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飛龍
【摘 要】 一副好的嗓子是教師職業(yè)生命的基礎,由于缺乏相關職前及職后培訓及環(huán)境污染加劇等多種原因,以咽炎為首的嗓音疾病已成為危害教師健康的第一殺手。探索出簡單有效的維護教師嗓音健康的方法十分必要。
【關 鍵 詞】 教師;嗓音;保護;方法
上帝慷慨而又遺憾,他給了每個人一副迷人的嗓子卻并非每個人都能發(fā)出迷人的嗓音。隨著污染加劇導致的環(huán)境惡化,尤其是發(fā)聲用嗓、共鳴腔營造調節(jié)等知識與技能的匱乏而導致的錯誤用嗓等原因,以咽炎為首的嗓音疾病正嚴重地危害著人們尤其是教師的工作、生活和健康,中小學教師尤甚。少年強方能國強,教育關乎民族的素質和國家的未來,教師是教育的第一生產力,因為教育的質量永遠不能超過教師的素質。沒有一副得力的嗓子,便沒有中小學教師的一切。怎樣保護嗓子并開發(fā)教師的嗓音潛能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筆者發(fā)起并申報了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中小學教師嗓音保護與教學發(fā)聲技巧研究》①隨著實驗的推進和研究的深入,筆者發(fā)現(xiàn):教師自身不良的發(fā)聲及生活習慣是導致嗓音疾病的直接原因。確保教師有一副好嗓音并不難,主要有:
1. 低調講課,擯棄高調和快速?!暗驼{”原則不止適用于為人做事,同樣適用于嗓音保護,低調的最大功能就在于“保護”,使事物少受或不受傷害。高、中、低三腔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可遺憾的是,人們后天往往習慣適用中偏高的“本腔”。發(fā)高音時,根據(jù)聲帶的振動產生聲波的物理學原理,聲音越高,聲帶在單位時間里顫動的次數(shù)就越多,當然一節(jié)課的時間里聲帶受到顫動刺激的強度就越大。所以,要保護嗓音,每個教師都必須找到自己最省力的低腔并進行強化訓練,努力使其順暢自然形成習慣。語速太快也會造成對聲帶的過度刺激,原理與第一個相同,語速快則單位時間里聲帶振動的次數(shù)越多,受到的刺激就越強,越容易引起聲帶疲勞及疾病。
2. 心情愉悅,克服緊張和焦慮心理。據(jù)英國專門為教師提供嗓音保健支持的慈善組織——“嗓音保健網絡”的組織者羅茲·康明斯介紹:“主管嗓音的肌肉受壓力和情緒的影響。”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為什么參加國際大賽時,運動員尤其是初次參加大賽的選手動作往往要變形,就是因為肌肉受到了緊張的情緒與外界壓力的影響。歌手唱歌與選手參加大型演講比賽也往往有類似的情景,集中表現(xiàn)在喉嚨緊張,發(fā)聲失去控制。建議教師在進入課堂之前,應該丟掉名利等雜念,一門子心思只想今天的教學,上課前可做3次深呼吸,同時用舌頭摩擦上齒齦,能使焦慮等不良情緒得到緩解。
3. 喉部放松,實現(xiàn)有準備發(fā)聲。放松喉部的功能是在口腔的舌根的下方與聲帶所在的喉頭之間營造形成“咽腔”,只有打開了咽腔,我們的共鳴腔就比單一的口腔變得更大、更渾厚了,實踐證明:個體在發(fā)聲時共鳴腔大,同等刺激下,共鳴聲自然越洪亮,正如相同材質大提琴的聲音會比小提琴的聲音更大、更雄渾一樣。同時,咽腔不但擴展了口腔共鳴,還是帶動、連接胸腔共鳴的橋梁與紐帶,打開了咽腔,方能實現(xiàn)“口腔”“咽腔”“胸腔”三腔整合聯(lián)動,使我們的嗓音由蒼白變得溫潤而富于磁性。放松了喉部,同時也避免了單純由口腔發(fā)聲時對聲帶造成的擠壓,有效保護嗓子。
4. 表情配合,增強教學吸引力。教師一旦得了咽炎等嗓音疾病,就很難在授課中獲得快樂,甚至喪失自信,視教學為苦役。實踐證明,當一個人的勞動與痛苦為伴時,他們往往不能繪聲繪色地描述并陶醉其中,也缺乏豐富的面部表情等非語言信號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能通過不斷提高嗓音的分貝來刺激和震懾學生。美國心理學家艾帕爾·梅拉比研究發(fā)現(xiàn),“交流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見,教師授課時,豐富的面部表情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遠遠大于嗓音。
5. 第一口水——再渴也要悠著點。一節(jié)、甚至幾節(jié)課下來,教師往往口渴難耐,殊不知,發(fā)聲器官集中的咽喉經過長時間運轉勞動,早已“冒煙”充血,尤其是聲帶,它恰如燒紅的“毛鐵”,一旦用冷水直接刺激,巨大的冷熱差異必然對聲帶等發(fā)聲器官產生強烈刺激,使其受傷而品質下降,甚至產生炎癥等疾病。所以,下課或長時間講話之后,即便再口渴,第一口水一定要包在口中,使水的溫度與體溫逐步接近一致時再吞下去。第二口及其后面的則不必再講究,因為聲帶等器官已經接受了一次小的刺激,有了準備。
6. 舌齦摩擦——唾液是嗓子的消炎靈?!巴僖骸币恢北蝗似缫?,尤其是別人的唾液,那更是喪門星,但科學地講,每個人自己的唾液,確實是自己嗓子的最大保護神、消炎靈。小貓、小狗等野生動物受傷之后,它們是沒有醫(yī)院的,如果是小傷口,它們用自己的舌頭舔,不幾天,那傷口卻奇跡般地好了,究其原因,絕不是舌頭能消炎,而是舌頭分泌出的唾液消了炎。所以,教師在教學等活動時,如果覺得嗓子有澀燥、冒“火”等感覺時,就應該立即用舌頭的前端摩擦上齒齦,通常只要摩擦10次左右,就會滿口生津,隨即將唾液慢慢吞下去,重復2-3次即可減輕嗓子澀燥、發(fā)炎及疼痛的程度。若能夠長期養(yǎng)成摩擦上齒齦的習慣,嗓子及聲帶就將遠離咽炎等嗓音疾病。
【參考文獻】
[1] 楊丙濤. 教師嗓音保健小竅門[J]. 班主任,2011(8).
[2] 申華. 教師嗓音的保健[J]. 河北教育,2000(11).
[3] 林玉芬. 身體語言在師生情感交流中的運用[J]. 班主任之友,2007(4).endprint