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朗讀教學能夠逐漸滲透情感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理解知識點,引起學生對某一事物的共鳴。但是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缺乏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方法,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上有所欠缺,缺乏對朗讀教學的正確認識等等。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后根據(jù)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和措施,希望以此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改進
一、 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缺乏有針對性的評價方法
當前,很多語文教師都逐漸意識到了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卻缺乏有針對性的評價方法,導致學生的朗讀水平一直難以提升。每一個階段學生對朗讀教學的興趣都是不同的,教師在前期大多對學生進行口頭表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朗讀信心。但是隨著學習階段的遞進,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會逐漸降低,這個階段如果還是采用表揚的評價方式,忽略學生心態(tài)的變化,學生則難以從教師的表揚中感受到自身朗讀能力的提升。
(二) 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上有所欠缺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學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教學重點逐漸轉(zhuǎn)變?yōu)閷W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內(nèi)容教學結(jié)束后,通常會留一部分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朗讀。根據(jù)實踐表明,教師在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上有一定的欠缺。有的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將課堂中大部分時間都交由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本來就十分有限的課堂時間留給教師講解教學內(nèi)容的時間就非常少了,雖然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學生在知識的掌握上卻得不到提升,長久下去,學生就逐漸變成了朗讀的機器,無法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 缺乏對朗讀教學的正確認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相比起語文教材更喜歡看一些漫畫書和故事書,對于教材中課文則不感興趣。因此,如果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之前,沒有使學生清楚意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其對自身語文成績提高的重要作用,學生就無法體會到文章的深層含義,仿佛是朗讀是一種慣性,只能被動機械地參與朗讀教學,無法更好地跟著教師的教學進度。
二、 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和措施
(一) 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深化教學目標
一方面,教師應當積極轉(zhuǎn)變自己觀念,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朗讀不僅僅是學生熟記課文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滲透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朗讀教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設置教學內(nèi)容和朗讀目標上,教師應當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為核心,做好朗讀計劃,有針對性地設置朗讀內(nèi)容,朗讀教學層層遞進,目標逐漸深化。教師最好分階段設置教學目標,使學生不斷提升自身朗讀能力。
(二) 對朗讀教學進行有針對性地評價和指導
朗讀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在字詞的發(fā)音上、句子的斷句、整體的流暢性以及朗讀的速度,情感的融入上都是有相應的要求和標準的。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對教材文章進行深入理解,更好地把握朗讀的重難點。首先,在文章教學開始之前,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對文章有大致的了解,找出自己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文章進行細致的講解,解決學生在預習時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在學生對文章的思路和情感走向有了清楚的掌握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進入角色,領(lǐng)悟作者要表達的主要情感。朗讀重要的是情感的融入,情感如果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和宣泄,學生在語速、短句上則會更加容易掌握。另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當分階段進行,根據(jù)學生學習掌握情況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夸獎和贊賞,使學生逐漸意識到自己的進步,樹立朗讀信心。
(三) 引入情景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院校和專業(yè)引入了情景教學法,同樣,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也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從而創(chuàng)造出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朗讀教學中。比如在學習趵突泉時,教師可以適當加入有關(guān)于趵突泉美景的視頻,使學生了解到趵突泉的魅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創(chuàng)設出朗讀的情景,使學生在朗讀時充分表達出作者對趵突泉的喜愛之情。引入情景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心態(tài)和情感,從而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
(四) 合理分配教學實踐
課文的朗讀應當立足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上,因此,教師在課堂時間的分配上應當進行合理的設置。首先要進行相關(guān)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其次教師可以進行朗讀的示范,使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最后再由學生自主朗讀。
參考文獻:
[1] 張子靜.簡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112.
[2] 李引紅.簡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科研,2015(45):83.
作者簡介:
喬世梅,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靈武市,靈武市第六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