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暉
(河南工業(yè)貿(mào)易職業(yè)學院,河南鄭州 450012)
當語言無法準確表達時,也就是需要音樂出現(xiàn)的時候。音樂不但能給人的感官帶來愉悅的享受,也可以作為背景成為某些特定場合的重要組成部分,譬如茶館茶社、酒店大堂、酒吧、商場等等。其中,最富魅力和精神內(nèi)涵,且毫無違和感的場所莫過于茶館茶室了。在傳統(tǒng)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主要以中國古典名曲為主,這些曲目所使用的樂器也是中國傳統(tǒng)器樂。在古香古色的茶館中,一曲靈動的音樂傳遞到每一個角落,可以將茶社高雅、古樸、精致的特色發(fā)揮到極致。不僅如此,背景音樂還能夠使每一位客人靜心品茶,與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從而引發(fā)品茶人的審美體驗及對人生的思考。眾所周知,在我國的茶文化發(fā)展歷史上,宋代是一個重要的發(fā)展階段。河南省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其茶文化的歷史非常悠久。宋代古都正是現(xiàn)在的河南開封。可以說,宋代茶館在我國茶館、茶社歷史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茶館休閑正式成為我國休閑文化一部分就是從河南這片土地上發(fā)起的,并為茶室休閑在全國的推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現(xiàn)在的茶館茶室,已經(jīng)成為一個非常成熟的休閑產(chǎn)業(yè),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審美觀也在逐步發(fā)生改變。作為茶室的背景音樂,千篇一律的傳統(tǒng)曲目略顯單調(diào),所以站在現(xiàn)在審美角度下,重新審視茶室背景音樂的作用和效果十分必要?;诖?,本文從現(xiàn)代審美角度出發(fā),就中國傳統(tǒng)音樂在茶室背景音樂的應用、新時期下我國傳統(tǒng)曲目在茶室中的局限性,以及現(xiàn)代音樂在茶館中的應用進行了淺顯的分析。希望能夠為當今的茶室經(jīng)營者,在設計經(jīng)營茶室上提供些理論幫助。
作為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音樂以其獨特的魅力來表達著人們的情感。合理的選擇茶室背景音樂,不但給整個茶室營造出古樸典雅的氣氛,也能夠讓人的復雜的心情變得安靜下來,從而細致用心的去品鑒一杯香茶,賦予整個飲茶過程以更充實的精神內(nèi)涵。在茶室中,大多選用古典名曲作為背景音樂。此類音樂多由古箏、琵琶、古琴、洞簫、笛子等合奏演繹而來,若加以細細的品味,恰似有人在傾訴衷腸,真情流露,又如同面對一位知己侃侃而談。有了恰當?shù)囊魳纷鳛榧~帶,能夠使品茶之人更快地融入到茶的深層境界之中,品味茶湯帶來的感官享受,欣賞茶藝之美。
可以用來作為茶室背景音樂的古典曲目,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在我國古曲中,反映月下美景的曲目并不少見,如大家所熟悉的《春江花月夜》,該曲旋律婉轉質(zhì)樸,節(jié)奏流暢多變,配器巧妙細膩,演奏起來絲絲入扣,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象,盡顯江南水鄉(xiāng)精致的風光。細細品來,宛如一幅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工筆山水畫緩緩地呈現(xiàn)在眼前。用這首曲子作為茶室的背景音樂,自然而然地能將品茶人引入到清新淡雅的自然境界之中,從而平心靜氣地去細細品味茶韻。再如廣為流傳的《平湖秋月》,該樂曲憑借著明媚流暢的旋律,婉轉曲折多變的音調(diào),將中國江南湖光月色、詩情畫意描寫得淋漓盡致,完美地刻畫了良辰美景,淡泊悠遠、虛無縹緲的意境。以此曲作為茶室的背景音樂,品茶人就如同在江南湖光月色之中,欣賞茶之美、茶藝表演之美,音樂就像催化劑一樣,讓品茶人將茶道精神感悟得更為透徹。以月下之景反映茶藝自然之美的古典樂曲還有《秋湖月夜》、《月兒高》(潮州箏曲)、《霓裳曲》、《漢宮秋月》、《關山月》、《彩云追月》、《燈月交輝》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此類的曲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山流水》了,此曲曲調(diào)主要以抒情為主,模擬性描寫為輔,情景交融、各種樂器交相輝映,酣暢淋漓地描繪了人們對大自然美麗景色頌贊之情。流水之意和茶藝泡制有著神和之處,所以無論是作為茶室的背景音樂,還是作為茶藝表演的背景音樂,都能夠最大程度上感染品茶人,從而激發(fā)品茶人對茶和茶藝的熱愛。反映山水之音的古典樂曲還有《匯流》、《幽谷清風》、《瀟湘水云》等等。
《陽關三疊》是最著名的反映思念之情的古典樂曲,該曲旋律流動而連貫,意境思念而不纏綿,深刻表達了對友人關懷的真摯情感,好友離別的那種傷感情懷。正因為此曲表達的是友人之間的情誼,和茶文化中以茶會友的主題貼切,所以被廣泛被應用為茶室和茶藝表演的背景音樂,能夠體現(xiàn)茶和品茶人之間深厚的人茶情誼,朋友之間的真摯友情。反映思念之情的古典樂曲還有《塞上曲》、《情鄉(xiāng)行》、《遠方的思念》等等,用作茶室背景音樂都是不錯的選擇。
提到此類音樂,其代表曲目非《平沙落雁》莫屬,此曲以急變而不槽亂的節(jié)奏,各種樂器相互巧妙配合,勾勒出大自然壯麗的景色,形象鮮明,情景交融,通過獨特的抑揚頓挫描繪出如詩如畫的場景,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中國藝術中,音樂、詩詞、繪畫的同構和一體,在品茶之時播放此曲,帶給茶藝表演者和品茶人無盡的藝術享受和充分的想象空間,茶事的所有參與者都會很好地融入茶境界之中。此類代表性的樂曲還有《空山鳥語》、《鷓鴣飛》、《海青拿天鵝》等等,同樣也被常常用作茶室的背景音樂。
不管是出于休閑娛樂的目的,還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茶藝和背景音樂是密不可分的。傳統(tǒng)音樂在中國茶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取代,其作用也不言而喻。傳統(tǒng)音樂不僅能夠在茶室空間上營造浪漫典雅的氣氛,可以更加飽滿地烘托出茶藝表演的主體,從而提升表演的感染力,為茶室和茶藝表演注入了靈魂和意境。
古典曲目在茶室中應用,確實能夠突出茶社典雅、清新、古樸的文化氣息來。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藝術需求和鑒賞力也在不斷提高,多元文化和審美角度的出現(xiàn),必然會引導著茶館背景音樂并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正是基于這種現(xiàn)代審美角度來進行深層探討,中國古典曲目作為茶館背景音樂也逐漸暴露了些具體問題。
筆者曾到訪過鄭州和開封兩地的多家茶社,發(fā)現(xiàn)茶室在選擇古典曲目作為背景時,大多選擇的是《高山流水》等常見的“十大古曲”,這些曲目確實能和茶室古香古色的氛圍融合到一起。但聽的時間長了,見的多了,也難免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給人的感覺是缺乏推陳出新的勇氣,少了時代氣息。茶室與茶室之間的對比,多了些雷同,少了些個性。
相對與現(xiàn)代音樂來說,我國的古典曲目更加深邃而賦有內(nèi)涵,只有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有所研究,才能夠理解到古代曲目的深層含義。此外,與現(xiàn)代音樂相比,古典的曲調(diào)多變,內(nèi)涵豐富,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真正領悟到其中的韻味還是有一定難度。在選擇古曲做為茶室背景音樂時,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古曲所表達的含義而隨意選擇,不但不能起到提升茶室韻味的功能,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茶室寧靜、典雅的氣氛。如著名的古典曲目《十面埋伏》,描寫的是我國古代戰(zhàn)場上氣勢磅礴的戰(zhàn)爭場面,用做茶室的背景音樂,顯然是不合適的。
中國古典曲目和中國茶藝都是藝術,兩者只有相互呼應才能完美體現(xiàn)。無論是音樂還是茶藝表演,都有自己固定的節(jié)奏,只有兩者之間的節(jié)奏能夠相互襯和,才能給人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感官享受。一個不容質(zhì)疑的事實是,相對現(xiàn)代音樂節(jié)奏相對固定的特點來說,古典曲目在節(jié)奏上更是多變,時而舒緩,如同娓娓道來的一段往事,時而慷慨激昂氣勢磅礴,如千軍萬馬馳騁疆場。碰到這樣的曲目,不但會打亂茶藝表演者的正常節(jié)奏,也會讓品茶人無所適從,很難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茶藝的本真韻味。
我國存世的古曲數(shù)量,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大。所以在可選擇的空間上有限。而我國的茶文化在不斷發(fā)展、推陳出新,從茶葉的品種到飲茶泡茶方式,都在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變。如在2005年出現(xiàn)的金駿眉,雖然屬于正山小種的一個分支,但無論是制作工藝還是后期品茶,都與正山小種有了很大的區(qū)別。再如2014年出現(xiàn),2015年和2016年火遍北方茶市的“小青柑”,是陳皮與普洱茶的結合體。諸如此類的新茶葉品種不斷出現(xiàn),在未來一樣也會不斷推陳出新。這種情況下,數(shù)量有限的中國古曲已經(jīng)很難滿足現(xiàn)代茶室的創(chuàng)新需求。大到茶館茶室,小到一個小小的茶席,千篇一律不加選擇地運用中國古典曲目作為背景音樂,很難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品茶人難免也會出現(xiàn)審美疲勞,從而出現(xiàn)膩煩感。
針對以上問題,茶室除了在背景音樂選曲上下足功夫,注意到曲目的具體內(nèi)涵和茶文化是否真實搭配外,也應該從現(xiàn)代審美角度,仔細研究當代音樂在茶室中的應用,有針對性地對茶室背景音樂做新時期下的調(diào)整。
前面提到,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在宋代時期,河南為茶文化在全國的推廣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興于宋代的河南的茶室,在當時為全國茶室的興起起到了引領作用。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物質(zhì)需求和文化需求也越來越向著多元化發(fā)展。所以站在當代審美角度下對河南茶室背景音樂進行研究和探討,同樣也是為中國茶文化的未來發(fā)展走向出謀劃策,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在文化多元發(fā)展的當下,茶室的背景音樂選擇不必局限于古典樂曲,茶室背景音樂可以大膽地嘗試新世紀音樂,或許會起到意外的效果。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新世紀音樂誕生,并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走向成熟。此類音樂最早的功能是用于冥想和凈化心靈,多在催眠和練習瑜伽時使用,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新世紀音樂更具思想性,于是被廣泛地用于各種場所之中。提到新世紀音樂,很多人也許陌生,但提到薩頂頂和林海,很多人就熟悉了。沒錯,薩頂頂和林海的歌曲風格,就是新世紀音樂風格代表之一。新世紀音樂被創(chuàng)作者注入更多的精神內(nèi)涵,希望通過音樂來呼喚人們回歸本真的心靈世界,甚至達到返璞歸真的效果?,F(xiàn)在有不少茶室就開始使用新世紀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如著名的輕音樂《神秘花園》,再如英格蘭風笛的曲子等等,再如中國歌手薩頂頂?shù)母枨度f物生》等等。
選擇此類音樂做為茶室背景音樂,有以下幾個優(yōu)勢。首先內(nèi)容豐富,新世紀音樂演奏風格多種多樣,樂曲的配器也更為豐富,能夠準確地傳達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茶室背景音樂在進行選擇時,范圍也更加的寬泛。其次是崇尚自然,與流行音樂相比,新世紀音樂更具民族傳統(tǒng)文化色彩,追求的是萬物之間的和諧相處,在某種意義上有返璞歸真的味道。再有具備感染力,不少新世紀音樂會帶有宗教色彩,給人們傳遞或空靈、或莊重、或純凈的音樂氛圍。最后是帶來新鮮元素,采用新世紀音樂作為茶室的背景音樂,既保留了古代曲目民族、文化、典雅等屬性,又能給身處茶室之中的人帶來新鮮感,不至于讓新到訪的品茶人對茶室的印象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如果在茶館中,聽到依依呀呀的京韻之聲,或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大鼓之聲。不用說,這肯定是北京的一家茶館。即便是在其他城市之中出現(xiàn),茶館的主體元素也跟北京有關,這就是地域文化產(chǎn)生的魅力,同樣也是地域文化的社會功能之一。
河南地處中原,不但有著歷史悠久的茶文化,同樣也出產(chǎn)享譽全國的名茶信陽毛尖。此外,河南還有一種被稱作大豫之魂的瑰寶,那就是豫劇了,豫劇的發(fā)祥之地就是茶館。既然河南有著這么多的地域元素標簽,那么把這些元素合理地運用到茶室的背景音樂中,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戲歌誕生于上個世紀80年代,這一新鮮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綜合了戲劇元素和歌曲元素的精華,具備清新、獨特鮮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點。融入京劇元素的戲歌有《唱臉譜》、《前門情思大碗茶》等等,融入黃梅戲元素的戲歌有《女駙馬》等等。豫劇是我國三大戲種之一,近些年來,也有不少音樂工作者將豫劇元素運用到歌曲中,創(chuàng)作了一批膾炙人口的“豫歌”,如著名的《沁園春·雪》。如果把這些豫歌運用到茶室的背景音樂中,能夠完美地突出河南茶室的地域特性。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精神享受和物質(zhì)享受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一成不變的茶館背景音樂,顯然已經(jīng)不能滿足人們在精神層面的多元化需求。茶室中的背景音樂,不僅僅是為了配合茶藝表演,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fā)品茶人內(nèi)心對于茶藝和音樂兩種藝術形式的共鳴。茶室的背景音樂是茶藝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站在現(xiàn)代審美角度下,綜合考慮環(huán)境、表演形式和地域特性等方面因素,才能夠為當代的茶室選用更為合拍的背景音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