藝術(shù)家,他的作品既可以導(dǎo)引世人渡往宗教生活的彼岸,又溢滿了影響物質(zhì)生活的慈悲之心。在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作品中,禪的心境、禪的韻味,我們隨處可見,俯首可拾。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作品中融入了典雅的意境、濃厚的禪味,給了作品別樣的“禪”釋。漫畫作品的背后,是一個真實的社會,是一段真實的歷史。無怪乎日本的谷崎潤一郎先生曾經(jīng)這樣贊嘆:“他(豐子愷)所取的題材,原并不是什么有實用或深奧的東西,任何瑣屑輕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筆端,就有一種風韻,殊不可思議”。這是贊嘆豐子愷先生的散文,其實同樣適用于先生的漫畫作品。
“子愷漫畫”,寥寥數(shù)筆,簡單勾勒出的是一個詩意的人生,一個清平美好的愛的世界:在風里,在樹下,在青山綠水間,在裊裊炊煙處…有對自然萬物豐富的飽含深切的人文關(guān)懷,有對人世現(xiàn)實蘊藉深厚的人情之美,有憧憬的味道,有思念的味道,有尋常百姓家生活的味道,有不同四季花香的味道;花開的聲音,雨落的聲音,孩童稚嫩天真的聲音……天地間的諸般天籟。這些,是畫家藝術(shù)精神境界的呈現(xiàn),也是豐子愷先生豐富的人文修養(yǎng)、高尚的人文關(guān)懷的表露?!白訍鹇嫛?,讓我們在喧鬧的現(xiàn)代生活中,體味到一種心靈的獨白,將煩躁的情感轉(zhuǎn)化為恬靜與和諧。這是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喜怒哀樂的、富有禪意的人生。
[1]蘇學(xué)文.豐子愷漫畫品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2]余連祥.豐子愷的審美世界[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